【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网水质模型计算结果的辅助校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网水质模型计算结果的辅助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河网污染源数据庞杂,现有的计算机水质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度较低。传统模型结果校正以专家经验校正为主,主要通过对特定模型参数如降解系数的校正,减小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偏差。但该方法无法弥补污染源数据缺乏带来的计算偏差。随着水质探测技术的发展,水质测点逐渐普及,能通过有限的数据插值还原出整体河网的水质分布情况。但是现有公开计算机水质模型软件,均为边界输入-运算-结果输出流程。1、模型输入结果必须为准确的数字化结果,模型无法接受实际工程中的非定量化输入。部分工程实践中的半定量化数据无法为模型所用。2、模型输入必须为模型边界,无法接受模型地理位置内部的水质数据输入。模型结果过程无法完成与水质测点之间的信息交互。模型计算结果需在探头实测数据收集整理及模型首次计算完毕后,通过专业模型工程师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在后续计算过程中使结果向已得探头数据结果靠拢。模型-水质交互过程复杂,难度较大,精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网水质模型计算结果的辅助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现场获取河网水质数据以及河网水质模型的计算结果;2)确定每个测点的校正里程范围,并计算每个测点在校正里程范围内的校正数值分布;3)根据校正数值分布对计算结果进行第一次水质数据校正;4)构建卡尔曼校正矩阵进行后续的水质数据校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网水质模型计算结果的辅助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现场获取河网水质数据以及河网水质模型的计算结果;2)确定每个测点的校正里程范围,并计算每个测点在校正里程范围内的校正数值分布;3)根据校正数值分布对计算结果进行第一次水质数据校正;4)构建卡尔曼校正矩阵进行后续的水质数据校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网水质模型计算结果的辅助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河网水质数据包括排点所在河道、排点对应河道里程、排点管径和淤泥厚度以及测点所在河道、测点类型和测点对应河道里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网水质模型计算结果的辅助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测点的校正里程范围为(Ddi,Dui),Ddi为测点i下游河道里程,Dui为测点i上游河道里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网水质模型计算结果的辅助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点下游河道里程Ddi的计算式为:Ddi=vi*t其中,vi为测点所在河道的均匀流速,t为相邻两次校正的间隔时间;所述的测点上游河道里程Dui确定方法为:获取距离河道最近里程的排口,在测点位置上溯直到排口累计底泥厚度达到20或排口累计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平,瞿尧,陈瑞弘,崔亚飞,娄孝飞,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