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高鸣专利>正文

一种抓握稳定的高效分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51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抓握稳定的高效分散机,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通过四个支撑柱连接有液体分散外壳,所述液体分散外壳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料口,液体分散外壳的进料口一侧焊接有进液导管,进液导管远离与液体分散外壳连接的一端设有进料头,并且四个支撑柱围绕液体分散外壳的中心均匀分布,所述液体分散外壳的下表面中心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分散电机,第二分散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液体分散外壳的内部底面,该抓握稳定的高效分散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但使得移动装置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对固体原料进行分散,并且可以对液体进行分散,使得分散更加方便,分散机抓握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抓握稳定的高效分散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散机
,具体为一种抓握稳定的高效分散机。
技术介绍
分散机广义上是搅拌机的一种。由于采用高速搅拌器(如圆盘锯齿型搅拌器)可以在局部形成很强的紊流,通常对物料有很强的分散乳化效果,所以对这类高速搅拌机又称为分散机,但是,因搅拌器搅拌范围较小,虽然在其所在平面搅拌紊流效果强劲,但是物料的分散需要保证其均匀度,而目前的分散机物料上下层之间的流动仅能依靠紊流产生的较小涡流实现,影响了其工作效率;此外,目前的分散机根据体积不同,盛料筒有着不同的固定方式,对于大尺寸分散机,因盛料筒自重较大,一般不配备固定装置,依靠盛料筒的自重保证其不会因搅拌力而晃动,而对于较小的搅拌机则多是采用手动拧动螺栓调整中间夹具的位置实现固定,费时麻烦,并且移动不便,为人们带来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抓握稳定的高效分散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但使得移动装置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对固体原料进行分散,并且可以对液体进行分散,使得分散更加方便,分散机抓握稳定,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抓握稳定的高效分散机,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通过四个支撑柱连接有液体分散外壳,所述液体分散外壳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料口,液体分散外壳的进料口一侧焊接有进液导管,进液导管远离与液体分散外壳连接的一端设有进料头,并且四个支撑柱围绕液体分散外壳的中心均匀分布,所述液体分散外壳的下表面中心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分散电机,第二分散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液体分散外壳的内部底面,并且第二分散电机的输出轴与液体分散外壳之间设有防护圈,所述第二分散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搅拌转轴,第二搅拌转轴的外侧均匀设有四组搅拌柱,搅拌柱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搅拌转轴连接,每组搅拌柱远离与第二搅拌转轴连接的一端之间焊接有搅拌板,所述液体分散外壳的上方设有固体分散外壳,所述固体分散外壳的下端为锥形结构,固体分散外壳的下端中心与液体分散外壳的上中心上下对应,所述支撑底板的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连接耳板,两个连接耳板位于液体分散外壳的两侧,所述连接耳板的上表面与固体分散外壳的一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架,第二连接架为L型结构,所述固体分散外壳的上端均匀焊接有四个第一连接柱,四个第一连接柱远离与固体分散外壳连接的一端之间焊接有电机连接座,电机连接座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分散电机,第一分散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电机连接座的下方,并且,第一分散电机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搅拌转轴,第一搅拌转轴位于固体分散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搅拌转轴的下端位于固体分散外壳的内部底面中间,所述第一搅拌转轴的外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旋搅拌叶,所述固体分散外壳的下表面设有两个出口,并且固体分散外壳的出口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固体出料管,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分散电机和第二分散电机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计时器,计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搅拌转轴的上端焊接有四个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围绕第二搅拌转轴的中心均匀分布,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上表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分散网架,分散网架的直径与液体分散外壳的内部直径相互对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头为锥形结构,进料头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进液导管连接,并且该进液导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通过螺栓与液体分散外壳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搅拌转轴的外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四个连接刮板,四个连接刮板围绕第一搅拌转轴的中心均匀分布,并且连接刮板为U型结构,并且连接刮板的侧面与固体分散外壳的内部侧面之间相互贴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体分散外壳的侧面下端设有出液口,该出液口的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液体出料管,液体出料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门,第二电磁阀门通过螺栓与液体分散外壳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门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一侧设有盛料箱,盛料箱的上端开口与液体出料管的出口上下对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体出料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门,第一电磁阀门通过螺栓与固体分散外壳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门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固体出料管的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连接有下料头,下料头的下端为锥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四个支撑脚柱,四个支撑脚柱分布在支撑底板的四角,所述支撑脚柱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导轮连接座,导轮连接座的下端通过短轴连接有连接导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底板的下表面一侧焊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架连接,第一连接架的上端设有导料盘,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个数为两个,并且与电动伸缩杆对应的第一连接架也为两个,所述导料盘位于液体分散外壳的上端一侧,所述导料盘的内部底面与支撑底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30度的斜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四个支撑柱使得液体分散外壳连接更加牢固,使得抓握更加稳定,通过第二分散电机可以带动第二搅拌转轴转动,通过第二搅拌转轴转动可以带动搅拌柱和搅拌板转动,通过搅拌柱和搅拌板可以对液体分散外壳中液体进行搅拌,以此对液体分散外壳中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得原料分散更加方便,为人们提供了方便。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分散电机可以带动第二搅拌转轴转动,通过第二搅拌转轴带动分散网架转动,通过分散网架转动可以对分散网架上表面的固体均匀撒入到液体分散外壳内部,使得分散原料更加方便,并且通过进料头可以将液体原料导入到液体分散外壳内,并且通过流量控制阀可以对进入到液体分散外壳中的液体原料量进行检测,为人们提供了方便。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分散电机可以带动第一搅拌转轴转动,通过第一搅拌转轴可以带动螺旋搅拌叶转动,通过螺旋搅拌叶可以对固体分散外壳中的固体原料进行搅拌,使得分散固体原料更加方便,而且通过第一搅拌转轴可以带动连接刮板转动,通过连接刮板可以对固体分散外壳的内部侧面原料进行刮除,有效的防止固体原料沾染到固体分散外壳的内部侧面。4、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磁阀门打开,然后通过下料头和固体出料管将固体分散外壳内的固体原料导入出,并且通过电动伸缩杆可以带动导料盘移动,以此将导料盘移动到下料头的下方,并且通过导料盘可以将固体原料导入到盛料箱内,使得导出固体原料更加方便,为人们提供了方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5、本专利技术通过计时器可以对搅拌的时间进行计时,使得计时更加方便,使得分散更加方便,为人们提供了方便,而且通过连接导轮使得移动更加方便,该抓握稳定的高效分散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但使得移动装置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对固体原料进行分散,并且可以对液体进行分散,使得分散更加方便,分散机抓握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抓握稳定的高效分散机,包括支撑底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20)的上表面通过四个支撑柱连接有液体分散外壳(5),所述液体分散外壳(5)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料口,液体分散外壳(5)的进料口一侧焊接有进液导管,进液导管远离与液体分散外壳(5)连接的一端设有进料头(3),并且四个支撑柱围绕液体分散外壳(5)的中心均匀分布,所述液体分散外壳(5)的下表面中心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分散电机(23),第二分散电机(23)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液体分散外壳(5)的内部底面,并且第二分散电机(23)的输出轴与液体分散外壳(5)之间设有防护圈,所述第二分散电机(2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搅拌转轴(28),第二搅拌转轴(28)的外侧均匀设有四组搅拌柱(27),搅拌柱(27)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搅拌转轴(28)连接,每组搅拌柱(27)远离与第二搅拌转轴(28)连接的一端之间焊接有搅拌板(25),所述液体分散外壳(5)的上方设有固体分散外壳(12),所述固体分散外壳(12)的下端为锥形结构,固体分散外壳(12)的下端中心与液体分散外壳(5)的上中心上下对应,所述支撑底板(20)的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连接耳板,两个连接耳板位于液体分散外壳(5)的两侧,所述连接耳板的上表面与固体分散外壳(12)的一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架(11),第二连接架(11)为L型结构,所述固体分散外壳(12)的上端均匀焊接有四个第一连接柱(15),四个第一连接柱(15)远离与固体分散外壳(12)连接的一端之间焊接有电机连接座(13),电机连接座(1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分散电机(14),第一分散电机(14)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电机连接座(13)的下方,并且,第一分散电机(14)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搅拌转轴(18),第一搅拌转轴(18)位于固体分散外壳(12)的内部,所述第一搅拌转轴(18)的下端位于固体分散外壳(12)的内部底面中间,所述第一搅拌转轴(18)的外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旋搅拌叶(17),所述固体分散外壳(12)的下表面设有两个出口,并且固体分散外壳(12)的出口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固体出料管(21),所述第二连接架(1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PLC控制器(1),PLC控制器(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PLC控制器(1)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分散电机(14)和第二分散电机(23)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连接架(1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计时器(10),计时器(10)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1)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抓握稳定的高效分散机,包括支撑底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20)的上表面通过四个支撑柱连接有液体分散外壳(5),所述液体分散外壳(5)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料口,液体分散外壳(5)的进料口一侧焊接有进液导管,进液导管远离与液体分散外壳(5)连接的一端设有进料头(3),并且四个支撑柱围绕液体分散外壳(5)的中心均匀分布,所述液体分散外壳(5)的下表面中心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分散电机(23),第二分散电机(23)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液体分散外壳(5)的内部底面,并且第二分散电机(23)的输出轴与液体分散外壳(5)之间设有防护圈,所述第二分散电机(2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搅拌转轴(28),第二搅拌转轴(28)的外侧均匀设有四组搅拌柱(27),搅拌柱(27)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搅拌转轴(28)连接,每组搅拌柱(27)远离与第二搅拌转轴(28)连接的一端之间焊接有搅拌板(25),所述液体分散外壳(5)的上方设有固体分散外壳(12),所述固体分散外壳(12)的下端为锥形结构,固体分散外壳(12)的下端中心与液体分散外壳(5)的上中心上下对应,所述支撑底板(20)的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连接耳板,两个连接耳板位于液体分散外壳(5)的两侧,所述连接耳板的上表面与固体分散外壳(12)的一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架(11),第二连接架(11)为L型结构,所述固体分散外壳(12)的上端均匀焊接有四个第一连接柱(15),四个第一连接柱(15)远离与固体分散外壳(12)连接的一端之间焊接有电机连接座(13),电机连接座(1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分散电机(14),第一分散电机(14)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电机连接座(13)的下方,并且,第一分散电机(14)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搅拌转轴(18),第一搅拌转轴(18)位于固体分散外壳(12)的内部,所述第一搅拌转轴(18)的下端位于固体分散外壳(12)的内部底面中间,所述第一搅拌转轴(18)的外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旋搅拌叶(17),所述固体分散外壳(12)的下表面设有两个出口,并且固体分散外壳(12)的出口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固体出料管(21),所述第二连接架(1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PLC控制器(1),PLC控制器(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PLC控制器(1)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分散电机(14)和第二分散电机(23)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连接架(1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计时器(10),计时器(10)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1)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握稳定的高效分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转轴(28)的上端焊接有四个第二连接柱(26),第二连接柱(26)围绕第二搅拌转轴(28)的中心均匀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高鸣叶诚帆赖传柏
申请(专利权)人:朱高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