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高效的脱硫用制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4515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高效的脱硫用制浆装置,在混合池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桨,搅拌桨包括位于下半部分的弧形桨叶和位于上半部分的水平桨叶,水平桨叶内水平设置有盲孔,弧形桨叶的表面设置有与盲孔相连的导流槽,盲孔内竖直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旋转轴,每个第二旋转轴上设置有一个研磨辊,研磨辊表面交错设置有凹孔和圆柱体,凹孔内设置有缩口,凹孔底部均匀设置有锥体,盲孔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水平桨叶的通孔,通孔的顶部设置有筛板,通孔底面的外侧设置有圆柱形的金属丝网层,金属丝网层内上倾斜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原料的外部残留,提高设备开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高效的脱硫用制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浆料混合制备
,尤其是一种节能高效的脱硫用制浆装置。
技术介绍
湿法脱硫是烟气脱硫净化处理的一种常用方式,湿法脱硫需要用到碱性浆液对烟气进行过滤。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3469801U公开了一种脱硫灰-石灰石混合制浆装置,将了石灰石和脱硫灰进行了有效的混合,提高了脱硫效果。但是,这一装置在对需要使用湿式球磨机和均质器对浆液内的混合颗粒物进行循环处理,设备复杂,成本高,而且在循环处理的过程中会在湿式球磨机和均质器内残留大量的石灰石和脱硫灰,不仅降低了原料利用率,还造成整个系统必须定期停机清理,降低了设备的开机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脱硫用制浆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简化设备构成,减少了原料的外部残留,提高设备开机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高效的脱硫用制浆装置,包括混合池,混合池的顶部固定有支架,支架下方通过第一旋转轴活动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桨,第一旋转轴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搅拌桨包括位于下半部分的弧形桨叶和位于上半部分的水平桨叶,水平桨叶内水平设置有盲孔,弧形桨叶的表面设置有与盲孔相连的导流槽,盲孔内竖直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旋转轴,每个第二旋转轴上设置有一个研磨辊,研磨辊表面交错设置有凹孔和圆柱体,凹孔内设置有缩口,凹孔底部均匀设置有锥体,一个研磨辊上的圆柱体与另一个研磨辊上的凹孔选择性地间隙配合,第二旋转轴通过第二电机驱动,两个第二旋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盲孔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水平桨叶的通孔,通孔的顶部设置有筛板,通孔底面的外侧设置有圆柱形的金属丝网层,金属丝网层内上倾斜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折流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3°,折流板顶部与通孔底面的距离与金属丝网层的高度之比为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池的侧壁设置有投料管,投料管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旁路管,在旁路管与投料管的接口的下方设置有螺旋搅拌桨,螺旋搅拌桨与投料管垂直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丝网层的外侧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混合池内对浆液的搅拌所产生的扰动力,实现浆液内颗粒物在混合池内的循环粉碎和混合,不需要外接其它粉碎研磨设备,降低了整体的设备成本,避免了原料在外部设备中的残留,和对外部设备的单独清理。搅拌桨对混合池内的浆液进行搅拌,浆液内的原料颗粒在搅拌过程中原料颗粒接触到搅拌桨,由于石灰石的颗粒较大,石灰石颗粒一旦流入导流槽,会在导流槽的限制和浆液的推动作用下向水平桨叶方向移动,最终进入盲孔内。在盲孔内,石灰石颗粒经过两个研磨辊的研磨粉碎,较小颗粒的石灰石从筛板向下流出,较大的颗粒滞留在盲孔内实现多次研磨,最终形成小颗粒从筛板上流出。石灰石在研磨辊处通过凹孔与圆柱体的插接配合实现粉碎,在圆柱体逐渐靠近凹孔的过程中,大块的石灰石与两侧的研磨辊发生挤压,实现初步的破碎,然后石灰石颗粒进入凹孔内,在圆柱体插入凹孔的过程中石灰石在圆柱体与凹孔的插接过程中产生进一步的挤压破碎,位于凹孔底部的较小的石灰石颗粒在圆柱体与凹孔底部的锥体的挤压下进行彻底的粉碎,并在圆柱体拔出凹孔后随着浆液流出凹孔。凹孔内的缩口一方面可以提高凹孔与圆柱体相互插接时的挤压效果,另外还可以降低凹孔底部的浆液流动速度,避免大颗粒的石灰石在未粉碎时被带出凹孔。粉碎后的石灰石从筛板上方流下来后,在金属丝网层内部与浆液以及浆液内的脱硫灰颗粒进行混合,部分石灰石溶解在浆液中,脱硫灰逐渐附着在未溶解的石灰石颗粒上。折流板可以使得金属丝网层内部的浆液形成紊流,提高脱硫灰和石灰石的混合溶解率。折流板在金属丝网层内的优选安装位置可以提高浆液在金属丝网层内的滞留时间,从而提高脱硫灰和石灰石的混合溶解效果。由于整个粉碎过程都在浆液内进行,所以不会出现任何原料残留,浆液不断的流动也会自动对粉碎装置进行清理,可以实现长时间不间断的运行。石灰石从投料管投入,脱硫灰从旁路管投入,在螺旋搅拌桨可以进行初步的混合,提高原料进入混合池后的溶解效果。超声波发生器可以提高金属丝网层内颗粒较小的脱硫灰的溶解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搅拌桨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研磨辊的结构图。图中:1、混合池;2、支架;3、第一旋转轴;4、搅拌桨;5、第一电机;6、弧形桨叶;7、水平桨叶;8、盲孔;9、第二旋转轴;10、研磨辊;11、凹孔;12、缩口;13、锥体;14、第二电机;15、通孔;16、筛板;17、金属丝网层;18、折流板;19、投料管;20、旁路管;21、螺旋搅拌桨;22、超声波发生器;23、导流槽;24、第一共振片;25、通孔;26、第二共振片;27、圆柱体。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看附图1-3,本专利技术包括混合池1,混合池1的顶部固定有支架2,支架2下方通过第一旋转轴3活动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桨4,第一旋转轴3通过第一电机5驱动,所述搅拌桨4包括位于下半部分的弧形桨叶6和位于上半部分的水平桨叶7,水平桨叶7内水平设置有盲孔8,弧形桨叶6的表面设置有与盲孔8相连的导流槽23,盲孔8内竖直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旋转轴9,每个第二旋转轴9上设置有一个研磨辊10,研磨辊10表面交错设置有凹孔11和圆柱体27,凹孔11内设置有缩口12,凹孔11底部均匀设置有锥体13,一个研磨辊10上的圆柱体27与另一个研磨辊10上的凹孔11选择性地间隙配合,第二旋转轴9通过第二电机14驱动,两个第二旋转轴9的转动方向相反,盲孔8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水平桨叶7的通孔15,通孔15的顶部设置有筛板16,通孔15底面的外侧设置有圆柱形的金属丝网层17,金属丝网层17内上倾斜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18,折流板18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3°,折流板18顶部与通孔15底面的距离与金属丝网层17的高度之比为1:5。搅拌桨4对混合池内的浆液进行搅拌,浆液内的原料颗粒在搅拌过程中原料颗粒接触到搅拌桨4,由于石灰石的颗粒较大,石灰石颗粒一旦流入导流槽23,会在导流槽23的限制和浆液的推动作用下向水平桨叶7方向移动,最终进入盲孔8内。在盲孔8内,石灰石颗粒经过两个研磨辊10的研磨粉碎,较小颗粒的石灰石从筛板16向下流出,较大的颗粒滞留在盲孔8内实现多次研磨,最终形成小颗粒从筛板16上流出。石灰石在研磨辊10处通过凹孔11与圆柱体27的插接配合实现粉碎,在圆柱体27逐渐靠近凹孔11的过程中,大块的石灰石与两侧的研磨辊10发生挤压,实现初步的破碎,然后石灰石颗粒进入凹孔11内,在圆柱体27插入凹孔11的过程中石灰石在圆柱体27与凹孔11的插接过程中产生进一步的挤压破碎,位于凹孔11底部的较小的石灰石颗粒在圆柱体27与凹孔11底部的锥体13的挤压下进行彻底的粉碎,并在圆柱体27拔出凹孔11后随着浆液流出凹孔11。凹孔11内的缩口12一方面可以提高凹孔11与圆柱体27相互插接时的挤压效果,另外还可以降低凹孔11底部的浆液流动速度,避免大颗粒的石灰石在未粉碎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高效的脱硫用制浆装置,包括混合池(1),混合池(1)的顶部固定有支架(2),支架(2)下方通过第一旋转轴(3)活动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桨(4),第一旋转轴(3)通过第一电机(5)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4)包括位于下半部分的弧形桨叶(6)和位于上半部分的水平桨叶(7),水平桨叶(7)内水平设置有盲孔(8),弧形桨叶(6)的表面设置有与盲孔(8)相连的导流槽(23),盲孔(8)内竖直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旋转轴(9),每个第二旋转轴(9)上设置有一个研磨辊(10),研磨辊(10)表面交错设置有凹孔(11)和圆柱体(27),凹孔(11)内设置有缩口(12),凹孔(11)底部均匀设置有锥体(13),一个研磨辊(10)上的圆柱体(27)与另一个研磨辊(10)上的凹孔(11)选择性地间隙配合,第二旋转轴(9)通过第二电机(14)驱动,两个第二旋转轴(9)的转动方向相反,盲孔(8)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水平桨叶(7)的通孔(15),通孔(15)的顶部设置有筛板(16),通孔(15)底面的外侧设置有圆柱形的金属丝网层(17),金属丝网层(17)内上倾斜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18),折流板(18)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3°,折流板(18)顶部与通孔(15)底面的距离与金属丝网层(17)的高度之比为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高效的脱硫用制浆装置,包括混合池(1),混合池(1)的顶部固定有支架(2),支架(2)下方通过第一旋转轴(3)活动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桨(4),第一旋转轴(3)通过第一电机(5)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4)包括位于下半部分的弧形桨叶(6)和位于上半部分的水平桨叶(7),水平桨叶(7)内水平设置有盲孔(8),弧形桨叶(6)的表面设置有与盲孔(8)相连的导流槽(23),盲孔(8)内竖直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旋转轴(9),每个第二旋转轴(9)上设置有一个研磨辊(10),研磨辊(10)表面交错设置有凹孔(11)和圆柱体(27),凹孔(11)内设置有缩口(12),凹孔(11)底部均匀设置有锥体(13),一个研磨辊(10)上的圆柱体(27)与另一个研磨辊(10)上的凹孔(11)选择性地间隙配合,第二旋转轴(9)通过第二电机(14)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志磊严登明翁白莎张诚王刚秦天玲毕吴瑕徐婷董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