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态配气及供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气体配气装置,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渗透管或/和腔的渗透式动态气体配气及供气装置,属于气体制备技术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标气是为了检验分析仪器的准确性,所以必须要选择适合的标定方法进行校准。采用渗透管法是一种动态配气的常用动态配气法,渗透由渗透管内外的压力梯度造成的,渗透管可看做一个稳定的微环境,其内部压力恒定,尤其适用于低浓度、挥发性、吸附性、腐蚀性较强的标准气体的配置,且能够发生大体积、连续不断的标准气体,在配制低含量气体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特别是对于低含量标准气体的制备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有效的缩短配气时间,提高配气的效率和准确度,便于重复实现,中国专利号CN00214154公开了一种渗透管快速配气装置,针对内渗式配气装置,将渗透管、恒温室、气路组合为整体结构,通过快速插接头,进行渗透管的更换,与以往结构相比,简单紧凑,使用方便。但采用该结构的配气装置对不同气体的配置仍需更换渗透管,频繁恒温,操作繁琐。为了提高配气混合的精度,解决进口镁合金混配装置中混气阀精度低,保护气体比例混合精度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保证的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态配气及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其内部形成并行设置,且可交替切换的配气通道,所述配气通道包括:流量控制模块(10),将载气(100)拆分成至少两组彼此独立并行,且流量大小可单独控制的气路通道;第一通道控制模块(20),对接入的气路通道进行调控,在气路通道之间实现交换式的连通控制;渗透模块(30),由至少两个彼此独立,互不干涉的渗透腔体(31)组装而成,且单个渗透腔(31)内部温度独立的控制;第二通道控制模块(40),控制单个渗透腔体(31)之间连接,和/或单个渗透腔体(31)与空气端的连通与关闭;其中,载气(100)流经流量控制模块(10)后,在第一通道控制模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配气及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其内部形成并行设置,且可交替切换的配气通道,所述配气通道包括:流量控制模块(10),将载气(100)拆分成至少两组彼此独立并行,且流量大小可单独控制的气路通道;第一通道控制模块(20),对接入的气路通道进行调控,在气路通道之间实现交换式的连通控制;渗透模块(30),由至少两个彼此独立,互不干涉的渗透腔体(31)组装而成,且单个渗透腔(31)内部温度独立的控制;第二通道控制模块(40),控制单个渗透腔体(31)之间连接,和/或单个渗透腔体(31)与空气端的连通与关闭;其中,载气(100)流经流量控制模块(10)后,在第一通道控制模块(20)的调配下,并行进入渗透模块(30)的渗透腔体(31)内,经第二通道控制模块(40)的调控,汇集和/或连通空气端排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配气及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渗透腔体(31)包括保温腔(311)、进气管(312)、渗透管(313)和加热单元(314),其中,保温腔(311)为一热隔绝的密闭型腔;进气管(312)的进气口与第一通道控制模块(20)连通,进气管(312)的出气口与渗透管(313)连通;渗透管(313)设置在保温腔(311)内部,其出气口与第二通道控制模块(40)连通;加热单元(314)环设在保温腔(311)的内部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气及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渗透腔体(31)还包括设置在保温腔(311)内的控制单元(315)和监测单元(316),所述控制单元(315)和监测单元(316)与加热单元(314)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配气及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渗透腔体(31)还包括设置在保温腔(311)内,套设在进气管(312)上的预热管(317),所述预热管(317)与监测单元(316)和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东,赵金龙,刘飞平,
申请(专利权)人: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