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车间余热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0652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2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车间余热回用装置,属于纺纱部件技术领域。由电机、风机、储风槽、外排放管和内排放管构成,所述的储风槽两侧分别与外排放管和内排放管连接,且外排放管与储风槽之间通过闸门一连接,内排放管通过闸门二连接,闸门一与闸门二均由设置于车间内的温控开关调控;储风槽下端安装有风机,风机通过电机驱动;内排放管设置有若干个支管,分别为不同部位供热;储风槽的进风口设置在储风槽的顶部、底部、侧壁中的任一位置、任两个或三个位置均有。将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棉条、纱线成型加工,具有自动调温、受热均匀等优点。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for spinning worksho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of a spinning workshop,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pinning parts. By the motor, fan, air storage tank, the exhaust pipe and the inner pipe emissions, air storage tank respectively and both sides of the outer tube and the inner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scharge discharge, and discharge pipe and air storage tank through the gate connection, in the discharge pipe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gate two, gate two and gate by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witch is arranged on the regulation in the workshop; air storage groov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fan, the fan is driven by the motor; in the discharg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ranch pipes, respective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heating; air inlet wind storage groove top, in the air storage groove bottom, side wall in any position, any two or three locations.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shaping process of sliver and yarn,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automatic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niform heating,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纱车间余热回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纱车间余热回用装置,属于纺纱部件

技术介绍
纱线成型车间中,会涉及到很多的散热部件,如纤维或棉团的送入、纱线的定型以及混开棉过程中等都会带入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大量囤积在车间中。对于冬天而言,这些热量可提高室内的温度,夏天则会造成潮热。尤其是当其在提高温度时,同时是局部温度较高,其他部位温度较低,而纱线虽然在成型中温度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车间作为纱线传送的主要场合,其温度的不平衡容易造成棉条受热不匀,从而引起纱线后处理中的结构不匀,影响纱线品质;且车间是操作人员待的时间较长的场合,在这种温差较大的空间中久置,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也非常不利。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纺纱车间以及纺纱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自动调温、确保受热均匀的纺纱车间余热回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纺纱车间余热回用装置,由电机、风机、储风槽、外排放管和内排放管构成,所述的储风槽两侧分别与外排放管和内排放管连接,且外排放管与储风槽之间通过闸门一连接,内排放管通过闸门二连接,闸门一与闸门二均由设置于车间内的温控开关调控;储风槽下端安装有风机,风机通过电机驱动;内排放管设置有若干个支管,分别为不同部位供热;储风槽的进风口设置在储风槽的顶部、底部、侧壁中的任一位置、任两个或三个位置均有。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的风机与电机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更为优选的,所述的风机由大叶轮风机和小叶轮风机构成,小叶轮风机直接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大叶轮风机与小叶轮风机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大叶轮风机的叶轮较小叶轮风机的叶轮大,且小叶轮的风机直接与电机输出端连接,两组风机叶轮不同,可传输的风量也不会,其中,小叶轮风机与电机输出端直接相连时,可减小电机的输出功率,而在相同功率下,通过小叶轮风机传递给大叶轮风机时,该传送功率会大大增加,从而实现相同耗能情况下的大输出,有利于提高热量传输效率。所述的进风口位于储风槽顶部或侧壁时,该进风口位于闸门一与闸门二之间。闸门一与闸门二之间的储风槽作为热风的储备和分配空间,其进风口的位置较为关键,风机抽取和传送的热风不仅携带有热量,还夹带有一定的势能,当进风口设置在闸门一、闸门二的之间时,即可确保由风机传送的热风直接进入该空间内,又可使热风在该空间中进行缓冲,从而避免因位置偏差所引起的压力不匀。所述的支管与内排放口之间设置有支开关,分别控制不同支管的开闭。不同支管对应车间内的不同位置,根据使用的需要,可调控各支开关的开启,既能实现能量的合理利用,又可满足不同工位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风机与电机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第二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第三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第四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第五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第六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标号:1.电机;2.风机;21.大叶轮风机;22.小叶轮风机;3.储风槽;31.进风口一;32.进风口二;33.进风口三;4.外排放管;5.内排放管;51.支管;6.闸门一;7.闸门二;8.传送带;9.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纺纱车间余热回用装置,以安装在车间滤尘装置,对滤尘过程中空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作为技术方案诠释案例。结合图1和图2,由电机1、风机2、储风槽3、外排放管4和内排放管5构成,储风槽3右侧连接有外排放口4,该外排放口4与储风槽3之间通过闸门一6连接,储风槽3的左侧与内排放管5连接,且内排放管5与储风槽3之间通过闸门二7连接,闸门一6与闸门二7均由设置于车间内的温控开关根据现场温度来调控闸门一6、闸门二7的开闭;储风槽3下端安装有风机2,风机2通过电机1驱动,风机2与电机1之间通过传送带8连接;内排放管5设置有若干个支管51,每个支管51对应的一个支开关,用于控制各支管的开闭,从而实现不同部位的供热,储风槽3的顶部设置进风口一31,且该进风口一31位于闸门一6与闸门二7之间,闸门一6与闸门二7之间的储风槽3作为热风(如滤尘过程中空气中的热量、热风)的储备和分配空间,其进风口的位置较为关键,风机2抽取和传送的热风不仅携带有热量,还夹带有一定的势能,热风从顶部进入,储风槽3中下部的结构形成缓冲空间,并在缓冲过程中进行融合,确保供出的热风势能和动能均一,从而避免因位置偏差所引起的压力不匀,当闸门一6关闭,闸门二7开启时,这些均一的热风通过内排放口5送入不同的支管51,并由各支管51送至各工位进行供热;当室内不需要供应热风时,闸门一6开启,闸门二7关闭,多余的热风由外排风口4排出。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3,风机2由大叶轮风机21和小叶轮风机22构成,大叶轮风机21的叶轮较小叶轮风机22的叶轮大,其中,小叶轮风机22通过传送带8与电机1的输出端直接连接,大叶轮风机21与小叶轮风机22之间则通过传送带或传动轴9连接。大叶轮风机21与小叶轮风机22两组风机的叶轮不同,可传输的风量也不会,其中,小叶轮风机22与电机1输出端直接相连,可减小电机1的输出功率,而在相同功率下,通过小叶轮风机22通过转动轴9传递给大叶轮风机21时,该传送功率会大大增加,从而实现相同耗能情况下的大输出,有利于提高热量传输效率。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4,进风口仅在储风槽的侧壁设置,即图4中的进风口二32,该进风口二32位于闸门一6与闸门二7之间。闸门一6与闸门二7之间的储风槽3作为热风的储备和分配空间,其进风口的位置较为关键,当进风口设置在闸门一6、闸门二7之间时,既可确保由风机2抽取和传送的热风直接进入该空间内,又可使热风在该空间中进行缓冲,并在缓冲过程中进行融合,确保供出的热风势能和动能均一,从而避免因位置偏差所引起的压力不匀。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进风口在储风槽3的侧壁和顶部均有设置,即图5中的进风口一31和进风口二32,该进风口一31和进风口二32均位于闸门一6与闸门二7之间。闸门一6与闸门二7之间的储风槽3作为热风的储备和分配空间,其进风口的位置较为关键,风机2抽取和传送的热风不仅携带有热量,还夹带有一定的势能,当进风口设置在闸门一6、闸门二7之间时,进风口一31和进风口二32引入的热风在该空间中进行对流缓冲,并在缓冲过程中进行融合,确保供出的热风势能和动能均一,从而避免因位置偏差所引起的压力不匀。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6,进风口在储风槽3的底部设置,即图6中的进风口三33,该进风口三33靠近风机2的位置。风机2将进风口三33的热风直接抽取并传送至储风槽3中,该热风在储风槽3自下而上顺势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完成融合,当闸门一6或闸门二7开启时,这股融合后的热风之间通过闸门一6或闸门二7送出,热风在传送的过程中即实现势能和动能的均一,确保热量供应的稳定。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7,进风口在储风槽3的顶部和底部均有设置,即图7中的进风口一31和进风口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纺纱车间余热回用装置

【技术保护点】
纺纱车间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电机、风机、储风槽、外排放管和内排放管构成,所述的储风槽两侧分别与外排放管和内排放管连接,且外排放管与储风槽之间通过闸门一连接,内排放管通过闸门二连接,闸门一与闸门二均由设置于车间内的温控开关调控;储风槽下端安装有风机,风机通过电机驱动;内排放管设置有若干个支管,分别为不同部位供热;储风槽的进风口设置在储风槽的顶部、底部、侧壁中的任一位置、任两个或三个位置均有。

【技术特征摘要】
1.纺纱车间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电机、风机、储风槽、外排放管和内排放管构成,所述的储风槽两侧分别与外排放管和内排放管连接,且外排放管与储风槽之间通过闸门一连接,内排放管通过闸门二连接,闸门一与闸门二均由设置于车间内的温控开关调控;储风槽下端安装有风机,风机通过电机驱动;内排放管设置有若干个支管,分别为不同部位供热;储风槽的进风口设置在储风槽的顶部、底部、侧壁中的任一位置、任两个或三个位置均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车间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南红纱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