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7799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包括座框骨架,该座框骨架的前端通过翻转机构连接有腿托,后端通过调角器安装有椅背,所述座框骨架的下方设有安装底板,所述座框骨架的后端铰接在安装底板上,前端与安装底板之间设有倾角调节机构,该倾角调节机构包括铰接在座框骨架下侧的螺纹座、铰接在安装底板上侧的齿轮箱,以及一端安装在齿轮箱内,另一端螺纹安装在螺纹座上的丝杆,所述齿轮箱内置有互相啮合的涡轮和蜗杆,其中涡轮套装在丝杆上,蜗杆在远离与涡轮啮合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符合人体工学,能够满足坐姿、休闲姿和躺姿多种使用模式,保证使用者能够以最舒适最合适的姿态坐在车上。

Zero Gravity Seats for Automobi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zero gravity seat for automobiles, which comprises a seat frame framework, the front end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 leg bracket through a turning mechanism, and the back end is installed with a chair back through a goniometer. The lower end of the seat frame framework is provided with an installation bottom plate, the rear end of the seat frame framework is articulated on the installation bottom plate, and an inclination adjust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end and the installation bottom plate, and the inclination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end and the installation bottom plate.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threaded seat articulated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frame framework, a gear box articulated at the upper side of the installation bottom plate, and a screw rod installed at one end in the gear box and at the other end in the threaded seat. The gearbox is internally equipped with intermeshing turbines and worms, in which the turbine sleeve is mounted on the screw rod, and the worm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motor at the end far from meshing with the turbin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it conforms to ergonomics, can satisfy various use modes of sitting posture, leisure posture and lying posture, and can ensure that the user can sit on the car in the most comfortable and suitable pos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要求。传统的汽车座椅结构单一,乘驾人员在久坐后容易腰酸背痛,感觉浑身疲惫,乘驾体验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符合人体工学,能够解决乘坐舒适性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包括座框骨架,该座框骨架的前端通过翻转机构连接有腿托,后端通过调角器安装有椅背,所述座框骨架的下方设有安装底板,其要点在于:所述座框骨架的后端铰接在安装底板上,前端与安装底板之间设有倾角调节机构,该倾角调节机构包括铰接在座框骨架下侧的螺纹座、铰接在安装底板上侧的齿轮箱,以及一端安装在齿轮箱内,另一端与螺纹座螺纹配合的丝杆,所述齿轮箱内置有互相啮合的涡轮和蜗杆,其中涡轮套装在丝杆上,蜗杆在远离与涡轮啮合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采用上述结构,零重力座椅即:座椅处于人体最舒适的状态,让脊椎时刻处于健康、放松的状态,保持最舒适的坐姿。腿托可通过翻转机构调节其与座框骨架之间的夹角,椅背可通过调角器其与座框骨架之间的夹角,然后座框骨架下侧的倾角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座椅整体的倾角,符合人体工学,能够满足坐姿、休闲姿和躺姿多种使用模式,保证使用者能够以最舒适最合适的姿态坐在车上。倾角调节机构的驱动电机依次带动蜗杆、涡轮和丝杆转动,丝杆与螺纹座螺纹配合,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座椅整体绕着座框骨架与安装底板铰接处转动,从而实现座椅整体倾角的调节。作为优选:所述座框骨架的下侧设有两条平行布置的滑轨,两个所述滑轨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位于滑轨的下侧,所述座框骨架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上。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座椅的前后调节。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的下侧对称设有上铰接座,该上铰接座上均铰接有所述螺纹座,所述安装底板的上侧对称设有下铰接座,该下铰接座上均铰接有所述齿轮箱,所述驱动电机为双输出轴电机,并同时与两个齿轮箱的蜗杆动力连接;两条所述滑轨在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均转动安装在安装底板上。采用上述结构,可保证倾角调节机构运动的平稳性。作为优选:所述腿托包括第一支撑板,该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对称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滑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板。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为滑动伸缩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地收纳在汽车座椅下方,还能够保证在使用时有效地展开,增加腿托的支撑面积,进而提高腿托使用的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座框骨架前端的两侧对称设有连接座,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端部铰接在第一支撑板下侧的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以及端部铰接在连接座上的第一连杆和第四连杆,其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在中部互相铰接,且第一连杆在远离连接座的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第二连杆在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第四连杆铰接。采用上述结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构成双连杆机构,第一支撑板的展开和收纳十分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侧还设有联动机构,其包括在端部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其中第一连板在远离第二连板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二连板通过其上设置的铰接孔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且该第二连板在远离第一连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板,该第三连板与所述第二连杆联动。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保证第一支撑板在翻转打开时,第二支撑板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板向外滑动展开,并且在第一支撑板收回时,第二支撑板也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板自动收回。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杆在靠近与第一支撑板铰接的一端设有联动铰接部,所述第三连板在远离第二连板的一端铰接在该联动铰接部上。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实现联动功能。作为优选:所述联动铰接部包括第一支撑轴,该第一支撑轴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内侧。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安装,提升翻转机构运动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符合人体工学,能够满足坐姿、休闲姿和躺姿多种使用模式,保证使用者能够以最舒适最合适的姿态坐在车上。附图说明图1为座椅的主视图;图2为零重力状态下座椅各部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反应倾角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倾角调节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腿托与座框骨架连接的状态图;图6为腿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腿托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前”、“后”、“上”、“下”几个方位为汽车座椅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座框骨架A的前端通过翻转机构B翻转连接有腿托C,后端通过调角器D安装有椅背E,所述座框骨架A的下方设有安装底板F,并且所述座框骨架A的后端铰接在安装底板F上,前端与安装底板F之间设有倾角调节机构G,托C可通过翻转机构B调节其与座框骨架A之间的夹角,椅背E可通过调角器D其与座框骨架A之间的夹角,然后座框骨架A下侧的倾角调节机构G可以调节座椅整体的倾角。上述安装底板F也可以直接是汽车底盘。如图2所示,在翻转机构B、调角器D和倾角调节机构G的作用下,座椅可以在传统坐姿模式与零重力模式之间调节,当座框骨架A与安装底板F之间的夹角为36-45.7°,腿托C与座框骨架A之间的夹角为95-120°,椅背E与座框骨架A之间的夹角为111.3-126°时,座椅处于“零重力模式”,乘客采用躺姿乘坐最舒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零重力模式为:座框骨架A与安装底板F之间的夹角为45.7°,腿托C与座框骨架A之间的夹角为95°,椅背E与座框骨架A之间的夹角为111.3°,在此时的躺姿下,能够有效地减小心脏推动全身血液循环的负担,极大地缓解站立和普通坐姿条件下椎间盘压力和腰背肌紧张性,使得人们能够享受到宇航员所特有的太空“零重力”感觉,达到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腰背疼痛、放松身心和缓解疲劳的目的。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座椅还具有前后调节功能,实现该功能的结构为:座框骨架A的下侧设有平行布置的滑轨9,两个所述滑轨9之间通过连接板9a固定连接,连接板9a位于滑轨9的下侧,所述座框骨架A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9上。进一步的,如图3和4所示,倾角调节机构G实现倾角调节功能的具体结构为:所述连接板9a的下侧对称设有上铰接座9a1,该上铰接座9a1上均铰接有螺纹座7,所述安装底板F的上侧对称设有下铰接座8d,该下铰接座8d上均铰接有齿轮箱8,螺纹座7上均安装有与其螺纹配合的丝杆6,丝杆6的另一端均安装在齿轮箱8内,齿轮箱8内置有互相啮合的涡轮8a和蜗杆8b,其中涡轮8a套装在丝杆6上,蜗杆8b在远离与涡轮8a啮合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8c,驱动电机8c依次带动蜗杆8b、涡轮8a和丝杆6转动,丝杆6与螺纹座7螺纹配合,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座椅整体绕着座框骨架A与安装底板F铰接处转动,从而实现座椅整体倾角的调节。同时,上述驱动电机8c为双输出轴电机,并同时与两个齿轮箱8的蜗杆8b动力连接。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腿托C包括第一支撑板1,该第一支撑板1的两端对称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的导向块1a,所述导向块1a上滑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为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包括座框骨架(A),该座框骨架(A)的前端通过翻转机构(B)连接有腿托(C),后端通过调角器(D)安装有椅背(E),所述座框骨架(A)的下方设有安装底板(F),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骨架(A)的后端铰接在安装底板(F)上,前端与安装底板(F)之间设有倾角调节机构(G),该倾角调节机构(G)包括铰接在座框骨架(A)下侧的螺纹座(7)、铰接在安装底板(F)上侧的齿轮箱(8),以及一端安装在齿轮箱(8)内,另一端与螺纹座(7)螺纹配合的丝杆(6),所述齿轮箱(8)内置有互相啮合的涡轮(8a)和蜗杆(8b),其中涡轮(8a)套装在丝杆(6)上,蜗杆(8b)在远离与涡轮(8a)啮合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8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包括座框骨架(A),该座框骨架(A)的前端通过翻转机构(B)连接有腿托(C),后端通过调角器(D)安装有椅背(E),所述座框骨架(A)的下方设有安装底板(F),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骨架(A)的后端铰接在安装底板(F)上,前端与安装底板(F)之间设有倾角调节机构(G),该倾角调节机构(G)包括铰接在座框骨架(A)下侧的螺纹座(7)、铰接在安装底板(F)上侧的齿轮箱(8),以及一端安装在齿轮箱(8)内,另一端与螺纹座(7)螺纹配合的丝杆(6),所述齿轮箱(8)内置有互相啮合的涡轮(8a)和蜗杆(8b),其中涡轮(8a)套装在丝杆(6)上,蜗杆(8b)在远离与涡轮(8a)啮合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8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骨架(A)的下侧设有两条平行布置的滑轨(9),两个所述滑轨(9)之间通过连接板(9a)固定连接,连接板(9a)位于滑轨(9)的下侧,所述座框骨架(A)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a)的下侧对称设有上铰接座(9a1),该上铰接座(9a1)上均铰接有所述螺纹座(7),所述安装底板(F)的上侧对称设有下铰接座(8d),该下铰接座(8d)上均铰接有所述齿轮箱(8),所述驱动电机(8c)为双输出轴电机,并同时与两个齿轮箱(8)的蜗杆(8b)动力连接;两条所述滑轨(9)在远离连接板(9a)的一端均转动安装在安装底板(F)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托(C)包括第一支撑板(1),该第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杰冷严杨波赵吉强谭木星潘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