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389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该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包括散热器总成、散热风扇以及散热管道,其中,散热风扇的进风侧朝向散热器总成,散热风扇的出风侧朝向散热管道的进气端,散热管道的出气端与车身护罩上的开口连通;通过将散热管道的出气端直接连接到车身护罩的开口,能够将散热器总成排出的热空气直接排到车外,从而避免热空气参与车内循环,防止车内温度因此而升高,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
技术介绍
散热器总成是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工作时,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升温后的空气在冷却风扇的引导下经散热管道排出进行散热。现有技术中,散热管道排出的热空气有可能参与到车体内循环中,导致车体内温度升高,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如何改进散热器总成结构,以避免散热器总成排出的热空气参与车内循环,改善用户体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核心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以达到避免散热器总成排出的热空气参与车内循环,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的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包括散热器总成、散热风扇以及散热管道,所述散热风扇的进风侧朝向所述散热器总成,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朝向所述散热管道的进气端,所述散热管道的出气端与车身护罩上的开口连通。优选地,所述散热器总成上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散热管道的进气端交错布置形成迷宫结构,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导向部或所述散热管道的进气端内。优选地,所述散热管道的进气端套设于所述导向部外。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散热器总成的壳体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散热管道的出气端与所述车身护罩上的开口之间形成迷宫结构。优选地,所述车身护罩上的开口向所述散热管道的出气端的方向翻折形成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散热管道的出气端的内壁配合。优选地,所述散热管道与所述车身护罩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车身护罩上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优选地,所述车身护罩上的开口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倾斜向后设置。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中所公开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包括散热器总成、散热风扇以及散热管道,其中,散热风扇的进风侧朝向散热器总成,散热风扇的出风侧朝向散热管道的进气端,散热管道的出气端与车身护罩上的开口连通;通过将散热管道的出气端直接连接到车身护罩的开口,能够将散热器总成排出的热空气直接排到车外,从而避免热空气参与车内循环,防止车内温度因此而升高,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由于本技术中所公开的车辆采用了上述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因此该车辆兼具上述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相应的技术优点,本文中对此不再进行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的剖视图。其中:1为散热器总成;101为导向部;2为散热管道;3为车身护罩;301为开口;302为折边;4为散热风扇。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以达到避免散热器总成排出的热空气参与车内循环,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的车辆。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的主视图。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该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包括散热器总成1、散热风扇4以及散热管道2。其中,散热风扇4的进风侧朝向散热器总成1,散热风扇4的出风侧朝向散热管道2的进气端,散热管道2的出气端与车身护罩3上的开口301连通。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通过将散热管道2的出气端直接连接到车身护罩3的开口301,能够将散热器总成1排出的热空气直接排到车外,从而避免热空气参与车内循环,防止车内温度因此而升高,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为避免散热器总成1与散热风扇4之间以及散热风扇4与散热管道2之间的热空气逸散而影响车内温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器总成1上形成有导向部101,导向部101与散热管道2的进气端交错布置形成迷宫结构,散热风扇4设置于导向部101或散热管道2的进气端内,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散热总成与散热管道2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散热风扇4置于导向部101和/或散热管道2的进气端内,从而防止散热风扇4前后热空气的逸散,保证热空气能够全部排出车外。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管道2的进气端套设于导向部101外,从而使密封结构的出口方向与热空气的流向相反,进一步避免热空气逸散。作为优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部101与散热器总成1的壳体为一体结构,以提高密封性,防止热空气逸散。散热管道2与车身护罩3之间可通过多种方式配合连接,在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散热管道2的出气端与车身护罩3上的开口301之间形成迷宫结构,提高连接结构的密封性,以避免热空气逸散。具体地,如图3所示,车身护罩3上的开口301向散热管道2的出气端的方向翻折形成折边302,折边302与散热管道2的出气端的内壁配合。除上述结构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管道2与车身护罩3可以为一体结构。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避免灰尘杂质等从车身护罩3的开口301进入,车身护罩3上的开口301处设置有滤网。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因此,该车辆的技术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作为优选地,为减小车辆阻力,避免产生噪音异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身护罩3上的开口301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倾斜向后设置。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总成、散热风扇以及散热管道,所述散热风扇的进风侧朝向所述散热器总成,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朝向所述散热管道的进气端,所述散热管道的出气端与车身护罩上的开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总成、散热风扇以及散热管道,所述散热风扇的进风侧朝向所述散热器总成,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朝向所述散热管道的进气端,所述散热管道的出气端与车身护罩上的开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总成上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散热管道的进气端交错布置形成迷宫结构,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导向部或所述散热管道的进气端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的进气端套设于所述导向部外。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散热器总成的壳体为一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民杰陈志勇王岳权王昌伟陈豫阳贻斌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