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133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观察窗、观察门板、观察门门框、把手、皮带、转轴、手轮、主机、固定螺栓、固定铁块、控制面板、加工仓,主机上端与加工仓底部相扣合,加工仓上端设有观察门门框,观察门板通过套合方式与观察门门框相连接,观察门门框底端设有把手,转轴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主机内部,皮带通过套合方式与转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上设有观察门门框,在需要打开时,观察门板通过移动滑轮在滑轨上移动,使减震弹簧带限位块弹出,关闭时,观察门板向下移动,移动滑轮通过限位块下压减震弹簧,通过减震弹簧的弹性,起到减震效果,避免观察门门板与观察门门框直接碰撞,防止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属于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铸造后金属表面需要进行处理,现基本上采用的是电镀、氧化或涂膜等方式进行。而对于铸造金属制品内腔表面进行电镀等处理时,特别是针对内腔较深的金属制品。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密,因此,工业机械对其零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机械零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金属管材制成的,在制作过程中要对金属管材进行加工,加工工序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就是除锈,金属管材外壁的除锈较为简单,其内部除锈就较为复杂,传统的内部除锈是使用酸液或者碱液对金属管材内部进行清洗,这样的方法会腐蚀管材,同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537376.5的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包括支撑环和刮板,支撑环与待处理管状金属制品内径相适应,支撑环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十字交叉状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外壁开设有滑槽,支撑杆的外壁中部开设有定位孔,支撑杆的外壁固定连接固定环,且固定环与定位孔连通,固定环的侧壁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过滑槽,并且连接杆远离固定环一端固定连接转轴,刮板的侧壁固定连接套环,连接杆的端部贯穿套环。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现技术的观察门门板在关闭时无法减震,长期与门框碰撞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技术的观察门门板在关闭时无法减震,长期与门框碰撞容易造成损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观察窗、观察门板、观察门门框、把手、皮带、转轴、手轮、主机、固定螺栓、固定铁块、控制面板、加工仓,所述主机上端与加工仓底部相扣合,所述加工仓上端设有观察门门框,所述观察门板通过套合方式与观察门门框相连接,所述观察门门框底端设有把手,所述转轴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主机内部,所述皮带通过套合方式与转轴相连接,所述加工仓表面下端设有三个手轮,且均为圆形结构,所述主机表面左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固定铁块设有固定螺栓,所述观察门门框由移动滑轮、滑轨、限位块、减震弹簧组成,所述滑轨表面下端三分之一处设有限位块,所述滑轨表面下端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与限位块相连接,所述观察门板底部两端分别设有移动滑轮,且通过移动滑轮与滑轨内部相扣合。进一步地,所述观察门板设有观察窗,且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底部设有两个固定铁块。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为矩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铁块为长方形结构,其长为10cm,宽为8cm。进一步地,所述观察窗采用玻璃材质,防止刮花。进一步地,所述主机采用铸铁材质,防止内部零件损坏。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结构上设有观察门门框,在需要打开时,观察门板通过移动滑轮在滑轨上移动,使减震弹簧带限位块弹出,关闭时,观察门板向下移动,移动滑轮通过限位块下压减震弹簧,通过减震弹簧的弹性,起到减震效果,避免观察门门板与观察门门框直接碰撞,防止造成损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观察门门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观察门门框第二形态示意图。图中:观察窗-1、观察门板-2、观察门门框-3、移动滑轮-301、滑轨-302、限位块-303、减震弹簧-304、把手-4、皮带-5、转轴-6、手轮-7、主机-8、固定螺栓-9、固定铁块-10、控制面板-11、加工仓-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观察窗1、观察门板2、观察门门框3、把手4、皮带5、转轴6、手轮7、主机8、固定螺栓9、固定铁块10、控制面板11、加工仓12,所述主机8上端与加工仓12底部相扣合,所述加工仓12上端设有观察门门框3,所述观察门板2通过套合方式与观察门门框3相连接,所述观察门门框3底端设有把手4,所述转轴6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主机8内部,所述皮带5通过套合方式与转轴6相连接,所述加工仓12表面下端设有三个手轮7,且均为圆形结构,所述主机8表面左侧设有控制面板11,所述固定铁块10设有固定螺栓9,所述观察门门框3由移动滑轮301、滑轨302、限位块303、减震弹簧304组成,所述滑轨302表面下端三分之一处设有限位块303,所述滑轨302表面下端设有减震弹簧304,所述减震弹簧304与限位块303相连接,所述观察门板2底部两端分别设有移动滑轮301,且通过移动滑轮301与滑轨302内部相扣合,所述观察门板设有观察窗1,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主机8底部设有两个固定铁块10,所述把手4为矩形结构,所述固定铁块10为长方形结构,其长为10cm,宽为8cm,所述观察窗1采用玻璃材质,防止刮花,所述主机8采用铸铁材质,防止内部零件损坏。本专利所说的移动滑轮301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在进行使用时,主机8在运行时,送料进加工仓12进行处理,使用控制面板11进行操作,通过观察门板2上的观察窗1进行观察,为了能够使观察门板2能轻松方便的打开,结构上设有观察门门框3,在需要打开时,观察门板2通过移动滑轮301在滑轨302上移动,使减震弹簧304带限位块303弹出,关闭时,观察门板2向下移动,移动滑轮301通过限位块303下压减震弹簧304,通过减震弹簧304的弹性,起到减震效果,避免观察门门板2与观察门门框3直接碰撞,防止造成损坏。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技术的观察门门板在关闭时无法减震,长期与门框碰撞容易造成损坏,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观察门门框3,在需要打开时,观察门板2通过移动滑轮301在滑轨302上移动,使减震弹簧304带限位块303弹出,关闭时,观察门板2向下移动,移动滑轮301通过限位块303下压减震弹簧304,通过减震弹簧304的弹性,起到减震效果,避免观察门门板2与观察门门框3直接碰撞,防止造成损坏。具体如下所述:所述滑轨302表面下端三分之一处设有限位块303,所述滑轨302表面下端设有减震弹簧304,所述减震弹簧304与限位块303相连接,所述观察门板2底部两端分别设有移动滑轮301,且通过移动滑轮301与滑轨302内部相扣合。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观察窗(1)、观察门板(2)、观察门门框(3)、把手(4)、皮带(5)、转轴(6)、手轮(7)、主机(8)、固定螺栓(9)、固定铁块(10)、控制面板(11)、加工仓(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8)上端与加工仓(12)底部相扣合,所述加工仓(12)上端设有观察门门框(3),所述观察门板(2)通过套合方式与观察门门框(3)相连接,所述观察门门框(3)底端设有把手(4),所述转轴(6)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主机(8)内部,所述皮带(5)通过套合方式与转轴(6)相连接,所述加工仓(12)表面下端设有三个手轮(7),且均为圆形结构,所述主机(8)表面左侧设有控制面板(11),所述固定铁块(10)设有固定螺栓(9);所述观察门门框(3)由移动滑轮(301)、滑轨(302)、限位块(303)、减震弹簧(304)组成,所述滑轨(302)表面下端三分之一处设有限位块(303),所述滑轨(302)表面下端设有减震弹簧(304),所述减震弹簧(304)与限位块(303)相连接,所述观察门板(2)底部两端分别设有移动滑轮(301),且通过移动滑轮(301)与滑轨(302)内部相扣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观察窗(1)、观察门板(2)、观察门门框(3)、把手(4)、皮带(5)、转轴(6)、手轮(7)、主机(8)、固定螺栓(9)、固定铁块(10)、控制面板(11)、加工仓(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8)上端与加工仓(12)底部相扣合,所述加工仓(12)上端设有观察门门框(3),所述观察门板(2)通过套合方式与观察门门框(3)相连接,所述观察门门框(3)底端设有把手(4),所述转轴(6)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主机(8)内部,所述皮带(5)通过套合方式与转轴(6)相连接,所述加工仓(12)表面下端设有三个手轮(7),且均为圆形结构,所述主机(8)表面左侧设有控制面板(11),所述固定铁块(10)设有固定螺栓(9);所述观察门门框(3)由移动滑轮(301)、滑轨(302)、限位块(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清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苏兴铁路车辆配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