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属于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铸造后金属表面需要进行处理,现基本上采用的是电镀、氧化或涂膜等方式进行。而对于铸造金属制品内腔表面进行电镀等处理时,特别是针对内腔较深的金属制品。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密,因此,工业机械对其零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机械零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金属管材制成的,在制作过程中要对金属管材进行加工,加工工序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就是除锈,金属管材外壁的除锈较为简单,其内部除锈就较为复杂,传统的内部除锈是使用酸液或者碱液对金属管材内部进行清洗,这样的方法会腐蚀管材,同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537376.5的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包括支撑环和刮板,支撑环与待处理管状金属制品内径相适应,支撑环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十字交叉状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外壁开设有滑槽,支撑杆的外壁中部开设有定位孔,支撑杆的外壁固定连接固定环,且固定环与定位孔连通,固定环的侧壁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过滑槽,并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观察窗(1)、观察门板(2)、观察门门框(3)、把手(4)、皮带(5)、转轴(6)、手轮(7)、主机(8)、固定螺栓(9)、固定铁块(10)、控制面板(11)、加工仓(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8)上端与加工仓(12)底部相扣合,所述加工仓(12)上端设有观察门门框(3),所述观察门板(2)通过套合方式与观察门门框(3)相连接,所述观察门门框(3)底端设有把手(4),所述转轴(6)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主机(8)内部,所述皮带(5)通过套合方式与转轴(6)相连接,所述加工仓(12)表面下端设有三个手轮(7),且均为圆形结构,所述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制品内腔表面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观察窗(1)、观察门板(2)、观察门门框(3)、把手(4)、皮带(5)、转轴(6)、手轮(7)、主机(8)、固定螺栓(9)、固定铁块(10)、控制面板(11)、加工仓(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8)上端与加工仓(12)底部相扣合,所述加工仓(12)上端设有观察门门框(3),所述观察门板(2)通过套合方式与观察门门框(3)相连接,所述观察门门框(3)底端设有把手(4),所述转轴(6)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主机(8)内部,所述皮带(5)通过套合方式与转轴(6)相连接,所述加工仓(12)表面下端设有三个手轮(7),且均为圆形结构,所述主机(8)表面左侧设有控制面板(11),所述固定铁块(10)设有固定螺栓(9);所述观察门门框(3)由移动滑轮(301)、滑轨(302)、限位块(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清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苏兴铁路车辆配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