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22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包括混凝土,钢管柱主体,管柱主体包括上管柱与下管柱,上管柱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周侧均匀设有主通孔,下管柱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周侧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主连接孔,下管柱的侧壁上设有主螺孔,下管柱内设有内隔板,H型钢的端部设有端板,端板上设有与主螺孔对应的副螺孔,H型钢的翼板的端部上设有与主通孔对应的副连接孔,主通孔与主连接孔及副连接孔、主螺孔与副螺孔之间均通过固定螺栓连接。上管柱与第一连接件及下管柱与第二连接件在工厂焊接成一体,端板与H型梁在工厂焊接成一体。采用螺栓现场装配,施工质量和速度提高,本节点延性好,通过第二连接件和内隔板传递弯矩,端板与下管柱的摩擦和螺栓传递剪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
技术介绍
近年来,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装配式钢结构具备施工速度快、现场湿作业少、便于实现工业化和标准化、质量易控制、可降低成本且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解决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低,传统房屋产品质量低等问题,这些特点使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在未来建筑市场中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梁柱节点直接影响结构施工速度,因此应尽可能使用螺栓连接,传统梁柱节点腹板翼沿均现场施焊,节点容易发生脆性破坏,且焊接产生残余应力,影响节点受力性能,不仅质量难以保证,还降低了施工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结合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达到提高安装效率,完全避免现场焊接,提高结构安全的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包括圆形的管柱主体,所述管柱主体包括上管柱与下管柱,所述管柱主体的侧面螺栓连接有H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柱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周侧均匀设有主通孔,所述下管柱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周侧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主连接孔,所述下管柱的侧壁上设有主螺孔,所述H型钢的端部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与主螺孔对应的副螺孔,主螺孔与副螺孔之间均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所述H型钢的上翼缘的端部设有与主通孔对应的副连接孔,所述主通孔与主连接孔及副连接孔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所述管柱主体内浇筑高强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侧延伸设有一体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上设有对接孔,所述H型钢的翼板上设有与对接孔对应的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与副连接孔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端板的底部延伸设有一体的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上也设有所述副螺孔,所述下管柱的侧壁上设有与其对应的所述主螺孔。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板上的副螺孔的个数为至少3个且为奇数进一步地,所述下管柱内壁设有与H型钢下翼缘等高的内隔板。进一步地,所述上钢管柱与第一连接组件通过焊接连接,并焊有肋板。进一步地,所述下钢管柱与第二连接件、与内隔板通过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H型钢梁与端板通过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管柱内灌注混凝土。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结构通过高强螺栓实现圆钢管柱和H型钢梁的装配式连接,节点承载力高,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结构简单,提高施工效率,绿色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的整体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的整体裂解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中上管柱的侧视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中下管柱的侧视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中H型钢的侧视图。图10是图9的右视图。图11是图9的俯视图。其中:1、上管柱;2、下管柱;3、H型钢;4、第一连接件;5、主通孔;6、第二连接件;7、主连接孔;8、主螺孔;9、端板;10、副螺孔;11、副连接孔;12、加固板;13、对接孔;14、固定孔;15、辅助板;16、内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包括圆形的管柱主体,管柱主体包括上管柱1与下管柱2,管柱主体的侧面高强螺栓连接有H型钢3,管柱主体内灌装高强水泥。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上管柱1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4,第一连接件4的周侧均匀设有主通孔5,下管柱2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6的周侧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主连接孔7,下管柱2的侧壁上设有主螺孔8,H型钢3的端部设有端板9,端板9上设有与主螺孔8对应的副螺孔10,H型钢3的翼板的端部上设有与主通孔5对应的副连接孔11,主通孔5与主连接孔7及副连接孔11、主螺孔8与副螺孔10之间均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其中,管柱本体为的截面为圆形,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6为分别焊接在上管柱1与下管柱2上的法兰板,其能够确保管柱主体内部通畅无阻隔。再次参见图5、图6、图9,第二连接件6的外侧延伸设有一体的加固板12,加固板12上设有对接孔13,H型钢3的翼板上设有与对接孔13对应的固定孔14,加固板12再次与H型钢3连接固定,其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具体的,固定孔14与副连接孔11对应设置,即设置在一条直线上,再次参见图5、图7、图8,端板9的底部延伸设有一体的辅助板15,辅助板15上也设有所述副螺孔10,下管柱2的侧壁上设有与其对应的主螺孔8,辅助板15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其中,辅助板15上的副螺孔10的个数为至少3个且为奇数,目的能够与端板9的连接点错开,提高同一横排上连接点的个数,提高受力强度,避免单个螺栓受力过大而断裂。再次参见图3,下管柱2的内壁上设有与H型钢下翼缘等高的内隔板16,内隔板可传递梁端弯矩,提高抗震能力,内隔板16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下管柱2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包括圆形的管柱主体,所述管柱主体包括上管柱与下管柱,所述管柱主体的侧面均螺栓连接有H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柱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周侧均匀设有主通孔,所述下管柱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周侧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主连接孔,所述下管柱的侧壁上设有主螺孔,所述H型钢的端部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为与所述管柱主体结构相配合的弧形,所述端板上设有与主螺孔对应的副螺孔,所述H型钢的翼板的端部上设有与主通孔对应的副连接孔,所述主通孔与主连接孔及副连接孔、主螺孔与副螺孔之间均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所述管柱主体内浇筑高强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包括圆形的管柱主体,所述管柱主体包括上管柱与下管柱,所述管柱主体的侧面均螺栓连接有H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柱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周侧均匀设有主通孔,所述下管柱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周侧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主连接孔,所述下管柱的侧壁上设有主螺孔,所述H型钢的端部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为与所述管柱主体结构相配合的弧形,所述端板上设有与主螺孔对应的副螺孔,所述H型钢的翼板的端部上设有与主通孔对应的副连接孔,所述主通孔与主连接孔及副连接孔、主螺孔与副螺孔之间均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所述管柱主体内浇筑高强混凝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装配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成周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