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浸胶帆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09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高温浸胶帆布,属于输送带技术领域。其由若干个循环的单元组织构成,每个单元组织均包括若干组重复的耐热防护层和强度层结构,均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纺织机织物的经多重组织结构或纬重平组织等组织变化,实现织物的表面以锦纶66纤维覆盖为主,聚酯工业长丝等高模量材料成为中间层或被锦纶66纤维部分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浸胶帆布
本技术涉及一种耐高温浸胶帆布,属于输送带

技术介绍
浸胶帆布是机械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决定橡胶制品的某些机械性能。浸胶帆布中所用的经纱和纬纱材料其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和橡胶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能。目前耐高温帆布主要使用EP帆布或EE帆布,其经向均为聚酯,纬向则分别采用聚酯或锦纶66。由于橡胶中有众多添加剂,特别是硫化促进剂、防老剂以及间甲白粘合体系中的甲醛给与体(HMMM或HMT)均是物质胺类,而天然橡胶中含有的蛋白质等在高温下的分解,也会产生胺。聚酯材料是一种羧酸衍生物,虽然在高温干热空气下,其有非常好的耐高温性能,耐热氧化性能远比锦纶66好,但聚酯表面用于与酚醛树脂粘合反应的端羧基会被各种胺类物质所胺解,从而与酚醛树脂失去化学键的结合,导致黏合失效。聚酯构成线性分子长链也容易受到胺的攻击而分解,造成分子长链的断裂,因而强度大幅度下降。因此,在高温下,如果存在胺类物质,聚酯将受其影响,造成粘合力和强度的下降,造成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大幅度下降。目前聚酯浸胶常用的工艺采用二浴浸胶法,其第一浴浸胶采用的是异氰酸酯为主的浸胶方法,在高温下,封端的异氰酸酯解封,与聚酯的端羧基等基团反应,同时自聚合,形成一个包裹在聚酯表面的活性层,与聚氨酯相仿,该活性层能够与酚醛树脂有良好的反应,从而实现粘合。但很不幸,异氰酸酯活性层在高温下也能被胺解,导致与酚醛树脂的粘合力下降,使得粘合力更差。锦纶66,是一种酰胺类的化学材料,其高温下不会受到胺类物质的胺解,虽然耐热氧化性能一般,但帆布作为输送带的骨架材料,埋藏在橡胶之中,与外界的热空气基本隔离,因而受热氧化的影响较小。所以锦纶66是一种更适合耐高温输送带所用的纤维材料。但锦纶66在高温下的模量极低,输送带极容易蠕变伸长,若全部采用锦纶66作为骨架材料,那么输送带在运输过程中的伸长量过大,也会造成输送带运行不正常。那么如何将锦纶66和聚酯的优越性能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就是本技术专利的目的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将锦纶66和聚酯材料有效结合在一起的耐高温浸胶帆布,其克服了单独使用时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浸胶帆布,所述帆布由若干个循环的单元组织构成,每个单元组织均包括若干组重复的耐热防护层和强度层结构,均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单元组织的经纱为从左至右依次的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第七经纱、第八经纱、第九经纱、第十经纱、第十一经纱和第十二经纱;每三组经纱为一个重复的耐热防护层和强度层结构的经纱组,其中中间层经纱为强度层,上下两层经纱为耐热防护层;所述单元组织的纬纱为自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所述第一经纱位于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的上方,位于第一经纱的下方;第二经纱位于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的上方,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的下方;第三经纱位于第二纬纱的上方,第一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的下方;第四经纱位于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上方,位于第四纬纱下方;第五经纱位于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方,位于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下方;第六经纱位于第一纬纱的上方,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下方;第七经纱位于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的上方,第三纬纱的下方;第八经纱位于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方,位于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的下方;第九经纱位于第四纬纱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的下方;第十经纱位于第一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的上方,位于第二纬纱的下方;第十一经纱位于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的上方,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的下方;第十二经纱位于第三纬纱上方,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下方。所述第一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六经纱、第七经纱、第九经纱、第十经纱和第十二经纱的材料为锦纶66工业丝;所述第二经纱、第五经纱、第八经纱和第十一经纱的材料为聚酯工业丝。所述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采用锦纶66工业丝或高强聚酯工业长丝。所述第一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六经纱、第七经纱、第九经纱、第十经纱和第十二经纱并股加捻后的总细度为933-2300dtex;所述第二经纱、第五经纱、第八经纱和第十一经纱的细度在2200-4400dtex;所述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的细度为933-4400dtex。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纺织机织物的织物组织变化,实现织物的表面以锦纶66纤维覆盖为主,聚酯工业长丝等高模量材料成为中间层或被锦纶66纤维部分覆盖,纬纱为锦纶66。织物的正反表面为采用锦纶66纤维,帆布的中间夹层则采用聚酯工业丝。其目的就是利用锦纶66与酚醛树脂之间有较好的化学键连接,且锦纶66纤维不会被胺解,从而获得更高的粘合力。同时锦纶66纤维在隔绝空气的高温老化后,由于不会胺解,因此锦纶66纤维有更好的强度保持率,特别是在高温老化后期,聚酯的强度损失殆尽,而此时锦纶66纤维则提供强度,此外锦纶66纤维和橡胶由于受到老化影响,模量也将大幅度提高,输送带不会出现蠕变伸长过大的缺陷。采用这一将不同材料复合在一起的设计后,聚酯纤维在输送带新安装使用阶段将提供较高的模量,防止输送带蠕变伸长,即使老化胺解后,聚酯纤维残余的强度,则依然可以提供一定的模量,防止输送带跑长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经纱组结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经纱;1-2、第二经纱;1-3、第三经纱;1-4、第四经纱;1-5、第五经纱;1-6、第六经纱;1-7、第七经纱;1-8、第八经纱;1-9、第九经纱;1-10、第十经纱;1-11、第十一经纱;1-12、第十二经纱;2-1、第一纬纱;2-2、第二纬纱;2-3、第三纬纱;2-4、第四纬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该结构为经纱为3层,由图中每三层经纱组成一组经纱组,纬纱为单层结构,上层和下层经纱分别为1/3与3/1斜纹,采用锦纶66工业丝,中间层为平纹,采用聚酯工业丝,由三种基础组织复合而成的经三重结构。表层和底层经纱:锦纶66工业丝,纤度:933dtex,捻度:70捻/米。表层和底层经纱分别对应组织图中的第一经纱1-1、第三经纱1-3、第四经纱1-4、第六经纱1-6、第七经纱1-7、第九经纱1-9、第十经纱1-10和第十二经纱1-12。中间层经纱:聚酯工业丝,纤度2200dtex,干热收缩率:4-6%,对应组织图中的第二经纱1-2、第五经纱1-5、第八经纱1-8和第十一经纱1-11。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锦纶66工业丝,纤度:1400dtex。所述第一经纱1-1位于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2-1的下方;第二经纱1-2位于第二纬纱2-2和第四纬纱2-4的上方,第一纬纱2-1和第三纬纱2-3的下方;第三经纱1-3位于第二纬纱2-2的上方,第一纬纱2-1、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的下方;第四经纱1-4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和第三纬纱2-3上方,位于第四纬纱2-4下方;第五经纱1-5位于第一纬纱2-1和第三纬纱2-3上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浸胶帆布,其特征是:所述帆布由若干个循环的单元组织构成,每个单元组织均包括若干组重复的耐热防护层和强度层结构,均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单元组织的经纱为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第三经纱(1‑3)、第四经纱(1‑4)、第五经纱(1‑5)、第六经纱(1‑6)、第七经纱(1‑7)、第八经纱(1‑8)、第九经纱(1‑9)、第十经纱(1‑10)、第十一经纱(1‑11)和第十二经纱(1‑12);每三个单元组织的经纱为一个重复的耐热防护层和强度层结构的经纱组,其中中间层经纱为强度层,上下两层经纱为耐热防护层;所述单元组织的纬纱为自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浸胶帆布,其特征是:所述帆布由若干个循环的单元组织构成,每个单元组织均包括若干组重复的耐热防护层和强度层结构,均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单元组织的经纱为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第三经纱(1-3)、第四经纱(1-4)、第五经纱(1-5)、第六经纱(1-6)、第七经纱(1-7)、第八经纱(1-8)、第九经纱(1-9)、第十经纱(1-10)、第十一经纱(1-11)和第十二经纱(1-12);每三个单元组织的经纱为一个重复的耐热防护层和强度层结构的经纱组,其中中间层经纱为强度层,上下两层经纱为耐热防护层;所述单元组织的纬纱为自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2.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高温浸胶帆布,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经纱(1-1)位于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2-1)的下方;第二经纱(1-2)位于第二纬纱(2-2)和第四纬纱(2-4)的上方,第一纬纱(2-1)和第三纬纱(2-3)的下方;第三经纱(1-3)位于第二纬纱(2-2)的上方,第一纬纱(2-1)、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的下方;第四经纱(1-4)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和第三纬纱(2-3)上方,位于第四纬纱(2-4)下方;第五经纱(1-5)位于第一纬纱(2-1)和第三纬纱(2-3)上方,位于第二纬纱(2-2)和第四纬纱(2-4)下方;第六经纱(1-6)位于第一纬纱(2-1)的上方,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下方;第七经纱(1-7)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和第四纬纱(2-4)的上方,第三纬纱(2-3)的下方;第八经纱(1-8)位于第二纬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建勇薛晓波许文波孙业斌吴建国顾征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宝强工业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