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101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合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49.0~55.5%;聚酯多元醇1.94~3.80%;小分子扩链剂4.8~11.99%;二异氰酸酯33.54~40.48%;催化剂0.01%~0.20%。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混合物升温至100~120℃,抽真空1.5h后降温至60℃~80℃,加入催化剂、小分子扩链剂、二异氰酸酯抽真空反应5~10min,所得液体物料倒入模具中,在100℃烘箱中放置48h。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氨酯聚合物在高温140℃条件下能保持高粘接强度。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高粘接强度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对玻璃具有高的粘合力且透光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化工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透明聚氨酯胶片是一种理想的粘接材料,它与无机玻璃、有机玻璃以及聚碳酸酯均有良好的粘接性能。透明聚氨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制成胶片用于产品,如复印机刮板上的胶片。近年来聚氨酯胶片又在新的领域——层合防弹透明材料(防弹玻璃)中得到应用。在国外,透明聚氨酯胶片已经成功用于层合透明材料,主要生产公司有PPG、Bayer、Asahi、HUNTSMAN等,但国内尚未有工业化生产这种弹性体的报道。透明聚氨酯胶片作为黏结层或中间层将被广泛应用于夹层透明材料的生产中,例如航空透明件(风挡玻璃、舷窗玻璃等),高铁风挡玻璃,军用(飞机、军车)透明件等。上述结构和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承受如高速撞击、爆炸等冲击载荷的作用,使用温度要求在-55~70℃温度范围。胶片的粘接性质是夹层玻璃安全性质的基础,然而,夹胶玻璃存在脱胶问题,在过高温度的条件下粘接强度会下降,因此,胶片与玻璃的粘接性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在高温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粘接性能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聚氨酯作为中间层在一些极端条件下与玻璃界面的粘接强度从而提高层合玻璃寿命的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明聚氨酯聚合物,该聚合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49.0~55.5%;聚酯多元醇1.94~3.80%;小分子扩链剂4.8~11.99%;二异氰酸酯33.54~40.48%;催化剂0.01%~0.20%。制备本专利技术的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包含如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混合物升温至100℃~120℃,抽真空1.5h后降温至60℃~80℃,加入催化剂与小分子扩链剂、二异氰酸酯抽真空反应5~10min,液体物料倒入模具中,在100℃烘箱中放置48h,制成聚氨酯胶片。其反应原理为: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聚酯多元醇为芳香族聚酯二元醇;小分子扩链剂为1,4―丁二醇或1,4―丁二醇与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1,4―丁二醇占聚氨酯聚合物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为4.8~8.8%、乙二醇占聚氨酯聚合物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为0~1.9%、三羟甲基丙烷占聚氨酯聚合物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为0~1.29%;二异氰酸酯为占聚氨酯聚合物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28.26~33.74%的4,4′-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和占聚氨酯聚合物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5.28~6.74%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R(n(NCO):n(OH))值为1.02~1.06%;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聚合物在高温140℃条件下能保持高粘接强度。可用于夹层玻璃的高粘接强度。通过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高粘接强度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对玻璃具有高的粘合力,透光率高。可制成胶片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建筑、金融等行业。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000)65.5g和聚邻苯二甲酸新戊二醇聚酯二元醇(1000)4.5g混合升温至100~120℃,抽真空1.5hr后降温至65℃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1,4―丁二醇7.2g、乙二醇1.92g、三羟甲基丙烷1.7g、4,4′-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43.66g、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7.0g,抽真空反应6min后注入模具(聚四氟乙烯板单面凹槽)中,放到100℃烘箱中48hr后取出胶片,根据GB/T7122-1996要求裁剪胶片大小进行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在25℃条件下剥离强度为62.94KN/m;在140℃条件下剥离强度为32.54KN/m。,胶片透光率(根据GB/T2410-2008要求裁剪胶片大小进行透光率测试)90%。实施例2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000)65.0g和聚邻苯二甲酸新戊二醇聚酯二元醇(1000)5.0g混合升温至100~120℃,抽真空1.5hr后降温至68℃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1,4―丁二醇7.2g、乙二醇1.92g、三羟甲基丙烷1.7g、4,4′-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43.66g、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7.0g,抽真空反应6min后注入模具(聚四氟乙烯板单面凹槽)中,放到100℃烘箱中48hr后取出胶片,根据GB/T7122-1996要求裁剪胶片大小进行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在25℃条件下剥离强度为66.85KN/m;在140℃条件下剥离强度为33.34KN/m,胶片透光率(根据GB/T2410-2008要求裁剪胶片大小进行透光率测试)86%。实施例3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000)66.0g和聚邻苯二甲酸新戊二醇聚酯二元醇(1000)4.0g混合升温至100~120℃,抽真空1.5hr后降温至70℃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1,4―丁二醇7.2g、乙二醇1.92g、三羟甲基丙烷1.7g、4,4′-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43.66g、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7.0g,抽真空反应6min后注入模具(聚四氟乙烯板单面凹槽)中,放到100℃烘箱中48hr后取出胶片,根据GB/T7122-1996要求裁剪胶片大小进行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在25℃条件下剥离强度为55.64KN/m;在140℃条件下剥离强度为30.28KN/m。胶片透光率(根据GB/T2410-2008要求裁剪胶片大小进行透光率测试)90%。实施例4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000)65.5g和聚邻苯二甲酸新戊二醇聚酯二元醇(1000)4.5g混合升温至100~120℃,抽真空1.5hr后降温至68℃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1,4―丁二醇7.5g、乙二醇1.86g、三羟甲基丙烷1.52g、4,4′-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43.66g、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7.0g,抽真空反应6min后注入模具(聚四氟乙烯板单面凹槽)中,放到100℃烘箱中48hr后取出胶片,根据GB/T7122-1996要求裁剪胶片大小进行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在25℃条件下剥离强度为55.76KN/m;在140℃条件下剥离强度为31.25KN/m。胶片透光率(根据GB/T2410-2008要求裁剪胶片大小进行透光率测试)91%。实施例5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000)65.5g和聚邻苯二甲酸新戊二醇聚酯二元醇(1000)4.5g混合升温至100~120℃,抽真空1.5hr后降温至72℃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1,4―丁二醇6.36g、乙二醇2.50g、三羟甲基丙烷1.7g、4,4′-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43.66g、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7.0g,抽真空反应6min后注入模具(聚四氟乙烯板单面凹槽)中,放到100℃烘箱中48hr后取出胶片,根据GB/T7122-1996要求裁剪胶片大小进行剥离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在25℃条件下剥离强度为68.53KN/m;在140℃条件下剥离强度为33.82KN/m,透光率(根据GB/T2410-2008要求裁剪胶片大小进行透光率测试)85%。实施例6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000)65.5g和聚邻苯二甲酸新戊二醇聚酯二元醇(1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49.0~55.5%;聚酯多元醇1.94~3.80%;小分子扩链剂4.8~11.99%;二异氰酸酯33.54~40.48%;催化剂0.01%~0.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49.0~55.5%;聚酯多元醇1.94~3.80%;小分子扩链剂4.8~11.99%;二异氰酸酯33.54~40.48%;催化剂0.01%~0.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芳香族聚酯二元醇;所述小分子扩链剂为1,4―丁二醇或1,4―丁二醇与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二异氰酸酯为4,4′-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1,4―丁二醇占所述聚合物总重量的4.8~8.8%、所述乙二醇占所述聚合物总重量的0~1.9%、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占所述聚合物总重量的0~1.29%。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明聚氨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4,4′-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占所述聚合物总重量的28.26~33.74%,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占所述聚合物总重量的5.28~6.74%。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聚氨酯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秋季璐王迪张卓
申请(专利权)人:锦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