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21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异形轴承加工工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棒材下料,采用锯床对棒材进行下料操作;锻造,采用热锻的方式;球化退火;基准面加工和轴承内圈和外圈粗加工,采用CNC铣床加工基准平面,并对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进行粗加工;基准孔加工,采用线切割加工基准孔;基准面精磨,采用磨床,对基准面进行精加工,同时将基准孔的孔口处毛刺进行磨除;轴承内圈精加工,以基准面和基准孔为定位基准,采用车床对轴承内圈的沟道、内径及斜坡面进行超精研加工;轴承外圈加工,以轴承的内径和基准面为加工基准,采用车床对轴承外圈进行超精研加工。该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具备定位精度准确,产品加工精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异形轴承加工工艺
,具体为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目前常见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其外圈的结构为:两端面为平面且相互平行外,其外径、内径、沟道及斜坡面均为同轴的环形体,加工时可以以端面和外径为定位及准,进行平面、外径、内径、沟道及斜坡面等表面的车削、磨削和超精研加工,从而达到高精度的加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而对于如图1和图2中的异形轴承来说,由于其外圈带垂直于外圈外圆柱面安装定位座结构,安装定位基准为两翼的端面和两个Φ4.84±0.01mm的销钉孔(见图1),套圈两个沟道的回转中心及沟道位置都必须满足对两翼的两端面和两个Φ4.84±0.01mm的销钉孔的相互位置精度,两个销钉孔的位置又与虚拟锥齿轮配合中心和轴承的沟位置通过平面精度相互制约,外圈双沟与两个销钉孔中心联线的平行差工艺控制不得大于0.02mm,方可保证轴承使用要求,而其特殊的外部结构导致无法采用普通的以端面和外径作为加工基准的方式来进行加工,因此必须设计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具备定位精度准确,产品加工精度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异形轴承没有加工基准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定位精度准确,产品加工精度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棒材下料,采用锯床对棒材进行下料操作;S2:锻造,采用热锻的方式,锻造温度为1070℃~1180℃;S3:球化退火,退火时加热至775~820℃,保温4.5-5小时,随炉冷却至660℃后出炉冷却;S4:基准面加工和轴承内圈和外圈粗加工,采用CNC铣床加工基准平面,并对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进行粗加工;S5:基准孔加工,采用线切割加工基准孔;S6:基准面精磨,采用磨床,对基准面进行精加工,同时将基准孔的孔口处毛刺进行磨除;S7:轴承内圈精加工,以基准面和基准孔为定位基准,采用车床对轴承内圈的沟道、内径及斜坡面进行超精研加工;S8:轴承外圈加工,以轴承的内径和基准面为加工基准,采用车床对轴承外圈进行超精研加工。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基准孔的加工精度为±0.01m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中采用多次磨除的方式进行打磨,每次磨除量小于0.002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的异形轴承加工用工装,包括安装座和配重块,所述安装座包括法兰盘和固定连接在法兰盘上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镶嵌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底座和配重块之间设置有异型轴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异型轴承相匹配的避位槽,所述异型轴承的外圈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座,两个所述定位座上均开设有第一螺栓过孔和定位销孔,所述底座、配重块和异型轴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与法兰盘同心设置,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为光滑的圆弧面,所述底座下表面的跳动值为0.001mm以内。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减重孔。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平面度为0.002mm以内。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的顶部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螺栓过孔,所述螺栓套设在第二螺栓过孔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孔的直径为4.84±0.01mm,所述定位销的外径为(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通过先加工定位基准的方式,在异形轴承的外表面加工出基准面和基准孔,然后利用基准面和基准孔结合相对应的工装,对异型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进行超精研加工,具有定位精度准确,产品加工精度高的优点,为异形轴承的加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用工装;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异形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图2中A-A向截面示意图。图中:1配重块、2法兰盘、3底座、4异型轴承、5避位槽、6定位座、7第一螺栓过孔、8定位销孔、9减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棒材下料,采用锯床对棒材进行下料操作;S2:锻造,采用热锻的方式,锻造温度为1070℃~1180℃;S3:球化退火,退火时加热至775~820℃,保温4.5-5小时,随炉冷却至660℃后出炉冷却;S4:基准面加工和轴承内圈和外圈粗加工,采用CNC铣床加工基准平面,并对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进行粗加工;S5:基准孔加工,采用线切割加工基准孔,基准孔的加工精度为±0.01mm;S6:基准面精磨,采用磨床,对基准面进行精加工,同时将基准孔的孔口处毛刺进行磨除,采用多次磨除的方式进行打磨,每次磨除量小于0.002mm,基准面的平面度在0.004mm以内;S7:轴承内圈精加工,以基准面和基准孔为定位基准,采用车床对轴承内圈的沟道、内径及斜坡面进行超精研加工;S8:轴承外圈加工,以轴承的内径和基准面为加工基准,采用车床对轴承外圈进行超精研加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异形轴承的加工用工装,包括安装座和配重块1,所述安装座包括法兰盘2和固定连接在法兰盘2上的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镶嵌有多个定位销4,所述底座3和配重块1之间设置有异型轴承4,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异型轴承4相匹配的避位槽5,所述异型轴承4的外圈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座6,两个所述定位座6上均开设有第一螺栓过孔7和定位销孔8,所述底座3、配重块1和异型轴承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与法兰盘2同心设置,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为光滑的圆弧面,所述底座3下表面的跳动值为0.001mm以内。底座3上开设有减重孔9,可以减轻底座3的重量,同时也有利于与配重块1配合使用,保证该工装旋转时,偏差值能够在设定范围内。底座3上表面的平面度为0.002mm以内,配合异型轴承4的基准面。配重块1的顶部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螺栓过孔,所述螺栓套设在第二螺栓过孔的内部定位销孔8的直径为4.84±0.01mm,所述定位销4的外径为综上所述,通过先加工定位基准的方式,在异形轴承的外表面加工出基准面和基准孔,然后利用基准面和基准孔结合相对应的工装,对异型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进行超精研加工,具有定位精度准确,产品加工精度高的优点,为异形轴承的加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棒材下料,采用锯床对棒材进行下料操作;S2:锻造,采用热锻的方式,锻造温度为1070℃~1180℃;S3:球化退火,退火时加热至775~820℃,保温4.5‑5小时,随炉冷却至660℃后出炉冷却;S4:基准面加工和轴承内圈和外圈粗加工,采用CNC铣床加工基准平面,并对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进行粗加工;S5:基准孔加工,采用线切割加工基准孔;S6:基准面精磨,采用磨床,对基准面进行精加工,同时将基准孔的孔口处毛刺进行磨除;S7:轴承内圈精加工,以基准面和基准孔为定位基准,采用车床对轴承内圈的沟道、内径及斜坡面进行超精研加工;S8:轴承外圈加工,以轴承的内径和基准面为加工基准,采用车床对轴承外圈进行超精研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棒材下料,采用锯床对棒材进行下料操作;S2:锻造,采用热锻的方式,锻造温度为1070℃~1180℃;S3:球化退火,退火时加热至775~820℃,保温4.5-5小时,随炉冷却至660℃后出炉冷却;S4:基准面加工和轴承内圈和外圈粗加工,采用CNC铣床加工基准平面,并对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进行粗加工;S5:基准孔加工,采用线切割加工基准孔;S6:基准面精磨,采用磨床,对基准面进行精加工,同时将基准孔的孔口处毛刺进行磨除;S7:轴承内圈精加工,以基准面和基准孔为定位基准,采用车床对轴承内圈的沟道、内径及斜坡面进行超精研加工;S8:轴承外圈加工,以轴承的内径和基准面为加工基准,采用车床对轴承外圈进行超精研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基准孔的加工精度为±0.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轴承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采用多次磨除的方式进行打磨,每次磨除量小于0.002mm。4.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3中异形轴承加工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和配重块(1),所述安装座包括法兰盘(2)和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林龚元忠郑莉石勇白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天马虹山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