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乳清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9313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取羊乳原料,用孔径为50~100nm的微滤膜分离,取微滤渗透液制粉,即得羊乳清粉;其中,在进行微滤膜过滤时,进口压力为1.7~2.1bar,出口压力均为0.7~1.1bar,截留液循环流速为20.3~30.4L/min。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羊乳清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羊乳清粉的天然结构未被破坏,色泽呈白色,风味较淡,颗粒均一,起泡性、溶解性、消化性优,氨基酸组成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羊乳清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乳品深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羊乳清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配方乳粉加工工程中,为了使蛋白含量和比例更接近母乳,产品中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乳清粉。传统的乳清粉产品,主要是对干酪加工副产物乳清进行回收利用,生产出乳清粉或乳清蛋白粉。由于我国干酪产量低,导致可利用的乳清少,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进口。乳清粉的传统制备方法包括酶法和酸法,但两种方法较容易破坏乳清粉的天然结构,得到的乳清粉的溶解性、乳化性、成膜性等功能特性不能满足要求,影响了乳清粉的应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羊乳清粉及其制备方法,该羊乳清粉的天然结构未被破坏,色泽呈白色,风味较淡,颗粒均一,起泡性、溶解性、消化性优,氨基酸组成合理,具有可溶性。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取羊乳原料,用孔径为50~100nm的微滤膜分离,取微滤渗透液制粉,即得羊乳清粉;其中,在进行微滤膜过滤时,进口压力为1.7~2.1bar,出口压力均为0.7~1.1bar,截留液循环流速为20.3~30.4L/min。优选的是,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所述原料羊乳的干物质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12%,酸度为10~13°T,细菌总数不高于50万/mL。优选的是,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在进行微滤膜过滤之前,对羊乳原料进行脱脂,使得羊乳原料中的脂肪质量百分含量小于0.06%。优选的是,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在进行脱脂之前,对羊乳原料进行杀菌,杀菌方法包括:将羊乳原料首先在72~80℃加热12~20s,然后于60℃下进行一段冷却,再于55℃进行二段冷却。优选的是,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脱脂方法包括:将羊乳原料在50~55℃下,以6000~15000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优选的是,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将微滤渗透液进行真空蒸发浓缩后制粉,真空蒸发浓缩的加热温度为55~60℃,真空度为-0.085MPa,浓缩至固形物质量比为40%时停止浓缩。优选的是,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制粉方法包括:将浓缩后的微滤渗透液进行喷雾干燥;其中,在喷雾干燥过程中,进口温度为170~180℃,出口温度为70~80℃,雾化压力为1.5~2.5bar,入料流量为2.5~5kg/h。优选的是,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微滤膜过滤过程至少包括:a、将羊乳原料通过微滤浓缩至浓缩倍数为2~4倍时得到第一次微滤渗透液,第一次微滤结束;b、一次性加水至第一次微滤截留液和加入水的总质量与羊乳原料质量相等,继续微滤浓缩至浓缩倍数为2~4倍时得到第二次微滤渗透液,第二次微滤结束;c、再一次性加水至第二次微滤截留液和加入水的总质量于羊乳原料质量相等,继续微滤浓缩至浓缩倍数为2~4倍时,第三次微滤结束,得到第三次微滤渗透液,合并第一次微滤渗透液、第二次微滤渗透液和第三次微滤渗透液。优选的是,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将羊乳原料、加水后的第一次微滤截留液和加水后的第二次微滤截留液依次进行升温步骤、保温步骤和降温步骤,然后用微滤膜浓缩;其中,升温步骤、保温步骤和降温步骤中最高温度为70℃,最低温度为50℃;升温步骤、保温步骤和降温步骤均进行三次,三次升温步骤的升温速度均为5℃/h,三次降温步骤的降温速度分别为10℃/h、5℃/h和3℃/h,保温步骤的持续时间为30分钟,保温过程中施加磁场,磁场强度为0.2T。优选的是,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微滤膜为陶瓷中空纤维膜或管式陶瓷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羊乳清粉,采用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获得。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使用微滤膜分离的方法实现了对脱脂羊乳中乳清蛋白的分离与提纯,并使用真空浓缩和喷雾干燥技术成功制备了羊乳清粉,此羊乳清粉蛋白含量(wt/wt)在10%以上,乳清蛋白含量(wt/wt)在99%以上,室温下溶解度大于90g,与传统酶法或酸法制的的乳清粉相比本方法生产的的天然乳清粉结构未被破坏风味纯正,因此可利用羊乳清粉的搅打起泡性、乳化性、成胶性、涂层性和成膜性、作为替代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膜分离过程中脱脂乳和截留液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图2为膜分离过程中脱脂乳和渗透液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图3为实施例1中三次微滤所得渗透液,从左到又依次为第一次微滤渗透液、第二次微滤渗透液和第三次微滤渗透液。图4为实施例2中三次微滤所得渗透液,从左到又依次为第一次微滤渗透液、第二次微滤渗透液和第三次微滤渗透液。图5为实施例1所羊乳清粉的实物图。图6为实施例2所羊乳清粉的实物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在一种技术方案中,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取羊乳原料,用孔径为50~100nm的微滤膜分离,取微滤渗透液制粉,即得羊乳清粉;其中,在进行微滤膜过滤时,进口压力为1.7~2.1bar,出口压力均为0.7~1.1bar,截留液循环流速为20.3~30.4L/min。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微滤膜分离出羊乳清粉,可使用陶瓷中空纤维膜或管式陶瓷膜,不需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操作温度低,乳清粉变性程度低,酪蛋白胶束粉的天然胶束结构没有破坏,得到的羊乳清粉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优异的功能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功能性食品、特医食品等产品中。料液温度为50℃-55℃,进口压力具体为1.8bar或2bar或1.8-2bar,出口压力具体为0.8bar或1bar或0.8-1bar,料液的循环流量具体为21.3L/min或30.4L/min或21.3-30.4L/min,不可大于或小于循环流量,这是由于循环流量过大会导致膜表面浓差极化加快,影响料液分子通透,同时流量过大会产生大量的泡沫甚至会溢出,流量过小会导致分离效率低,耗时耗能,易染菌。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所述原料羊乳的干物质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12%,具体可为12.67%或13.50%或12.67~13.50%,酸度为10~13°T,细菌总数不高于50万/mL,优选为5万/mL。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在进行微滤膜过滤之前,对羊乳原料进行脱脂,使得羊乳原料中的脂肪质量百分含量小于0.06%,具体可为0.03%或0.05%或0.03-0.05%,避免脂肪球引起的膜孔堵塞。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在进行脱脂之前,对羊乳原料进行杀菌,杀菌方法包括:将羊乳原料首先在72~80℃加热12~20s,然后于60℃下进行一段冷却,再于55℃进行二段冷却。这里,首先加热以抑制微生物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又防止乳清蛋白发生变性,降温用于提高后续脱脂效果。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脱脂方法包括:将羊乳原料在50~55℃下,以6000~15000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取羊乳原料,用孔径为50~100nm的微滤膜分离,取微滤渗透液制粉,即得羊乳清粉;其中,在进行微滤膜过滤时,进口压力为1.7~2.1bar,出口压力均为0.7~1.1bar,截留液循环流速为20.3~30.4L/min。

【技术特征摘要】
1.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取羊乳原料,用孔径为50~100nm的微滤膜分离,取微滤渗透液制粉,即得羊乳清粉;其中,在进行微滤膜过滤时,进口压力为1.7~2.1bar,出口压力均为0.7~1.1bar,截留液循环流速为20.3~30.4L/min。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羊乳的干物质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12%,酸度为10~13°T,细菌总数不高于50万/mL。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微滤膜过滤之前,对羊乳原料进行脱脂,使得羊乳原料中的脂肪质量百分含量小于0.0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脱脂之前,对羊乳原料进行杀菌,杀菌方法包括:将羊乳原料首先在72~80℃加热12~20s,然后于60℃下进行一段冷却,再于55℃进行二段冷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脱脂方法包括:将羊乳原料在50~55℃下,以6000~15000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微滤渗透液进行真空蒸发浓缩后制粉,真空蒸发浓缩的加热温度为55~60℃,真空度为-0.085MPa,浓缩至固形物质量比为40%时停止浓缩。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羊乳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粉方法包括:将浓缩后的微滤渗透液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文吕加平杨宝雨逄晓阳芦晶马长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