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体电解质分隔体、二次电池、电池组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固体电解质分隔体、二次电池、电池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包含可吸留/释放锂离子的正极和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在电动车辆、电力蓄电和信息设备等各种领域广泛普及应用。与此相伴,来自市场的要求日益增加,目前正在进行积极的研究。在将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于电动车辆用电源的用途中,要求能量密度高,即,每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放电容量大。另一方面,每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放电容量越大,安全性越成问题,要求具有更进一步优异的安全性的二次电池。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是全固体二次电池。全固体二次电池是使用如字面意思的固体电解质代替以往的非水电解质(即有机系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由于有机系电解液是着火性的,因而正在积极进行提高使用有机系电解液时的安全性的技术开发。尽管如此,也难以确保充分的安全性。全固体二次电池由于可以不使用有机系电解液,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会着火。故而,全固体二次电池是安全性极高的二次电池。但是,由于全固体二次电池在正极和负极之间锂离子传导性容易下降,因而有时根据电池的构成的不同而使用 ...
【技术保护点】
1.固体电解质分隔体,其是含有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的片材,沿上述片材的面内方向的周边区域的第1锂离子传导率低于沿上述片材的上述面内方向的中央区域的第2锂离子传导率。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0 JP 2017-1806171.固体电解质分隔体,其是含有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的片材,沿上述片材的面内方向的周边区域的第1锂离子传导率低于沿上述片材的上述面内方向的中央区域的第2锂离子传导率。2.二次电池,其具备作为正极和负极中的一方的第1电极、作为上述正极和上述负极中的另一方的第2电极、和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质分隔体的固体电解质层。3.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上述固体电解质层具有第1面和与上述第1面相对的第2面,上述第1面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1电极接触,上述第2面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2电极接触,沿上述片材的上述面内方向中的各方向的上述第1电极的宽度大于沿上述各方向的上述第2电极的宽度,上述周边区域为与上述第1电极的宽度与上述第2电极的宽度的差对应的区域,包括含有在上述第1面中与上述第1电极接触的面的第1部分,上述中央区域为与沿上述各方向的上述第2电极的宽度对应的区域,包括含有在上述第1面中与上述第1电极接触的面和在上述第2面中与上述第2电极接触的面的第2部分,上述第1部分的第1锂离子传导率低于上述第2部分的第2锂离子传导率。4.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上述固体电解质层为正方形或矩形,上述面内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上述第2电极的宽度大于上述一个方向的上述第1部分的合计宽度。5.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崎知子,岸敬,原田康宏,高见则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