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膜泵及中继辅助输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膜泵及中继辅助输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隔膜片振动进行流体的吸入及排出的隔膜泵及中继辅助输送结构。
技术介绍
隔膜泵因体积小、可靠性高及连续运转性能强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医疗保健、科研及流体采样等行业。隔膜片为隔膜泵主要产生正负压的组件,其产生正负压的方式是通过本身形变来使隔膜腔的容积变化,由此产生正负压,其负压为吸入流体,再由正压将流体排出。现有设计上隔膜腔的流体通过阀片后直接由入口端或出口端进出,过程中会有管路形变以及表面摩擦造成的能量损失,导致隔膜泵的效率降低。当管路越长或越复杂其能量损失就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隔膜泵及中继辅助输送结构,可补偿流体能量的损失。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隔膜泵,包括一泵壳体、一马达、一阀座、一上盖、一连杆组件、一隔膜片组件以及一中继辅助输送结构。该马达安装在该泵壳体的一侧;该阀座及该上盖依序安装在该泵壳体的另一侧上,该上盖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用以分别输入及输出流体,该阀座及该上盖之间设置一第一单向阀片及一第二单向阀片;该连杆组件设置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膜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泵壳体;一马达,该马达安装在该泵壳体的一侧;一阀座;一上盖,该阀座及该上盖依序安装在该泵壳体的另一侧上,该上盖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用以分别输入及输出流体,该阀座及该上盖之间设置一第一单向阀片及一第二单向阀片;一连杆组件,该连杆组件设置于该泵壳体内;一隔膜片组件,该连杆组件连接于该马达及该隔膜片组件之间,该隔膜片组件和该阀座之间形成一隔膜腔;以及一中继辅助输送结构,该中继辅助输送结构包括一蓄压腔及一中继弹性体,该蓄压腔形成于该上盖内,该蓄压腔位于该隔膜腔、该入口及该出口之间,该蓄压腔连通该隔膜腔、该入口及该出口,该中继弹性体设置于该蓄压腔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膜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泵壳体;一马达,该马达安装在该泵壳体的一侧;一阀座;一上盖,该阀座及该上盖依序安装在该泵壳体的另一侧上,该上盖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用以分别输入及输出流体,该阀座及该上盖之间设置一第一单向阀片及一第二单向阀片;一连杆组件,该连杆组件设置于该泵壳体内;一隔膜片组件,该连杆组件连接于该马达及该隔膜片组件之间,该隔膜片组件和该阀座之间形成一隔膜腔;以及一中继辅助输送结构,该中继辅助输送结构包括一蓄压腔及一中继弹性体,该蓄压腔形成于该上盖内,该蓄压腔位于该隔膜腔、该入口及该出口之间,该蓄压腔连通该隔膜腔、该入口及该出口,该中继弹性体设置于该蓄压腔内,该蓄压腔以该中继弹性体隔开区分为一蓄压腔上部及一蓄压腔下部,该中继弹性体能随着该隔膜腔产生的压力变化做形变,使该蓄压腔的容积变化产生正负压,以达到辅助该入口及该出口流体的吸入及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泵,其特征在于,该蓄压腔靠近该入口,该蓄压腔下部与该隔膜腔、该入口及该出口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泵,其特征在于,该中继弹性体的边缘夹置于该上盖的一上盖本体及一气嘴盖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泵,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内设有一进排气孔,该进排气孔与该蓄压腔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涵,林书弘,郑先良,叶刚宏,
申请(专利权)人:科际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