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749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通气器室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将收纳有动力传递装置(16、20)的壳体(90)内的空气向大气进行开放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100)在壳体内收纳有被旋转驱动的第一圆筒轴(14)和如下的第二圆筒轴(52),第二圆筒轴经由作为传动带的链(84)而被传递第一圆筒轴的旋转驱动力从而被旋转驱动,并且在内部具有通气器室(72),且对于动力传递不起作用,壳体具有使通气器室和壳体外连接的连通孔(94)。设置有通气器室的第二圆筒轴经由链而与第一圆筒轴相连结,所以位于第二圆筒轴内的通气器室能够提高距第一圆筒轴的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以及以其为中心的配置角度范围相关的配置的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通气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尤其涉及通气器室的配置。
技术介绍
在壳体(和变速箱连成一体的驱动桥壳体)内,收纳有变矩器、变速器等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向这些动力传递装置的构成部件输送工作油或者润滑油的润滑装置。并且,已知如下情况,即,为了消除因为壳体内的润滑油的温度变化所导致的壳体内的空气的体积变动而引起的壳体内外的压力差,而设置将壳体内的空气向大气开放的通气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就是这种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中,在从发动机至驱动轮为止的动力传递路径中所设置的副轴内设置有通气器室,并且通过伴随副轴的旋转而产生离心力所引起的气液分离作用,而向通气器室外排出润滑油,由此尽管壳体内的润滑油的油位升高,但是还是抑制了润滑油通过如下连通孔(通气通道)而向空气中混入的情况,所述连通孔从通气器室向壳体外开口。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573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虽然在上述车辆用通气器装置中,在副轴内设置有通气器室,但是由发动机旋转驱动的主轴和副轴需要通过如下齿轮而进行啮合,所述齿轮由为了进行驱动力传递而合适的齿数比而构成。因此,副轴相对于主轴的配置、即通气器室的配置,会因为上述情况,关于距主轴的旋转中心线的距离以及以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配置角度范围而受到一定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通气器室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第一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一种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其将收纳有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内的空气向大气进行开放,并且在所述壳体内收纳有被旋转驱动的第一轴和如下的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经由传动带而被传递所述第一轴的旋转驱动力从而被旋转驱动,并且在内部具有通气器室,且对于动力传递不发挥作用,所述壳体具有使所述通气器室和所述壳体外连接的连通孔。第二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第一轴通过原动机而被旋转驱动。第三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第一轴为,从通过所述原动机而被旋转驱动的变矩器的泵壳向与所述原动机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圆筒轴。第四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在所述圆筒轴中穿插有通过所述变矩器的输出而旋转的变速器的输入轴,从所述第一轴向所述传动带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的第一传递部在所述第一轴的旋转中心线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变矩器与所述变速器之间。第五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第二轴为,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油泵的旋转轴。第六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第二轴为,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油泵的旋转轴,从所述传动带向所述油泵的旋转轴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的第二传递部在所述油泵的旋转轴的旋转中心线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变矩器与所述油泵的主体部分之间。第七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具备电子控制装置,所述电子控制装置执行所述原动机的旋转控制,在满足了车辆已经停止时的所述壳体内的润滑油温度在预定的判断温度以上这一条件以及在以车速在预定的判断速度以上的状态而持续了固定时间后在预定的时间以内所述车辆已经停止这一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电子控制装置实施提高所述原动机的怠速转速的原动机转速的上升控制,并且经由所述第一轴而对在内部具有所述通气器室的所述第二轴的转速进行控制。第八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传动带为链或者皮带。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在所述壳体内收纳有被旋转驱动的第一轴和如下的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经由传动带而被传递所述第一轴的旋转驱动力从而被旋转驱动,并且在内部具有通气器室,且对于动力传递不发挥作用,并且,所述壳体具有使所述通气器室和所述壳体外相连接的连通孔。如此,因为设置有通气器室的第二轴经由传动带而与第一轴连结,所以位于第二轴内的通气器室能够提高与距第一轴的旋转中心线的距离以及以该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配置角度范围相关的配置的自由度。根据第二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所述第一轴通过原动机而被旋转驱动。如此,因为第一轴通过原动机而被旋转驱动,所以通过对原动机的转速进行控制就能够对第二轴的转速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对针对混入有流入至通气器室中的润滑油的空气的气液分离能力进行控制。根据第三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所述第一轴为,从通过所述原动机而被旋转驱动的变矩器的泵壳向与所述原动机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圆筒轴。如此,因为经由通过原动机而被旋转驱动的变矩器的泵壳这样的现有的机构而向第一轴传递旋转驱动力,所以从原动机至第一轴的动力传递机构与未经由上述已有的机构的情况相比,不需要较大的空间。根据第四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在所述圆筒轴中穿插有通过所述变矩器的输出而被旋转的变速器的输入轴,并且,从所述第一轴向所述传动带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的第一传递部在所述第一轴的旋转中心线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变矩器与所述变速器之间。因此,只需在变矩器与变速器之间设置作为于第一轴的旋转中心线方向上宽度较窄的部件的第一传递部即可,由此能够使变矩器和变速器成为有效地利用了壳体内的空间的配置。根据第五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所述第二轴为,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油泵的旋转轴。因为在内部具有通气器室的第二轴被设定为油泵的旋转轴,所以能够将油泵的空间有效地利用在通气器室的配置上。此外,因为不需要在第一轴附近设置油泵,所以能够缩短于第一轴的旋转中心线方向上的包含变矩器以及变速器在内的结构的两端的间隔。根据第六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所述第二轴为,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油泵的旋转轴,并且,从所述传动带向所述油泵的旋转轴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的第二传递部于所述油泵的旋转轴的旋转中心线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变矩器与所述油泵的主体部分之间。也就是说,在油泵的旋转轴的旋转中心线方向上,油泵的主体部分被配置在相对于第二传递部而与变矩器相反的一侧。因此,因为油泵的主体部分能够在不妨碍变矩器的配置的条件下被配置,所以能够使变矩器和油泵成为有效地利用了壳体内的空间的配置。根据第七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具备电子控制装置,所述电子控制装置执行所述原动机的旋转控制,在满足了车辆已经停车时的所述壳体内的润滑油温度在预定的判断温度以上这一条件以及在以车速在预定的判断速度以上的状态而持续了固定时间后在预定的时间以内所述车辆已经停车这一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电子控制装置实施提高所述原动机的怠速转速的原动机转速的上升控制,并且经由所述第一轴而对在内部具有所述通气器室的所述第二轴的转速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以不成为如下状态的方式而进行控制,所述状态是指,对于混入有流入至通气器室中的润滑油的空气的气液分离能力不足的状态。根据第八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所述传动带为链或者皮带。如此,传动带只需为链、皮带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并且,能够自由地进行选择。附图说明图1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的车辆的简要结构图。图2为对图1所示的变速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框架图的一个示例。图3为在图2的变速器中使多个齿轮级(变速级)分别成立时的液压式摩擦卡合装置的卡合工作表。图4为表示图1的油泵的剖视图。图5为对图4的油泵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6为对图1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功能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功能框线图。图7为表示图1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工作的主要部分、即发动机转速的上升控制的控制工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其将收纳有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90)内的空气向大气进行开放,所述车辆用通气器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收纳有被旋转驱动的第一轴(14)和如下的第二轴(52),所述第二轴(52)经由传动带(84)而被传递所述第一轴的旋转驱动力从而被旋转驱动,并且在内部具有通气器室(72),且对于动力传递不发挥作用,所述壳体具有使所述通气器室和所述壳体外连接的连通孔(94)。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0 JP 2017-1807221.一种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其将收纳有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90)内的空气向大气进行开放,所述车辆用通气器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收纳有被旋转驱动的第一轴(14)和如下的第二轴(52),所述第二轴(52)经由传动带(84)而被传递所述第一轴的旋转驱动力从而被旋转驱动,并且在内部具有通气器室(72),且对于动力传递不发挥作用,所述壳体具有使所述通气器室和所述壳体外连接的连通孔(9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通过原动机(12)而被旋转驱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为,从通过所述原动机而被旋转驱动的变矩器(16)的泵壳(16p)向与所述原动机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圆筒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通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筒轴中穿插有通过所述变矩器的输出而旋转的变速器(20)的输入轴(22),从所述第一轴向所述传动带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的第一传递部(50)在所述第一轴的旋转中心线(CL1)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变矩器与所述变速器之间。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浩基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