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翼子板翻边结构、车身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7337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翼子板翻边结构、车身系统及汽车,属于汽车车身零部件领域。翼子板翻边结构包括翼子板本体和翻边部,翻边部包括第一曲线、第一曲面、第一圆角曲面、第二曲线、第二曲面、第二圆角曲面、第三曲线。翻边部中第一曲面被设置为宽度小于0.1mm的过渡面,保证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的分缝间隙值始终均匀。车身系统包括上述的翼子板翻边结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系统。本汽车翼子板翻边结构可以很好的保证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的分缝间隙值始终均匀。本车身系统具有分缝间隙值始终均匀,圆角光影效果光顺的特点。本汽车其外观圆角均匀,汽车翼子板与前车门的DTS间隙均匀,设计过程中不用逐步调试各段分缝间隙值,节省设计时间及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翼子板翻边结构、车身系统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零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翼子板翻边结构、车身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外观DTS对整车品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整车的美观性以及品质。现有技术中,翼子板后部翻边在设计时,无法在保证外观圆角均匀的同时很好地控制与前车门的分缝间隙,从而造成不同位置的DTS分布不均,需要采用分段调试的方法来满足DTS需求且需要反复调试,工作量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翼子板翻边结构,可以很好的保证翼子板与前车门之间的分缝间隙值始终均匀。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系统,其具有分缝间隙值始终均匀,圆角光影效果光顺的特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其外观圆角均匀,汽车翼子板与前车门的DTS间隙均匀,设计过程中不用逐步调试各段分缝间隙值,节省设计时间及周期。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翼子板翻边结构,其包括:翼子板本体和翻边部,所述翻边部设置于所述翼子板与车门连接的交界处,所述翻边部为锐角内翻结构;通过设置所述翻边部可以保证翻边部的均匀,从而保证翼子板与前车门的DTS间隙需求,同时,所述翻边部采用锐角内翻结构可以满足翼子板和前车门的开闭校核。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边部包括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由翼子板外表面后部边界的第一曲线拉伸而得。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线在拉伸之前应进行曲率光顺。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曲率光顺,可以使由第一曲线拉伸而得的第一曲面表面均匀,提高美观性。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边部还设置有第一圆角曲面,所述第一圆角曲面由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翼子板外表面进行简单圆角而得。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边结构还包括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由第三曲线参考所述第一曲面扫掠而得,所述第三曲线为第二曲线进行平行曲线操作所得,所述第二曲线为所述第一圆角曲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的相交线。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曲线在扫掠之前应进行曲率光顺。对所述第二曲线进行曲率光顺,可以使由第二曲线扫掠而得的第二曲面表面均匀,提高美观性。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边结构还包括第二圆角曲面,所述第二圆角曲面由所述第二曲面和所述第一圆角曲面进行简单圆角而得。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面在水平面上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小于0.1mm。第一曲面在水平面上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小于0.1mm,可以保证翻边结构不会影响前车门的开闭。一种车身系统,其包括侧围、保险杠以及上述的翼子板翻边结构,所述侧围与所述翼子板翻边结构连接,所述保险杠与翼子板翻边结构连接。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车身系统。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翼子板翻边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并且限定第一曲面在水平面竖直方向上的宽度,保证了翼子板和前车门之间的分缝间隙值始终均匀,弥补了现有技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逐步调试各段分缝间隙值的缺陷,节省了设计时间,缩短了设计周期。本技术提供的车身系统,其能有效满足翼子板和前车门之间的分缝间隙值始终均匀,后部圆角光影效果光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具备上述的车身系统,在保证整体功能完善的同时,具备整车的美观性以及品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翻边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翻边结构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翻边结构侧边A处的详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翻边结构的B-B的剖视图;图标:1-翼子板外A面;2-第一曲线;3-第一曲面;4-第一圆角;5-第二曲线;6-第三曲线;7-第二曲面;8-第二圆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翻边结构的正视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翼子板翻边结构,用于调整翼子板和前车门之间的分缝间隙值。本翼子板翻边结构包括翼子板本体和翻边部,将翻边部设置在翼子板本体与车门连接的交界处。第一曲线2位于翼子板外A面1的一侧。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翻边结构的右视图,请参照图2,第二曲面7位于翼子板翻边结构的一侧。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翻边结构侧边A处的详图,请参照图3,在A处设置有第一曲面3、第一圆角4、第二曲线5、第三曲线6和第二圆角8。其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考以下设计步骤。以下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翻边结构的一种设计方法,其包括的具体步骤如下:1)从翼子板外A面1上提取后部边界第一曲线2;2)接着对第一曲线2进行Y轴方向拉伸,得到第一曲面3;3)用翼子板外A面1和第一曲面3进行简单圆角得到第一圆角4;4)提取第一圆角4与第一曲面3的相交线得到第二曲线5;5)在第一曲面3上对第二曲线5进行Y方向平行曲线操作,然后进行曲率光顺,再沿着X轴方向上投影在第一曲面3上得到第三曲线6;6)对第三曲线6参考第一曲面3进行扫掠,得到第二曲面7;7)对第二曲面7与第一圆角4简单圆角得到第二圆角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翼子板翻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翻边结构包括翼子板本体和翻边部,所述翻边部设置于所述翼子板本体与车门连接的交界处,所述翻边部为锐角内翻结构;所述翻边部包括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由翼子板外表面后部边界的第一曲线拉伸而得;所述翻边部还设置有第一圆角曲面,所述第一圆角曲面由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翼子板外表面进行简单圆角而得;所述翻边结构还包括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由第三曲线参考所述第一曲面扫掠而得,所述第三曲线为第二曲线进行平行曲线操作所得,所述第二曲线为所述第一圆角曲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的相交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翼子板翻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翻边结构包括翼子板本体和翻边部,所述翻边部设置于所述翼子板本体与车门连接的交界处,所述翻边部为锐角内翻结构;所述翻边部包括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由翼子板外表面后部边界的第一曲线拉伸而得;所述翻边部还设置有第一圆角曲面,所述第一圆角曲面由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翼子板外表面进行简单圆角而得;所述翻边结构还包括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由第三曲线参考所述第一曲面扫掠而得,所述第三曲线为第二曲线进行平行曲线操作所得,所述第二曲线为所述第一圆角曲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的相交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翻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在拉伸之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艺朱法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沿锋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