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柏翰专利>正文

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026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包括椅座,椅座悬架梁,轮毂和轮毂悬挂梁,椅座通过支撑柱与椅座悬架梁卡接,椅座悬架梁通过悬架梁轴将两根轮毂悬挂梁连接,轮毂悬挂梁通过轮轴与轮毂连接;轮毂悬挂梁的侧面设旋转底座及电机,电机的螺杆套接在支撑柱上的固定套内;轮毂悬挂梁的两端均设碳刷架,碳刷架设两个电性相反的碳刷,轮毂内侧设与碳刷对应的碳刷圈,轮毂外侧设导线接线头,气门嘴,气泵和气泵总成,轮毂包接橡胶轮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椅座倾斜调节系统和轮胎气压调节系统,分别调节椅座的水平状态以及轮胎的负压状态,实现了轮椅的自平衡控制功能,提高了轮椅的舒适度及安全性,能够适应上楼或下楼及越障等各种地形,适合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椅
,尤其涉及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
技术介绍
轮椅是年老弱者和下肢伤残者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也是伤病患者康复的重要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能够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及参与社会活动。轮椅一般分为普通轮椅和特殊轮椅,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座靠四部分组成,普通轮椅不具备攀爬阶梯和越野越障功能,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因而,国内外的技术人员提出了很多爬楼越障的特殊轮椅,相关装置及专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履带式、轮组式及多足式等三大类,其功能及应用特点也是各有利弊。如履带式轮椅在转弯时,钢圈履带对地面损害很大;多足式轮椅在行走时,各个车轮(或支撑脚)对地面压力比较均匀,但椅座随车轮(或支撑脚)起伏颠簸,乘坐者的重心不断改变,舒适度较差;轮组式轮椅在平整路面无障碍环境下行驶性能很好,但上下楼梯或越障时,重心变化起伏较大,会使乘坐者感到不适。以上特殊轮椅在爬楼或越障时,需要切换模式,轮椅的结构较为复杂,价格也较为昂贵。同时椅座悬架与车轮悬架一般为一体化设计,这就意味着,车轮颠簸时,椅座也随之颠簸,重心容易发生偏移,故而舒适度较差,转弯、越障或上下楼时安全性也较差。尽管一些技术将陀螺仪引入到轮椅结构中,以增加轮椅的平衡性。如专利CN106943248A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轮椅”,通过陀螺仪测定椅座倾斜,通过链条、齿轮、涡轮及蜗杆的传动结构使椅座在悬架上升或下降,从而一定程度下保证椅座的水平方向;但由于其车轮与椅座在同一悬架结构上,只能两个前轮或后轮同时越障,单个前轮或后轮在越障时,陀螺仪的运行模式会发生混乱,导致另一个前轮产生悬空,造成翻车的风险,同时其结构复杂,零配件非常多,操作不易,容易损坏。总言之,要保证越障类的特殊轮椅对各种地形的适应性,首要的就是将车轮悬架和椅座悬架分开,使车轮的倾斜模式和椅座的倾斜模式独立运行,即车轮颠簸时,椅座基本保持水平方向,从而保证轮椅的舒适度及安全性,这一点也是轮椅领域的重要攻关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包括椅座,椅座悬架梁,轮毂和轮毂悬挂梁,椅座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撑柱,椅座悬架梁的上表面设有与支撑柱对应的卡槽,支撑柱卡接在椅座悬架梁的卡槽内且通过螺钉紧固,椅座悬架梁沿长度方向穿接有悬架梁轴,轮毂悬挂梁设有与悬挂梁轴对应的轴承孔,悬挂梁轴的两端分别穿接在两个轮毂悬挂梁的轴承孔中,每个轮毂悬挂梁的两端均通过轮轴与轮毂连接;轮毂悬挂梁的侧面穿接有转轴,转轴与轮轴平行设置,转轴远离轮毂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底座,旋转底座远离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套接有螺杆,支撑柱的侧壁设有固定套,固定套设有与螺杆对应的螺孔,螺杆远离电机的一端穿过固定套的螺孔;轮毂悬挂梁的两端均设有碳刷架,碳刷架设有两个电性相反的碳刷,碳刷由弹簧段和导电硬块组成,碳刷的弹簧分别接有电导引线,轮毂靠近轮毂悬挂梁方向的一侧设有与碳刷对应的碳刷圈,碳刷圈具体为两个环形的卡槽形状,碳刷的导电硬块活动卡接在碳刷圈;轮毂远离轮毂悬挂梁方向的一侧设有与碳刷圈电性连接的两个导线接线头,轮毂远离轮毂悬挂梁方向的一侧还设有气门嘴,气泵和气泵总成,气泵总成包括气压继电器,压力表及气压调节阀,轮毂的外侧包接有橡胶轮胎,气门嘴与橡胶轮胎相连通,气门嘴伸出橡胶轮胎外的一端与气泵总成相连通,气泵总成与气泵相连通;椅座悬架梁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驱动系统和平衡调节系统,平衡调节系统由固态精密陀螺仪,加速传感器和伺服控制系统组成,驱动系统包括传动杆,马达和电源。两个碳刷的电导引线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气泵的正、负极分别与两个导线接线头电性连接。优选地,椅座上设有扶手,扶手上设有摇杆控制器。优选地,驱动系统,平衡调节系统及电机均与摇杆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地,伺服控制系统与电机电性连接,传动杆与轮轴连接,气泵和气泵总成分别与平衡调节系统电性连接。优选地,橡胶轮胎具体是特软质橡胶轮胎,其肖氏硬度低于10。优选地,碳刷的导电硬块和碳刷圈均涂布导电耐磨石墨层。优选地,固定套和螺杆均采用高强度硬质合金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两套调节系统来实现轮椅的自平衡控制功能,即椅座倾斜调节系统和轮胎气压调节系统;椅座倾斜调节系统包括相互独立椅座悬架梁和轮毂悬挂梁,椅座悬架梁通过支撑柱与椅座相连,轮毂悬挂梁通过轮轴与轮毂相连,二者通过电机的螺杆及支撑柱的固定套螺纹连接,二者的倾斜模式独立运行,车轮颠簸时,椅座基本保持水平,从而保证各个车轮都能安全着地,各个车轮的受力也较均衡,不会出现车轮悬空及其导致的翻车风险;轮胎气压调节系统包括气泵,气泵总成及特软质的橡胶轮胎,车轮颠簸时,气泵对橡胶轮胎抽气,使橡胶轮胎处于易变形的负压状态,使轮胎始终能贴合在地面上,从而适应台阶式的各种颠簸起伏,大大减少颠簸感,提高乘坐舒适度,同时变形的橡胶轮胎摩擦力较大,进一步提高了乘坐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两套调节系统,分别调节椅座的水平状态以及轮胎的负压状态,大大提高了轮椅的舒适度及安全性,能够适应上楼或下楼及越障等各种地形,适合大范围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的车架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的车架的俯视图的局面放大图I;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的轮毂内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的轮毂外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爬楼行走示意图;图中:1椅座、2椅座悬架梁、3轮毂、4轮毂悬挂梁、5支撑柱、6悬架梁轴、7轮轴、8转轴、9旋转底座、10电机、11螺杆、12固定套、13碳刷架、14碳刷、15碳刷圈、16导线接线头、17气门嘴、18气泵、19气泵总成、20橡胶轮胎、21固定板、22驱动系统、23平衡调节系统、24扶手、25摇杆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包括椅座1,椅座悬架梁2,轮毂3和轮毂悬挂梁4,椅座1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撑柱5,椅座悬架梁2的上表面设有与支撑柱5对应的卡槽,支撑柱5卡接在椅座悬架梁2的卡槽内且通过螺钉紧固,椅座悬架梁2沿长度方向穿接有悬架梁轴6,轮毂悬挂梁4设有与悬挂梁轴6对应的轴承孔,悬挂梁轴6的两端分别穿接在两个轮毂悬挂梁4的轴承孔中,每个轮毂悬挂梁4的两端均通过轮轴7与轮毂3连接;轮毂悬挂梁4的侧面穿接有转轴8,转轴8与轮轴7平行设置,转轴8远离轮毂3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底座9,旋转底座9远离转轴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端套接有螺杆11,支撑柱5的侧壁设有固定套12,固定套12设有与螺杆11对应的螺孔,螺杆11远离电机10的一端穿过固定套12的螺孔;轮毂悬挂梁4的两端均设有碳刷架13,碳刷架13设有两个电性相反的碳刷14,碳刷14由弹簧段和导电硬块组成,碳刷14的弹簧分别接有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包括椅座(1),椅座悬架梁(2),轮毂(3)和轮毂悬挂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1)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撑柱(5),所述椅座悬架梁(2)的上表面设有与支撑柱(5)对应的卡槽,所述支撑柱(5)卡接在椅座悬架梁(2)的卡槽内且通过螺钉紧固,所述椅座悬架梁(2)沿长度方向穿接有悬架梁轴(6),所述轮毂悬挂梁(4)设有与悬挂梁轴(6)对应的轴承孔,所述悬挂梁轴(6)的两端分别穿接在两个轮毂悬挂梁(4)的轴承孔中,每个所述轮毂悬挂梁(4)的两端均通过轮轴(7)与轮毂(3)连接;所述轮毂悬挂梁(4)的侧面穿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与轮轴(7)平行设置,所述转轴(8)远离轮毂(3)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底座(9),所述旋转底座(9)远离转轴(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套接有螺杆(11),所述支撑柱(5)的侧壁设有固定套(12),所述固定套(12)设有与螺杆(11)对应的螺孔,所述螺杆(11)远离电机(10)的一端穿过固定套(12)的螺孔;所述轮毂悬挂梁(4)的两端均设有碳刷架(13),所述碳刷架(13)设有两个电性相反的碳刷(14),所述碳刷(14)由弹簧段和导电硬块组成,所述碳刷(14)的弹簧分别接有电导引线,所述轮毂(3)靠近轮毂悬挂梁(4)方向的一侧设有与碳刷(14)对应的碳刷圈(15),所述碳刷圈(15)具体为两个环形的卡槽形状,所述碳刷(14)的导电硬块活动卡接在碳刷圈(15);所述轮毂(3)远离轮毂悬挂梁(4)方向的一侧设有与碳刷圈(15)电性连接的两个导线接线头(16),所述轮毂(3)远离轮毂悬挂梁(4)方向的一侧还设有气门嘴(17),气泵(18)和气泵总成(19),所述气泵总成(19)包括气压继电器,压力表及气压调节阀,所述轮毂(3)的外侧包接有橡胶轮胎(20),所述气门嘴(17)与橡胶轮胎(20)相连通,所述气门嘴(17)伸出橡胶轮胎(20)外的一端与气泵总成(19)相连通,所述气泵总成(19)与气泵(18)相连通;所述椅座悬架梁(2)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上设有驱动系统(22)和平衡调节系统(23),所述平衡调节系统(22)由固态精密陀螺仪,加速传感器和伺服控制系统组成,所述驱动系统(23)包括传动杆,马达和电源;两个所述碳刷(14)的电导引线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气泵(18)的正、负极分别与两个导线接线头(16)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爬楼的自平衡轮椅,包括椅座(1),椅座悬架梁(2),轮毂(3)和轮毂悬挂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1)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撑柱(5),所述椅座悬架梁(2)的上表面设有与支撑柱(5)对应的卡槽,所述支撑柱(5)卡接在椅座悬架梁(2)的卡槽内且通过螺钉紧固,所述椅座悬架梁(2)沿长度方向穿接有悬架梁轴(6),所述轮毂悬挂梁(4)设有与悬挂梁轴(6)对应的轴承孔,所述悬挂梁轴(6)的两端分别穿接在两个轮毂悬挂梁(4)的轴承孔中,每个所述轮毂悬挂梁(4)的两端均通过轮轴(7)与轮毂(3)连接;所述轮毂悬挂梁(4)的侧面穿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与轮轴(7)平行设置,所述转轴(8)远离轮毂(3)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底座(9),所述旋转底座(9)远离转轴(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套接有螺杆(11),所述支撑柱(5)的侧壁设有固定套(12),所述固定套(12)设有与螺杆(11)对应的螺孔,所述螺杆(11)远离电机(10)的一端穿过固定套(12)的螺孔;所述轮毂悬挂梁(4)的两端均设有碳刷架(13),所述碳刷架(13)设有两个电性相反的碳刷(14),所述碳刷(14)由弹簧段和导电硬块组成,所述碳刷(14)的弹簧分别接有电导引线,所述轮毂(3)靠近轮毂悬挂梁(4)方向的一侧设有与碳刷(14)对应的碳刷圈(15),所述碳刷圈(15)具体为两个环形的卡槽形状,所述碳刷(14)的导电硬块活动卡接在碳刷圈(15);所述轮毂(3)远离轮毂悬挂梁(4)方向的一侧设有与碳刷圈(15)电性连接的两个导线接线头(16),所述轮毂(3)远离轮毂悬挂梁(4)方向的一侧还设有气门嘴(17),气泵(18)和气泵总成(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柏翰
申请(专利权)人:潘柏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