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93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设置在所述镜筒物侧的第一镜片、自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将所述第一镜片压持在所述镜筒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压持所述第一镜片的顶壁、自所述顶壁的外边缘向像侧延伸并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的侧壁,所述第一镜片抵靠在所述顶壁上且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镜头模组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模组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设备都配备了镜头模组,如针对汽车存在的行驶安全隐患,在交通工具上配备的车载镜头。现有技术中的车载镜头包括镜筒和收容于镜筒内的多个镜片,多个镜片分别自像侧装入镜筒,相邻的镜片相互坎合并固定于镜筒内。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在车载镜头的使用过程中,镜片会受到振动、摩擦、碰撞等外力作用,由于现有技术中车载镜头的镜片仅通过相互坎合固定,使用时镜片容易松动,导致车载镜头的稳定性不佳,无法适应恶劣的使用环境。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镜头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镜头模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设置在所述镜筒物侧的第一镜片、自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将所述第一镜片压持在所述镜筒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压持所述第一镜片的顶壁、自所述顶壁的外边缘向像侧延伸并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的侧壁,所述第一镜片抵靠在所述顶壁上且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利用固定件将第一镜片压持在镜筒上,以实现第一镜片与镜筒之间的固定;固定件的顶壁自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压持所述第一镜片、侧壁与镜筒固定连接,从而锁紧第一镜片,避免了镜头模组运动时第一镜片由于固定不稳而松动,从而提高了镜头模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第一镜片与固定件的侧壁间隔设置,可以避免组装时第一镜片与所述侧壁之间发生摩擦、损坏所述第一镜片。由于第一镜片自物侧安装在所述镜筒外,与镜筒内其他光学元件的组装相互独立,当第一镜片磨损时,无需将镜筒中的所有光学元件取出就能更换最靠近物侧的第一镜片,操作简单方便。另外,所述顶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包括与所述像侧面相接、并相对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镜片包括靠近物侧的入光面,所述入光面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入光部、环绕所述入光部并与所述斜面贴合的配合部、环绕所述配合部并与所述像侧面正对的支撑部。如此设置利用固定件顶壁的斜面与第一镜片的配合部进行锁付配合,无需调整第一镜片与固定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安装时第一镜片滑入固定件中,直至第一镜片的配合部与固定件的斜面贴合,可以简化组装过程,并保证第一镜片与固定件之间准确定位、稳固固定。另外,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像侧面间隔设置。另外,所述像侧面平行于所述支撑部。另外,所述顶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包括与所述像侧面相接、并相对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镜片包括靠近物侧的入光面,所述入光面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入光部、环绕所述入光部并与所述斜面正对的配合部、环绕所述配合部并与所述像侧面贴合的支撑部。利用顶壁的像侧面压持固定所述第一镜片,组装工艺简单;组装后所述像侧面贴合所述支撑部,同种尺寸的固定件可用于固定配合部相同而不同入光部的第一镜片,组装更方便。另外,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斜面相互间隔。如此设置可避免装备时配合部与所述斜面发生摩擦、损坏所述第一镜片。另外,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斜面平行。另外,所述侧壁与所述镜筒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保证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镜筒的固定结构更加稳固,防止所述第一镜片脱离镜筒,从而提高所述镜头模组的结构的稳定性。另外,所述侧壁与所述镜筒通过热固胶水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所述镜头模组的结构更稳固可靠。另外,所述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镜筒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容置在所述凹槽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镜头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镜头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镜筒10、设置在镜筒10物侧的第一镜片20、自第一镜片20的物侧将第一镜片20压持在镜筒10上的固定件30,固定件30包括压持第一镜片20的顶壁31、自顶壁31的外边缘向像侧延伸并与镜筒10固定连接的侧壁32,第一镜片20抵靠在顶壁31上且与侧壁32间隔设置。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利用固定件30将第一镜片20压持在镜筒10上,以实现第一镜片20与镜筒10之间的固定;固定件30的顶壁31自物侧压持第一镜片20、侧壁32与镜筒10连接,从而锁紧第一镜片20,可以避免使用时第一镜片20发生松动,从而提高了镜头模组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第一镜片20与固定件30的侧壁32间隔设置,可以避免组装时第一镜片20与侧壁32之间发生摩擦、损坏所述第一镜片20。由于第一镜片20安装在镜筒10的物侧,与镜筒10中其他光学元件的组装相互独立,当第一镜片20磨损时,无需将镜筒10中的所有光学元件取出就能更换最靠近物侧的第一镜片20,操作简单方便。具体的,第一镜片20包括靠近物侧的入光面21,入光面21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入光部211、环绕入光部211的配合部212、环绕配合部212的支撑部213。固定件30包括顶壁31和侧壁32,顶壁31和侧壁32围成一收容空间301,收容空间301收容镜筒10邻近物侧的一端。顶壁31包括相对设置的物侧面311和像侧面313,以及连接物侧面311和像侧面313的连接面312,连接面312包括与像侧面313相接、并相对镜头模组100的光轴OO’倾斜的斜面3121,斜面3121围成一通光孔302。优选的,斜面3121与第一镜片20的配合部212贴合,像侧面313与支撑部213正对设置,利用斜面3121与配合部212进行锁付配合,安装时第一镜片20滑入固定件30中,直至第一镜片20的配合部212与固定件30的斜面3121贴合,无需调整第一镜片20与固定件3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简化组装过程,并保证第一镜片20与固定件30之间准确定位、稳固固定。此外,环绕入光部211的配合部212与围成通光孔302的斜面3121贴合,第一镜片20与固定件30在垂直于光轴OO’的方向上不会发生相对位移,可保证第一镜片20与通光孔302具有高同心率。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壁31的像侧面313与支撑部213间隔设置,以保证斜面3121与配合部212紧密贴合、固定件30与第一镜片20稳固固定,在实际应用时,像侧面313也可以与支撑部213相接。更优的,像侧面313平行于支撑部213,避免组装时像侧面313抵压支撑部213,导致第一镜片20被刮坏。需要说明的是,顶壁31与第一镜片20的配合方式并不仅限于:第一镜片21的配合部212贴合固定件30的斜面3121,根据不同使用情况和使用需求,可以设计顶壁31与第一镜片20的不同配合方式,实现设计多样化。例如,如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设置在所述镜筒物侧的第一镜片、自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将所述第一镜片压持在所述镜筒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压持所述第一镜片的顶壁、自所述顶壁的外边缘向像侧延伸并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的侧壁,所述第一镜片抵靠在所述顶壁上且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设置在所述镜筒物侧的第一镜片、自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将所述第一镜片压持在所述镜筒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压持所述第一镜片的顶壁、自所述顶壁的外边缘向像侧延伸并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的侧壁,所述第一镜片抵靠在所述顶壁上且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包括与所述像侧面相接、并相对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镜片包括靠近物侧的入光面,所述入光面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入光部、环绕所述入光部并与所述斜面贴合的配合部、环绕所述配合部并与所述像侧面正对的支撑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像侧面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像侧面平行于所述支撑部。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传冬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