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550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机构,其圆锥滚子轴承与差速器左壳的轴径固定,半轴齿轮垫片设置在差速器左壳的中心圆孔端面上,左半轴齿轮的轴径穿过其圆孔固定在差速器左壳的中心圆孔处;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垫片设置在十字轴的轴径上;右半轴齿轮、半轴齿轮垫片与左半轴齿轮同轴;差速器右壳的内止口与差速器左壳的外止口配合;圆锥滚子轴承与差速器右壳的轴径固定;从动锥齿轮的中心孔与差速器左壳的轴径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V形旋转体,实现壳体的中空结构,降低了重量;差速器左壳取消了分布立筋结构,提升了传动效率;通过增加左半轴齿轮的轴向长度,降低了差速器左壳和左半轴的轴向配合尺寸,减轻了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机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驱动车桥
,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汽车驱动车桥中,差速器总成中的差速器左壳多采用外置分布立筋结构,用于承载从动锥齿轮传递的轴向载荷。此种结构,在差速器总成转动时,差速器左壳上的分布立筋受到润滑油的阻力,会降低传动效率,且分布立筋结构占用的材料较多,使重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机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机构,由半轴齿轮垫片Ⅰ1、十字轴2、圆锥滚子轴承Ⅰ3、差速器左壳4、从动锥齿轮5、.差速器右壳6、.右半轴齿轮7、行星齿轮垫片9、.行星齿轮10、圆锥滚子轴承Ⅱ11、左半轴齿轮12和半轴齿轮垫片Ⅱ13构成;所述圆锥滚子轴承Ⅰ3与差速器左壳4的轴径固定,且端面贴合,半轴齿轮垫片Ⅰ1设置在差速器左壳4的中心圆孔端面上,左半轴齿轮12的轴径穿过半轴齿轮垫片Ⅰ1的圆孔,固定在差速器左壳4的中心圆孔处,端面与半轴齿轮垫片Ⅰ1贴合;所述行星齿轮10和行星齿轮垫片9依次设置在十字轴2的四个轴径上,所述四个轴径设置在差速器左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半轴齿轮垫片Ⅰ(1)、十字轴(2)、圆锥滚子轴承Ⅰ(3)、差速器左壳(4)、从动锥齿轮(5)、差速器右壳(6)、右半轴齿轮(7)、行星齿轮垫片(9)、行星齿轮(10)、圆锥滚子轴承Ⅱ(11)、左半轴齿轮(12)和半轴齿轮垫片Ⅱ(13)构成;所述圆锥滚子轴承Ⅰ(3)与差速器左壳(4)的轴径固定,且端面贴合,半轴齿轮垫片Ⅰ(1)设置在差速器左壳(4)的中心圆孔端面上,左半轴齿轮(12)的轴径穿过半轴齿轮垫片Ⅰ(1)的圆孔,固定在差速器左壳(4)的中心圆孔处,端面与半轴齿轮垫片Ⅰ(1)贴合;所述行星齿轮(10)和行星齿轮垫片(9)依次设置在十字轴(2)的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半轴齿轮垫片Ⅰ(1)、十字轴(2)、圆锥滚子轴承Ⅰ(3)、差速器左壳(4)、从动锥齿轮(5)、差速器右壳(6)、右半轴齿轮(7)、行星齿轮垫片(9)、行星齿轮(10)、圆锥滚子轴承Ⅱ(11)、左半轴齿轮(12)和半轴齿轮垫片Ⅱ(13)构成;所述圆锥滚子轴承Ⅰ(3)与差速器左壳(4)的轴径固定,且端面贴合,半轴齿轮垫片Ⅰ(1)设置在差速器左壳(4)的中心圆孔端面上,左半轴齿轮(12)的轴径穿过半轴齿轮垫片Ⅰ(1)的圆孔,固定在差速器左壳(4)的中心圆孔处,端面与半轴齿轮垫片Ⅰ(1)贴合;所述行星齿轮(10)和行星齿轮垫片(9)依次设置在十字轴(2)的四个轴径上,所述四个轴径设置在差速器左壳(4)的四个半圆孔上;所述右半轴齿轮(7)、半轴齿轮垫片Ⅱ(13)与左半轴齿轮(12)同轴;所述差速器右壳(6)的内止口与差速器左壳(4)的外止口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刘慧怡杜浩然姚临喆苗士军胡晓刘春伟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