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永强专利>正文

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10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模具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顶部的中部安装有下模座,下模座的内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底端的两侧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的顶端安装有底板,底板底端的中部安装有抽气泵,底板的顶部安装有下模具,下模座顶端的两侧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底座顶部的四角安装有支架,支架的顶端安装有顶板,顶板的顶部安装有电动缸,电动缸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底部安装有上模座,上模座的底部安装有上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中部设置有成型件,底座的底部安装有脚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板之间铰接,结构简单,转动灵活,便于实现下模具的翻转,进而实现模具本体的自动脱模。

A Mould Replaceable Injection Mold with Automatic Model Remova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jection mould with replaceable automatic model release. The bottom of the moul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as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die base, the inner part of the lower di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first electric push rod is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the top of the first electric push rod is installed with a bottom plat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ottom plate is installed with an air pump, and the top part of the bottom plate is installed with a bottom plate. A second electric push rod is installed at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lower die base, a bracket is installed at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top of the base, a top plate is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the bracket, an electric cylinder is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the top plate, a telescopic rod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electric cylinder, an upper die base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die base, and a forming part is arranged at the middle of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A caster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se. The first electric push rod of the invention is articulated between the base plate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flexible rotation, and is easy to realize the reversal of the lower die, thereby realizing the automatic demoulding of the di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现有注塑模具多数结构简单,无法更换,仅能适用于一种产品的使用,当加工其他产品时,还需更换整套设备,加工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实用性较差,此外,大部分注塑模具在脱模时多通过顶杆来完成,由于接触面积小,不仅脱模效果差,还容易对成型件的表面造成损伤,进而降低了成品质量,导致了废品的产生。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底座、支架、顶板、电动缸、伸缩杆、上模座、上模具、下模座、下模具、成型件、脚轮、导向杆、凹槽、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第一电动推杆、底板、滑槽、第二电动推杆、脱模板、R280电动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螺杆、移动块、连接杆、L形夹板、条形槽、螺纹、抽气泵、抽气管、滑轮和通孔,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部安装有所述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底端的两侧安装有所述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顶端安装有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底端的中部安装有所述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抽气管,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所述下模具,所述下模座顶端的两侧安装有所述第二电动推杆,所述底座顶部的四角安装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有所述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安装有所述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内部中部的一侧安装有所述R280电动机,所述R280电动机的一端安装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中部安装有所述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安装有所述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安装有所述L形夹板,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安装有所述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的中部设置有所述成型件,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所述脚轮。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底端的中部安装有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动缸、所述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所述R280电动机和所述抽气泵。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顶部的两侧安装有导向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底板之间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安装有脱模板,脱模板的内侧粘贴有橡胶层。进一步的,所述螺杆与所述移动块之间配合使用。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的底端开设有四个条形槽,条形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左右两端设置有螺纹,左端螺纹和右端螺纹的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两侧的顶端设置有滑槽,所述底板的两侧安装有滑轮,滑槽与滑轮之间配合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上模座的底端开设有四个条形槽,条形槽的宽度与连接杆的直径相等,扩大了L形夹板的移动范围,在方便拆卸上模具的同时,也能够适用于不同上模具的安装,增强了模具本体的实用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底板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能够在抽气泵的作用下对下模具进行吸附,避免其在脱模的过程中发生脱落,在保证模具本体安全工作的同时,也方便对其他下模具进行更换;第二电动推杆能够将成型件从下模具取出,第一电动推杆能够实现下模具的升降和翻转,两者相互协作,在实现模具本体自动脱模的同时,也不会对成型件造成损伤,保证了成品质量,降低了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合模状态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开模状态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脱模状态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座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底板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模具本体;2-底座;3-支架;4-顶板;5-电动缸;6-伸缩杆;7-上模座;8-上模具;9-下模座;10-下模具;11-成型件;12-脚轮;13-导向杆;14-凹槽;15-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第一电动推杆;17-底板;18-滑槽;19-第二电动推杆;20-脱模板;21-R280电动机;22-主动齿轮;23-从动齿轮;24-螺杆;25-移动块;26-连接杆;27-L形夹板;28-条形槽;29-螺纹;30-抽气泵;31-抽气管;32-滑轮;3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底座2、支架3、顶板4、电动缸5、伸缩杆6、上模座7、上模具8、下模座9、下模具10、成型件11、脚轮12、导向杆13、凹槽14、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5、第一电动推杆16、底板17、滑槽18、第二电动推杆19、脱模板20、R280电动机21、主动齿轮22、从动齿轮23、螺杆24、移动块25、连接杆26、L形夹板27、条形槽28、螺纹29、抽气泵30、抽气管31、滑轮32和通孔33,模具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底座2顶部的中部安装有下模座9,下模座9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4,凹槽14底端的两侧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6,第一电动推杆16的顶端安装有底板17,底板17底端的中部安装有抽气泵30,抽气泵3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抽气管31,底板17的顶部安装有下模具10,下模座9顶端的两侧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19,底座2顶部的四角安装有支架3,支架3的顶端安装有顶板4,顶板4的顶部安装有电动缸5,电动缸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伸缩杆6的底部安装有上模座7,上模座7内部中部的一侧安装有R280电动机21,R280电动机21的一端安装有主动齿轮22,主动齿轮22的一侧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23,从动齿轮23的中部安装有螺杆24,螺杆24的两端安装有移动块25,移动块25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6,连接杆26的底端安装有L形夹板27,上模座7的底部安装有上模具8,上模具8和下模具10的中部设置有成型件11,底座2的底部安装有脚轮12。进一步的,凹槽14底端的中部安装有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5,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5电性连接电动缸5、第一电动推杆16、第二电动推杆19、R280电动机21和抽气泵30,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5控制电动缸5、第一电动推杆16、第二电动推杆19、R280电动机21和抽气泵30的工作。进一步的,上模座7顶部的两侧安装有导向杆13,能够对伸缩杆6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保证了上模具8下移的平稳性,增强了模具本体1的注塑效果。进一步的,第一电动推杆16与底板17之间铰接,结构简单,转动灵活,便于实现下模具10的翻转,进而实现模具本体1的自动脱模。进一步的,第二电动推杆19的一端安装有脱模板20,脱模板20的内侧粘贴有橡胶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底座(2)、支架(3)、顶板(4)、电动缸(5)、伸缩杆(6)、上模座(7)、上模具(8)、下模座(9)、下模具(10)、成型件(11)、脚轮(12)、导向杆(13)、凹槽(14)、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5)、第一电动推杆(16)、底板(17)、滑槽(18)、第二电动推杆(19)、脱模板(20)、R280电动机(21)、主动齿轮(22)、从动齿轮(23)、螺杆(24)、移动块(25)、连接杆(26)、L形夹板(27)、条形槽(28)、螺纹(29)、抽气泵(30)、抽气管(31)、滑轮(32)和通孔(3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底座(2),所述底座(2)顶部的中部安装有所述下模座(9),所述下模座(9)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凹槽(14),所述凹槽(14)底端的两侧安装有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6),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6)的顶端安装有所述底板(17),所述底板(17)底端的中部安装有所述抽气泵(30),所述抽气泵(3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抽气管(31),所述底板(17)的顶部安装有所述下模具(10),所述下模座(9)顶端的两侧安装有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9),所述底座(2)顶部的四角安装有所述支架(3),所述支架(3)的顶端安装有所述顶板(4),所述顶板(4)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电动缸(5),所述电动缸(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的底部安装有所述上模座(7),所述上模座(7)内部中部的一侧安装有所述R280电动机(21),所述R280电动机(21)的一端安装有所述主动齿轮(22),所述主动齿轮(22)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所述从动齿轮(23),所述从动齿轮(23)的中部安装有所述螺杆(24),所述螺杆(24)的两端安装有所述移动块(25),所述移动块(25)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的底端安装有所述L形夹板(27),所述上模座(7)的底部安装有所述上模具(8),所述上模具(8)和所述下模具(10)的中部设置有所述成型件(11),所述底座(2)的底部安装有所述脚轮(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底座(2)、支架(3)、顶板(4)、电动缸(5)、伸缩杆(6)、上模座(7)、上模具(8)、下模座(9)、下模具(10)、成型件(11)、脚轮(12)、导向杆(13)、凹槽(14)、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5)、第一电动推杆(16)、底板(17)、滑槽(18)、第二电动推杆(19)、脱模板(20)、R280电动机(21)、主动齿轮(22)、从动齿轮(23)、螺杆(24)、移动块(25)、连接杆(26)、L形夹板(27)、条形槽(28)、螺纹(29)、抽气泵(30)、抽气管(31)、滑轮(32)和通孔(3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底座(2),所述底座(2)顶部的中部安装有所述下模座(9),所述下模座(9)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凹槽(14),所述凹槽(14)底端的两侧安装有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6),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6)的顶端安装有所述底板(17),所述底板(17)底端的中部安装有所述抽气泵(30),所述抽气泵(3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抽气管(31),所述底板(17)的顶部安装有所述下模具(10),所述下模座(9)顶端的两侧安装有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9),所述底座(2)顶部的四角安装有所述支架(3),所述支架(3)的顶端安装有所述顶板(4),所述顶板(4)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电动缸(5),所述电动缸(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的底部安装有所述上模座(7),所述上模座(7)内部中部的一侧安装有所述R280电动机(21),所述R280电动机(21)的一端安装有所述主动齿轮(22),所述主动齿轮(22)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所述从动齿轮(23),所述从动齿轮(23)的中部安装有所述螺杆(24),所述螺杆(24)的两端安装有所述移动块(25),所述移动块(25)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