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983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包括车把和刹把;所述刹把包括活动件、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通过第二紧固件上设置的定位装置实现了刹把的快速位置调整,从而显著提高了刹把对不同大小手型的适应性,提升了骑行舒适度;通过前车灯组件的定位槽与连接件之间的间隔配合,可以有效减缓抖动中的相互冲击;通过第一壳体的倾斜,可以显著减轻了飞溅硬物的冲击,提高了第一壳体的抗撞击能力,保护了发光组件不轻易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龙头作为电动自行车的重要部件,其各部件之间的组装效果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车辆工作的稳定性。如在使用刹车时,因为各个骑行者的手掌大小不同,所以对刹把距离握把的距离要求不同,而市面上的刹把大多已经将位置固定,后期想要调整非常困难;龙头上安装的前车灯工作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刹把位置可调,且前车灯耐用稳定的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刹把位置可调,且前车灯耐用稳定的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包括车把和刹把;所述刹把包括活动件、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活动件与第一紧固件铰接相连;所述第一紧固件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孔;所述第一半圆孔与第二半圆孔配合,套设在车把外侧;所述车把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位于车把面向骑行者的一侧;所述第二紧固件上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插销、第二插销和翘板开关;所述翘板开关设置在第二紧固件背向车把的一侧;所述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分别设置在翘板开关的两端;所述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与定位孔嵌套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内设置有防滑垫;所述第一半圆孔内壁上沿车把的嵌入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防滑垫面向第一半圆孔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键;所述限位键与凹槽对应配合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车把为弓形,弯折处下方与把立固定连接,弯折处上方连接设置有横杆;所述车把弯折处与横杆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前车灯组件;所述前车灯组件包括外壳、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外壳两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远离外壳的一端与车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靠近外壳的一端安装在对应的定位槽内,且与定位槽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关于外壳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定位槽的一端高于连接车把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倾斜角为15°~2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位于外壳背向骑行者的一侧;所述第一壳体为透明材料制成,其内表面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定位槽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表面倾斜设置,其上端向骑行者一侧倾斜;所述第一壳体表面与水平面夹角为60°~75°。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部分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包括车把和刹把;所述刹把包括活动件、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通过第二紧固件上设置的定位装置实现了刹把的快速位置调整,从而显著提高了刹把对不同大小手型的适应性,提升了骑行舒适度;通过前车灯组件的定位槽与连接件之间的间隔配合,可以有效减缓抖动中的相互冲击;通过第一壳体的倾斜,可以显著减轻了飞溅硬物的冲击,提高了第一壳体的抗撞击能力,保护了发光组件不轻易受损。附图说明附图1为龙头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刹把部位局部细节图;附图3(a)为刹把在靠近龙头处配合原理图;附图3(b)为刹把在远离龙头处配合原理图;附图4为防滑垫安装示意图;附图5为前车灯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外壳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连接件与定位槽配合示意图;附图8(a)为连接件与第二壳体边缘配合效果图;附图8(b)为连接件与第二壳体内部配合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车把4和刹把8;如附图2所示,所述刹把8包括活动件81、第一紧固件82和第二紧固件83;所述活动件81与第一紧固件82铰接相连;所述第一紧固件82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孔821;所述第二紧固件83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孔831;所述第一半圆孔821与第二半圆孔831配合,套设在车把4外侧,从而将刹把4固定;如附图3(a)、(b)所示,所述车把4上设置有定位孔42;所述第二紧固件83位于车把4面向骑行者的一侧;所述第二紧固件83上设置有定位装置43;所述定位装置43包括第一插销431、第二插销432和翘板开关433;所述翘板开关433设置在第二紧固件83背向车把4的一侧;所述第一插销431和第二插销432分别设置在翘板开关433的两端;所述第一插销431和第二插销432与定位孔42嵌套配合;当车把4如图3(a)所示与第一插销431配合时,刹把8处于靠近龙头中心的位置;当车把4如图3(b)所示与第二插销432配合时,刹把8处于远离龙头中心的位置,从而更容易被手指钩住进行刹车动作,显著提升了小手使用者的骑行舒适度。如附图4所示,所述第一紧固件82内设置有防滑垫822;所述第一半圆孔821内壁上沿车把4的嵌入方向设置有凹槽823;所述防滑垫822面向第一半圆孔82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键824;所述限位键824与凹槽823对应配合设置;防滑垫822多采用橡胶类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刹把8发生转动,通过限位键824和凹槽823的配合避免防滑垫822和第一半圆孔821之间的相对滑动。如附图5所示,所述车把4为弓形,弯折处下方与把立7固定连接,弯折处上方连接设置有横杆41,横杆41上安装有仪表装置5;所述车把4弯折处与横杆41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前车灯组件9;如附图6所示,所述前车灯组件9包括外壳1、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所述外壳1两侧设置有定位槽6;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远离外壳1的一端与车把4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靠近外壳1的一端通过第一安装孔21、第二安装孔61与螺钉的配合,安装在对应的定位槽6内,将外壳1的位置固定;如附图3所示,连接件与定位槽6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该间隔通常取0.5~1mm,外壳1采用市面上常用的塑料材质,则当电动车在行进过程中发生颠簸,外壳1也会随之上下抖动,从而使连接件在定位槽6内产生微小的摆动,在两者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隔就可以为弹性摆动空出地方,可以有效避免外壳1与连接件挤压过度发生碎裂。如附图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关于外壳1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2靠近定位槽6的一端高于连接车把4的一端,当连接件与定位槽6之间通过多个螺钉进行固定时,螺钉的排布方向处于加工方便通常与连接件前端平行,则若干个螺钉随着连接件的倾斜而避免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重合,从而可以更好地分担竖直方向的抖动冲击,避免某个螺钉受力过大发生变形或断裂;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倾斜角为15°~25°,若倾斜角度过小则无法充分起到令若干螺钉分担受力的目的;如附图8(a)、(b)所示,若倾斜角度过大,则会使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的设置位置如附图8(a)所示向外壳1的下方转移,或如附图8(b)所示使定位槽6的加工量增大;连接件位置下移会导致外壳1的固定点集中在下端,环向受力不均,不利于抑制抖动,而增大定位槽6的加工量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因为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相互对称,所以第二连接件3的设置细节同上。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位于外壳1背向骑行者的一侧;所述第一壳体11为透明材料制成,其内表面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4)和刹把(8);所述刹把(8)包括活动件(81)、第一紧固件(82)和第二紧固件(83);所述活动件(81)与第一紧固件(82)铰接相连;所述第一紧固件(82)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孔(821);所述第二紧固件(83)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孔(831);所述第一半圆孔(821)与第二半圆孔(831)配合,套设在车把(4)外侧;所述车把(4)上设置有定位孔(42);所述第二紧固件(83)位于车把(4)面向骑行者的一侧;所述第二紧固件(83)上设置有定位装置(43);所述定位装置(43)包括第一插销(431)、第二插销(432)和翘板开关(433);所述翘板开关(433)设置在第二紧固件(83)背向车把(4)的一侧;所述第一插销(431)和第二插销(432)分别设置在翘板开关(433)的两端;所述第一插销(431)和第二插销(432)与定位孔(42)嵌套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4)和刹把(8);所述刹把(8)包括活动件(81)、第一紧固件(82)和第二紧固件(83);所述活动件(81)与第一紧固件(82)铰接相连;所述第一紧固件(82)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孔(821);所述第二紧固件(83)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孔(831);所述第一半圆孔(821)与第二半圆孔(831)配合,套设在车把(4)外侧;所述车把(4)上设置有定位孔(42);所述第二紧固件(83)位于车把(4)面向骑行者的一侧;所述第二紧固件(83)上设置有定位装置(43);所述定位装置(43)包括第一插销(431)、第二插销(432)和翘板开关(433);所述翘板开关(433)设置在第二紧固件(83)背向车把(4)的一侧;所述第一插销(431)和第二插销(432)分别设置在翘板开关(433)的两端;所述第一插销(431)和第二插销(432)与定位孔(42)嵌套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82)内设置有防滑垫(822);所述第一半圆孔(821)内壁上沿车把(4)的嵌入方向设置有凹槽(823);所述防滑垫(822)面向第一半圆孔(82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键(824);所述限位键(824)与凹槽(823)对应配合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直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