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前集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398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前集线装置,包括车前集线装置本体;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内贯穿设置有线束;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设置在头管和把立之间;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与头管、把立连通设置,可以将线束收纳整齐,避免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的老化锈蚀、频繁拉扯损伤等问题,同时也增强了车辆结构的整体性,使之更加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前集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单车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前集线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普及的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作为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广受欢迎。而共享单车及电单车的推广也进一步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对于当前市面上的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其车前的刹车线及电路线等往往裸露在外,这不仅影响了车辆的美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极易与外界接触磨损或发生锈蚀,从而导致控制迟缓乃至失灵,也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对于电动自行车,其带电的线路如果发生破损,还可能引发漏电,严重威胁着骑行者的人身安全。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可以有效收纳线路、提高骑行安全性、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的车前集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收纳线路、提高骑行安全性、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的车前集线装置。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车前集线装置,包括车前集线装置本体;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内贯穿设置有线束;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设置在头管和把立之间;所述把立下端固定设置有转向管;所述转向管向下依次穿过车前集线装置本体和头管后与前叉固定连接;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转向管与腔体配合设置;所述线束分布在腔体外侧;所述头管与车前集线装置本体之间设置有碗组;所述碗组与转向管转动配合;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将碗组包裹在内;所述腔体与碗组上端贴合压紧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内部与头管的内部连通设置;从车前集线装置本体下端引出的所述线束延伸进头管内部。进一步地,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内部与把立的连通设置;从车前集线装置本体上端引出的所述线束延伸进把立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把立上固定设置有横把;所述横把为中空结构;所述横把的内部与把立内部相互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配合设置有电源;所述线束包括供电线;所述供电线一端连接电源的电力输出端,另一端通过安装槽进入车前集线装置本体内部。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车前集线装置,包括车前集线装置本体;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内贯穿设置有线束;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设置在头管和把立之间;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与头管、把立连通设置,可以将线束收纳整齐,避免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的老化锈蚀、频繁拉扯损伤等问题,同时也增强了车辆结构的整体性,使之更加美观。附图说明附图1为车前集线装置位置示意图;附图2为车前集线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横把和把立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所示,一种车前集线装置,包括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内贯穿设置有线束;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设置在头管3和把立7之间;当前市面上的单车其各种线束往往是裸露在外的,如刹车线从刹把引出连接前刹车器时,通常只在前叉内侧固定一下,防止线与轮胎干涉,刹车线的其余部分会在车前不规则弯曲,这不仅会影响美观,而且对于加装菜篮的车辆,头管3和把立7之间的线束是最容易碰触到的地方,骑行者在取放东西时极易拉扯到线束,从而引起物品脱手损坏和线束局部磨损严重导致刹车控制精度下降等问题;而对于电动车,车前部分的线束还包括了供电线及控制电路等,一旦线路有所损坏,就会存在漏电、行驶中速度控制失灵等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头管3和把立7之间安装车前集线装置将线束约束起来就可以使其分布更加贴合车身,显著增加骑行安全性。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与头管3连通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对线束的防护;从车前集线装置本体下端引出的所述线束穿过头管3,一部分从走线口32引出,另一部分进入连通设置的下管8内;如附图2所示,将头管3设计为双层管结构,则线束从两层管壁之间穿过即可,内层管31则与转向管72配合;相比于在头管3外侧加装走线腔或约束带、束扣、束钩等部件的方案,双层管设计的结构整体性更强,防护可靠性更强,空间利用率也更高。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内部与把立7的连通设置;从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上端引出的所述线束延伸进把立7内部;所述把立7上固定设置有横把4;所述横把4为中空结构;所述横把4的内部与把立7内部相互连通;如附图3所示,所述把立7上设置有安装孔73,所述横把4通过安装孔73与把立7配合固定;所述横把4下端设置有穿线孔44,穿线孔44与横把4内部连通;所述安装孔73下方设有线腔74;所述线腔74与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内部连通;线束穿过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后穿过线腔74,随后通过穿线孔44进入横把4内部,这样可以将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上方的线束收纳起来,进一步增强对线束的保护。通过使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下端与头管3的连通,以及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上端与把立7、横把4的连通,刹车线、供电线、电路控制线等线束可以更好地得到防护,避免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的老化锈蚀、频繁拉扯损伤等问题,同时也增强了车辆结构的整体性,使之更加美观。如附图2所示,所述把立7下端固定设置有转向管72;所述转向管72向下依次穿过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和头管3后与前叉9固定连接;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内设置有腔体11;所述转向管72与腔体11配合设置;所述线束分布在腔体11外侧;腔体11的设置可以避免线束与转向管72发生挤压或缠绕,保证转向管72转动的可靠性,避免线束磨损。所述头管3上端安装有外置式碗组(现有结构,图中未画出);所述碗组设置于腔体11和内层管31之间;所述碗组与转向管72转动配合;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将碗组笼罩在内,避免碗组长期暴露在外发生锈蚀影响转向操作的灵活性;所述腔体11与碗组贴合压紧设置,使碗组位置固定,保证转向结构稳定;碗组根据自身与头管配合的方式可以分为内置碗组和外置碗组,外置碗组的优势在于:内置碗组会将前叉的受力直接转移到头管上,在高频次、高强度使用中容易导致头管变形开裂,而外置碗组不会损坏头管,因而维修成本更低;此外,使用外置碗组时,头管的内径不用考虑与内置碗组配合,所以可以将直径做小,因而头管质量更轻,风阻也更小,提升了骑行舒适度;但外置碗组的缺点在于裸露在头管外的部分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将碗组笼罩在内的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则可以很好地保护外置碗组的裸露部分,防止外物撞击、雨水侵蚀等情况,确保转向机构运作稳定。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配合设置有电源5;所述线束包括供电线;所述供电线一端连接电源5的电力输出端,另一端通过安装槽12进入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内部;电源5的电力输出端插入安装槽12内通过活动卡扣等方式固定,可以收到很好的防护,避免淋雨等问题;如附图1所示,把立7上端设置有中控装置10,电源5与中控装置10连接,为其供电。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前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内贯穿设置有线束;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设置在头管(3)和把立(7)之间;所述把立(7)下端固定设置有转向管(72);所述转向管(72)向下依次穿过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和头管(3)后与前叉(9)固定连接;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内设置有腔体(11);所述转向管(72)与腔体(11)配合设置;所述线束分布在腔体(11)外侧;所述头管(3)与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之间设置有碗组;所述碗组与转向管(72)转动配合;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将碗组包裹在内;所述腔体(11)与碗组上端贴合压紧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前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内贯穿设置有线束;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设置在头管(3)和把立(7)之间;所述把立(7)下端固定设置有转向管(72);所述转向管(72)向下依次穿过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和头管(3)后与前叉(9)固定连接;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内设置有腔体(11);所述转向管(72)与腔体(11)配合设置;所述线束分布在腔体(11)外侧;所述头管(3)与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之间设置有碗组;所述碗组与转向管(72)转动配合;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将碗组包裹在内;所述腔体(11)与碗组上端贴合压紧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前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集线装置本体(1)内部与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方林周奇高峰陆其兵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洪记两轮智能交通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