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盆角度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92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座盆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座盆本体、座盆顶升组件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块座框边板,该座盆本体通过所述座盆顶升组件安装在两块所述座框边板的前部,所述座盆本体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设有座盆连接部,该座盆连接部上沿水平方向贯穿有条形孔,该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该条形孔内设有座盆转轴,该座盆转轴伸出所述条形孔后与对应的所述座框边板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座盆连接部上设置的条形孔,满足座盆转动过程中的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变化,而座盆顶升组件的各部分运动轨迹固定,从而实现座盆的平滑调节,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座盆顶升机构的特定部件的不规则运动带来的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盆角度调节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调节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座盆角度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为满足不同身高、体型、体态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汽车座椅座盆前部通常连接有高度调节机构,而座盆后部与座框边板铰接,即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实现座盆在竖向小角度转动,以适应不同乘客对舒适性的要求。由于座盆前部的升降与座盆的转动是同步进行的,此过程中座盆相对座框具有小幅度前后运动趋势。为实现平稳转动,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在高度调节机构的特定传动部件上设计腰形孔,使该部件在腰形孔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距离活动度,即“窜动”,以适应座盆的转动。但座框前部常常集成有多种机构,高度调节机构中这一特定传动部件的“窜动”往往给其他机构的设置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优化座盆角度调节结构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座盆角度调节结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座盆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座盆本体、座盆顶升组件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块座框边板,该座盆本体通过所述座盆顶升组件安装在两块所述座框边板的前部,其关键在于,所述座盆本体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设有座盆连接部,该座盆连接部上沿水平方向贯穿有条形孔,该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该条形孔内设有座盆转轴,该座盆转轴伸出所述条形孔后与对应的所述座框边板连接;所述座盆顶升组件包括顶升联动杆、安装连杆和顶升机构,该顶升联动杆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该顶升联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安装连杆,所述安装连杆的一端与顶升联动杆连接,所述安装连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座框边板的前部铰接,该顶升联动杆与所述顶升机构相连,所述座盆本体的前部落在所述顶升联动杆上。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通过座盆连接部上设置的条形孔,满足座盆转动过程中的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变化,而座盆顶升组件的各部分运动轨迹固定,从而实现座盆的平滑调节,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座盆顶升机构的特定部件的不规则运动带来的不便。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座盆连接部上嵌设有降噪垫圈,该降噪垫圈上设有所述条形孔。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在转动过程中,降噪垫圈能够减弱座盆与设置于条形孔内的座盆转轴之间的摩擦异响。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连杆和顶升动力件,所述顶升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顶升联动杆铰接,所述顶升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升动力件铰接。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对座盆的顶升。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顶升动力件位于所述座盆本体下方,并与任一侧的所述座框边板固定连接。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顶升动力件隐藏于座位下方,美观且避免占用乘坐空间。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顶升动力件为丝杆电机,所述顶升连杆与所述丝杆电机的丝杆铰接。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丝杆电机为常见顶升动力件,简单可靠。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座盆连接部包括座盆连接板和水平加强板,所述座盆连接板竖向设置,所述座盆连接板的上边缘连接有所述水平加强板,所述座盆连接板上设有所述条形孔。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能够增强座盆与座框的连接强度。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座盆连接部上设置的条形孔,满足座盆转动过程中的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变化,而座盆顶升组件的各部分运动轨迹固定,从而实现座盆的平滑调节,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座盆顶升机构的特定部件的不规则运动带来的不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座盆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座降噪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座盆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座盆本体1、座盆顶升组件2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块座框边板3,该座盆本体1通过所述座盆顶升组件2安装在两块所述座框边板3的前部;所述座盆本体1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设有座盆连接部4,该座盆连接部4上沿水平方向贯穿有条形孔6,该条形孔6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该条形孔6内设有座盆转轴,该座盆转轴伸出所述条形孔6后与对应的所述座框边板3连接。移除所述座盆本体1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座盆顶升组件2包括顶升联动杆2a、安装连杆2b和顶升机构,该顶升联动杆2a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该顶升联动杆2a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安装连杆2b,所述安装连杆2b的一端与顶升联动杆2a连接,所述安装连杆2b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座框边板3的前部铰接,该顶升联动杆2a与所述顶升机构相连,所述座盆本体1的前部落在所述顶升联动杆2a上。所述座盆连接部4上嵌设有降噪垫圈5,该降噪垫圈5上设有所述条形孔6。所述降噪垫圈5的结构如图3所示。具体地,所述座盆连接部4包括座盆连接板4a和水平加强板4b,所述座盆连接板4a竖向设置,所述座盆连接板4a的上边缘连接有所述水平加强板4b,所述座盆连接板4a上设有所述降噪垫圈5。优选的,所述座盆连接板4a上设有长圆形安装孔,该长圆形安装孔内嵌设有所述降噪垫圈5。如图1所示,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连杆2c和顶升动力件2d,所述顶升连杆2c的一端与所述顶升联动杆2a铰接,所述顶升连杆2c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升动力件2d铰接。为减少零件数量,所述顶升连杆2c与所述安装连杆2b固接,从而实现与所述顶升联动杆2a之间的铰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升连杆2c与所述安装连杆2b均为一体成型的连接板,该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座框边板3的前部、顶升联动杆2a和所述顶升动力件2d铰接。所述顶升动力件2d位于所述座盆本体1下方,并与任一侧的所述座框边板3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顶升动力件2d为丝杆电机,所述顶升连杆2c与所述丝杆电机的丝杆铰接。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盆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座盆本体(1)、座盆顶升组件(2)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块座框边板(3),该座盆本体(1)通过所述座盆顶升组件(2)安装在两块所述座框边板(3)的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盆本体(1)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设有座盆连接部(4),该座盆连接部(4)上沿水平方向贯穿有条形孔(6),该条形孔(6)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该条形孔(6)内设有座盆转轴,该座盆转轴伸出所述条形孔(6)后与对应的所述座框边板(3)连接;所述座盆顶升组件(2)包括顶升联动杆(2a)、安装连杆(2b)和顶升机构,该顶升联动杆(2a)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该顶升联动杆(2a)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安装连杆(2b),所述安装连杆(2b)的一端与顶升联动杆(2a)连接,所述安装连杆(2b)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座框边板(3)的前部铰接,该顶升联动杆(2a)与所述顶升机构相连,所述座盆本体(1)的前部落在所述顶升联动杆(2a)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盆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座盆本体(1)、座盆顶升组件(2)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块座框边板(3),该座盆本体(1)通过所述座盆顶升组件(2)安装在两块所述座框边板(3)的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盆本体(1)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设有座盆连接部(4),该座盆连接部(4)上沿水平方向贯穿有条形孔(6),该条形孔(6)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该条形孔(6)内设有座盆转轴,该座盆转轴伸出所述条形孔(6)后与对应的所述座框边板(3)连接;所述座盆顶升组件(2)包括顶升联动杆(2a)、安装连杆(2b)和顶升机构,该顶升联动杆(2a)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该顶升联动杆(2a)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安装连杆(2b),所述安装连杆(2b)的一端与顶升联动杆(2a)连接,所述安装连杆(2b)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座框边板(3)的前部铰接,该顶升联动杆(2a)与所述顶升机构相连,所述座盆本体(1)的前部落在所述顶升联动杆(2a)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盆角度调节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双华李坤霖张明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