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及板料加工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84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及板料加工生产线,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下模座包括具有冲压模腔的下模主体,上模座包括与下模主体配合以冲压板料的上模主体;下模主体上设置有位于冲压模腔的进料侧的第一剪切块,上模主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剪切块配合的第二剪切块;上模座还包括能相对上模主体朝向和远离下模主体移动的压板及对压板施加弹力的弹力部件,压板设置为在第二剪切块与第一剪切块配合以剪切板料时通过弹力部件的弹力能够将板料压紧在下模主体上,而在板料被剪切后,上模主体相对压板朝向下模主体的进一步移动能对对板料进行冲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简化生产环节、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以及减少生产线体的排布。

Stamping Die and Sheet Metal Processing Production L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amping die and a sheet metal processing production line. The stamping die includes a lower die base and an upper die base. The lower die base includes a lower die body with a stamping die cavity, and the upper die base includes an upper die body matched with the lower die body to stamp the sheet metal. The lower di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hear block located at the feed side of the stamping die cavity, and the upper die body is matched with the first shear block. The second shear block; the upper die base also includes a pressing plate which can move towards and away from the lower die body and exert elastic force on the pressing plate. The pressing plate is set to press the plate on the lower die body through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elastic component when the second shear block is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shear block to shear the plate, and after the plate is sheared, the upper die body is relative to the pressing plate downward. Further movement of the die body can stamp the sheet metal.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simplify the production link, improve the automation degree,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and reduce the layout of the production lin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模具及板料加工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板料的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及板料加工生产线。
技术介绍
板料裁剪是冷冲压制件在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是模具在生产制件时提供符合规格尺寸板料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有技术中,板料裁剪与板料冲压分布在两个不同的生产线体,板料裁剪生产线体由开卷线、落料压力机、堆垛机组成三部分十几台设备组成。板料在剪裁后再由叉车等运输设备运输到另一个冲压线体,通过另一线体实现板料压制制出产品。也就是说,现阶段板料的裁剪及冲压为分离式,其中目前板料的裁剪主要分为弧剪模与摆剪模,该两种形式的板料裁剪结构均能够起到板料快速、批量裁剪的功能,第一种弧剪模裁剪结构,适用于机盖外板等弧形板料加工,是目前已应用的一种板料裁剪结构;第二种摆剪模裁剪结构广泛应用于翼子板、门外板及行李箱外板的落料生产中。由于现有技术中板料裁剪与板料冲压分布在不同的生产线体,在板料裁剪完毕后,板料首先放置在板料库存区,在板料需要冲裁时再叉运至板料冲压线体进行冲压,如此一来不仅极大的增加了线体生产的排布,更降低了线体生产效率,线体生产自动化程度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冲压模具及板料加工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料的裁剪与冲压分布在不同的生产线体导致线体增加、线体生产效率低下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包括具有冲压模腔的下模主体,所述上模座包括与所述下模主体配合以冲压板料的上模主体;其中,所述下模主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冲压模腔的进料侧的第一剪切块,所述上模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剪切块配合以剪切所述板料的第二剪切块;所述上模座上还包括能够相对所述上模主体朝向和远离所述下模主体移动的压板及用于对所述压板施加弹力的弹力部件,所述压板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剪切块与所述第一剪切块配合以剪切所述板料时通过所述弹力部件的弹力能够将所述板料压紧在所述下模主体上,而在所述板料被剪切后,所述上模主体相对所述压板朝向所述下模主体的进一步移动能够对所述板料进行冲压。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压板脱离所述上模主体的限位部件。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件包括相对所述压板固定的杆状件,所述杆状件设置为可移动地穿在所述上模主体上并由所述上模主体限位。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压板相对所述上模主体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件包括相对所述上模主体上固定且穿在所述压板上的多个导向柱。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为氮气弹簧。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还包括所述下模主体上安装的用于支撑所述板料的多个滚轮,多个所述滚轮的位于所述第一剪切块的外侧并沿垂直于所述板料的进料方向间隔布置。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还包括所述下模主体上设置的用于对所述板料向所述冲压模腔移动的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下模主体还形成有修边模腔以用于与所述上模主体配合对所述板料进行修边;和/或,所述下模主体还形成有冲孔模腔以用于与所述上模主体配合对所述板料进行冲孔;和/或,所述下模主体还形成有整形模腔以用于与所述上模主体配合对所述板料进行整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冲压模具,可以对板料进行裁剪并在板料裁剪后直接进行冲压,即板料的裁剪和冲压在同一模具中相继完成,该加工方式相比现有技术中板料在一生产线体上裁剪完毕后再输送到另一生产线体上进行冲压的方式相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线体的自动化程度,大大简化了生产环节,降低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还极大地减少了线体的排布面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板料加工生产线,所述板料加工生产线包括有压力机,所述压力机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冲压模具。进一步的,所述板料加工生产线还包括用于板料开卷的开卷机以及用于向所述冲压模具输送所述板料的喂料机;所述板料加工生产线还包括在所述开卷机和所述喂料机之间设置的用于对所述板料进行清洗的清洗机和/或用于对所述板料矫平的矫平机。所述板料加工生产线相对于现有技术与上述的冲压模具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冲压模具中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下模座的俯视图;图5冲压模具中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7为上模座的侧视图;图8为图7沿A-A线剖切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9为板料加工生产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下模座;11-下模主体;111-第一剪切块;112-冲压模腔;113-修边模腔;114-冲孔模腔;115-整形模腔;12-滚轮;13-限位结构;2-上模座;21-上模主体;211-第二剪切块;22-压板;23-弹性部件;24-杆状体;25-导向柱;100-压力机;200-开卷机;300-喂料机;400-清洗机;500-矫平机;600-活套装置;700-存放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外,“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如图1、图2和图5所示,该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座1和上模座2,所述下模座1包括具有冲压模腔112的下模主体11,所述上模座2包括与所述下模主体11配合以冲压板料的上模主体21。其中,所述下模主体11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冲压模腔112的进料侧的第一剪切块111,所述上模主体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剪切块111配合以剪切所述板料的第二剪切块211;所述上模座2上还包括能够相对所述上模主体21朝向和远离所述下模主体11移动的压板22及用于对所述压板22施加弹力的弹力部件23,所述压板22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剪切块211与所述第一剪切块111配合以剪切所述板料时通过所述弹力部件23的弹力能够将所述板料压紧在所述下模主体11上,而在所述板料被剪切后,所述上模主体21相对所述压板22朝向所述下模主体11的进一步移动能够对所述板料进行冲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冲压模具,可以对板料进行裁剪并在板料裁剪后直接进行冲压,即板料的裁剪和冲压在同一模具中相继完成,与现有技术中板料在一生产线体上剪裁完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座(1)和上模座(2),所述下模座(1)包括具有冲压模腔(112)的下模主体(11),所述上模座(2)包括与所述下模主体(11)配合以冲压板料的上模主体(21);其中,所述下模主体(11)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冲压模腔(112)的进料侧的第一剪切块(111),所述上模主体(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剪切块(111)配合以剪切所述板料的第二剪切块(211);所述上模座(2)还包括能够相对所述上模主体(21)朝向和远离所述下模主体(11)移动的压板(22)及用于对所述压板(22)施加弹力的弹力部件(23),所述压板(22)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剪切块(211)与所述第一剪切块(111)配合以剪切所述板料时通过所述弹力部件(23)的弹力能够将所述板料压紧在所述下模主体(11)上,而在所述板料被剪切后,所述上模主体(21)相对所述压板(22)朝向所述下模主体(11)的进一步移动能够对所述板料进行冲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座(1)和上模座(2),所述下模座(1)包括具有冲压模腔(112)的下模主体(11),所述上模座(2)包括与所述下模主体(11)配合以冲压板料的上模主体(21);其中,所述下模主体(11)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冲压模腔(112)的进料侧的第一剪切块(111),所述上模主体(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剪切块(111)配合以剪切所述板料的第二剪切块(211);所述上模座(2)还包括能够相对所述上模主体(21)朝向和远离所述下模主体(11)移动的压板(22)及用于对所述压板(22)施加弹力的弹力部件(23),所述压板(22)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剪切块(211)与所述第一剪切块(111)配合以剪切所述板料时通过所述弹力部件(23)的弹力能够将所述板料压紧在所述下模主体(11)上,而在所述板料被剪切后,所述上模主体(21)相对所述压板(22)朝向所述下模主体(11)的进一步移动能够对所述板料进行冲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2)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压板(22)脱离所述上模主体(21)的限位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包括相对所述压板(22)固定的杆状件(24),所述杆状件(24)设置为可移动地穿在所述上模主体(21)上并由所述上模主体(21)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2)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压板(22)相对所述上模主体(21)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包括相对所述上模主体(21)上固定且穿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军旺吴伟杰肖缓李俊峰刘骞李江波王书杰张应生赵彦博王平科
申请(专利权)人:精诚工科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