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53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及第三套管;第一套管的头部设置有标记环;第一套管的内侧壁设置有导丝腔,导丝腔内设置有侧向导丝;第二套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一拉动头;第三套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二拉动头,第三套管的头部设置有夹紧机构,第三套管内设置有用于逆向导丝进入的通孔;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侧向导丝从第一套管的导丝腔撑开空间,通过推动第一拉动头使第二套管伸出,再通过第二拉动头使第三套管从第二套管内伸出,应用夹紧机构将从相向方向的逆向导丝夹紧;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Coronary artery catheteriz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medical instruments, in particular to a coronary artery tension microcatheter;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first casing, a second casing and a third casing; the head of the first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marking ring; the inner side wall of the first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chamber, and a side guide wire is arranged in the guide chamber; the tail of the second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ulling head; and the tail of the third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pulling head. A clamp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head of the third casing, and a through hole for the reverse guide wire is arranged in the third casing;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a side guide wire opens the space from the guide wire cavity of the first casing, a second casing is extended by pushing the first pulling head, and a third casing is extended from the second casing through the second pulling hea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lamping mechanism will be from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
技术介绍
慢性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大于3个月的病变。CTO目前仍然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最具挑战性的病变。尽管近年来在CTO病理生理基础、专用器械和PCI手术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成功率低并不尽如人意,传统的PCI方法成功率在50-70%左右。2005年日本医生开创的逆向介入治疗CTO技术,明显提高了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反向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内膜下寻径技术(CART)是最常用使用的逆向技术。随着新器械的面世,逆向CART技术已逐渐取代了CART技术而在逆向技术中占据主流地位。逆向CART技术主要原理是正向送入导丝和球囊,在CT0病变处扩张,形成扩大的真腔或假腔,继而操控逆向导丝通过前向球囊产生的通道最终进入CTO近端的血管真腔。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逆向导丝无法穿入正向微导管或指引导管;逆向导丝不易进入正向扩大的真腔或者假腔;夹层向远端撕裂假腔不可控扩大的问题,甚至出现球囊扩张假腔造成冠脉血管破裂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通过侧向导丝从第一套管的导丝腔撑开空间,通过推动第一拉动头使第二套管伸出,再通过第二拉动头使第三套管从第二套管内伸出,应用夹紧机构将从相向方向的逆向导丝夹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其中,包括第一套管、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管内的第二套管及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管内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头部设置有标记环;所述第一套管的内侧壁设置有导丝腔,所述导丝腔内设置有侧向导丝;所述第二套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一拉动头;所述第三套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二拉动头,所述第三套管的头部设置有用于夹紧逆向导丝的夹紧机构,所述第三套管内设置有用于逆向导丝进入的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若干个引导夹紧瓣,相互之间所述引导夹紧瓣进行交互重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夹紧瓣上设置有若干个夹紧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夹紧瓣的背面设置有导向筋,所述第二套管内设置有用于所述导向筋滑动的导向筋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块上设置有若干个锯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块的截面为梯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引导网及设置在所述引导网上的引导网覆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套管内套接有第四套管,所述第四套管的端面同轴固定连接有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夹紧片,所述夹紧片上设置有夹紧块通孔,所述夹紧块通孔内卡接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可卡住逆向导丝。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卡紧块的上端一体连接有卡珠,所述第三套管的内壁设置有夹紧导向槽,所述卡珠可在所述夹紧导向槽内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卡紧块的底面为带有斜面的楔形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侧向导丝从第一套管的导丝腔撑开空间,通过推动第一拉动头使第二套管伸出,再通过第二拉动头使第三套管从第二套管内伸出,应用夹紧机构将从相向方向的逆向导丝夹紧;本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套管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夹紧逆向导丝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夹紧逆向导丝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第三套管与夹紧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主视图;图11为实施例一中夹紧机构的展开后示意图一;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图13为实施例一的引导夹紧瓣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4为实施例一的引导夹紧瓣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5为实施例一中夹紧机构的展开后示意图二;图16为图15的侧视图;图17为实施例一中第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的引导夹紧瓣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的引导夹紧瓣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引导网的展开后的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连接示意图;图22为实施例二中第四套管套接在第三套管内的内部连接示意图;图23为实施例二中第四套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4为实施例二中第三套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套管,11-标记环,12-导丝腔,13-侧向导丝,2-第二套管,21-第一拉动头,22-导向筋槽,3-第三套管,31-第二拉动头,32-通孔,4-夹紧机构,41-引导夹紧瓣,411-夹紧块,412-锯齿,413-导向筋,42-引导网,421-引导网覆膜,5-逆向导丝,6-第四套管,61-夹紧片,62-夹紧片通孔,63-卡紧块,64-卡珠,65-夹紧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2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包括第一套管、套接在第一套管内的第二套管及套接在第二套管内的第三套管3。第一套管的头部设置有标记环11;第一套管的内侧壁设置有导丝腔12,导丝腔12内设置有侧向导丝13。第二套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一拉动头21。第三套管3的尾部设置有第二拉动头31,第三套管3的头部设置有用于夹紧逆向导丝5的夹紧机构4,第三套管3内设置有用于逆向导丝5进入的通孔3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侧向导丝13从第一套管的导丝腔12撑开空间,通过推动第一拉动头21使第二套管伸出,再通过第二拉动头31使第三套管3从第二套管内伸出,应用夹紧机构4将从相向方向的逆向导丝5夹紧。如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夹紧机构4的一种实施方式,夹紧机构4包括若干个引导夹紧瓣41,相互之间引导夹紧瓣进行交互重叠,使得圆周均匀分布的所有能够引导夹紧瓣41统一前后相邻的引导夹紧瓣41相互交错重叠,当引导夹紧瓣41出现进行张开与收拢的动作时,圆周所有的引导夹紧瓣41可以统一同步实现张开与收拢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引导夹紧瓣41上设置有若干个夹紧块411。引导夹紧瓣41的背面设置有导向筋413,第二套管内设置有用于导向筋413滑动的导向筋槽22。导向筋313与第二套管2前端端口内部敞口段区域设置的导向筋槽22,导向筋槽22与引导夹紧瓣41外侧面的导向筋413吻合。当第二套管2与第三套管3发生相对轴向滑动使引导夹紧瓣41发生收放效果时,第二套管2的导向筋槽22与第三套管3引导夹紧瓣41的导向筋413起到导向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夹紧块411上设置有若干个锯齿412。夹紧块411的截面为梯形。引导夹紧瓣41前后排布的夹紧块411内的最前端的夹紧块411采用敞口圆弧倒角设计,可以便于逆向导丝5的通入。在夹紧块411的夹紧面采用矩阵形式的锯齿412排布,且夹紧块4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管、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管内的第二套管及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管内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头部设置有标记环;所述第一套管的内侧壁设置有导丝腔,所述导丝腔内设置有侧向导丝;所述第二套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一拉动头;所述第三套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二拉动头,所述第三套管的头部设置有用于夹紧逆向导丝的夹紧机构,所述第三套管内设置有用于逆向导丝进入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管、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管内的第二套管及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管内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头部设置有标记环;所述第一套管的内侧壁设置有导丝腔,所述导丝腔内设置有侧向导丝;所述第二套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一拉动头;所述第三套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二拉动头,所述第三套管的头部设置有用于夹紧逆向导丝的夹紧机构,所述第三套管内设置有用于逆向导丝进入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若干个引导夹紧瓣,相互之间所述引导夹紧瓣进行交互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夹紧瓣上设置有若干个夹紧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冠状动脉张合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夹紧瓣的背面设置有导向筋,所述第二套管内设置有用于所述导向筋滑动的导向筋槽。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周张殿红黄镇杜彬彬吴磊明王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