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03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2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晒青,晾青,杀青;揉捻:对绿茶叶进行揉捻,时间为8‑10分钟;初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220℃‑250℃,时间为15‑20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二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200℃‑220℃,时间为15‑20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三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30‑35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该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旨在解决现有绿茶的加工工艺存在茶香气清淡,不耐冲泡,不好储藏,茶性偏寒,伤胃的问题。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Warm Organic Green T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duction process of warm organic green tea,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un-drying, air-drying and killing green tea; kneading: rolling green tea for 8_10 minutes; initial stir-frying: stirring green tea at 220 250 C, time 15_20 minutes, and cooling to room temperature; second stir-frying: stirring green tea at 200 C. 220C, time is 15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warm organic green tea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ight aroma, poor brewing resistance, poor storage, cold nature of tea and stomach injury in the existing green tea process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绿茶(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就绿茶而言,品种繁多,但传统绿茶均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茶性偏寒偏苦;产生茶性偏寒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低温加工工艺:茶叶经过短时间干燥,轻度干燥就结束了,该工艺使得制作的茶叶含水量均在4-5%之间,成品茶表现出茶香气清淡,不耐冲泡,不好储藏,茶性偏寒,伤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绿茶的加工工艺存在茶香气清淡,不耐冲泡,不好储藏,茶性偏寒,伤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该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能够克服上述茶性偏寒偏苦缺点,提供一种茶香浓郁持久耐泡,易储藏,茶性温和暖胃的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晒青,晾青,杀青;揉捻:对绿茶叶进行揉捻,时间为8-10分钟;初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220℃-250℃,时间为15-20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二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200℃-220℃,时间为15-20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三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30-35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进一步的,所述绿茶叶选自海拔750-850米地区,生长过程中对绿茶进行部分遮光,遮光率为40%-60%,形成散射光。进一步的,所述绿茶叶为金萱茶树。进一步的,所述绿茶叶包括春茶叶、夏茶叶和署茶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春茶叶的采摘时节为谷雨,所述夏茶叶的采摘时节为夏至,所述署茶叶的采摘时节为立秋,所述春茶叶、夏茶叶和署茶叶的采摘相间时间为40-45天。进一步的,所述绿茶叶采摘至二叶一芽小开面初展阶段。进一步的,所述晒青操作为:将绿茶叶日晒10-15分钟,茶叶摊开后晒青的厚度为5-8mm,晒青的时间段为15:30-16:30。进一步的,所述晾青操作为:将绿茶叶放至通风阴凉处晾1-2h,茶叶摊开后晾青的厚度为5-8mm。进一步的,所述杀青操作为:260℃-280℃条件下对茶叶处理6-8分钟。进一步的,所述揉捻操作和所述抛炒操作为手工操作。进一步的,对三炒操作后的绿茶叶进行储存,储存时间为3年。本专利技术从影响茶叶甜度的生态环境和加工因素出发,原材料的挑选、采摘、晒青、晾青、高温快速杀青、揉捻,再经过初炒、二炒、三炒的特殊三次炒制工序制作,使得成品茶水分含量在4%以内,茶性形成了温性和高甜度;为胃寒体弱的人喝绿茶调节身体的饮用提供便利。经过三次炒制工序,茶叶嫩茎中含有的大量糖类物质(多为水不溶性多糖)随着存放,经过时间的转化,茶叶内的水不溶性多糖如纤维素、果胶等会逐渐分解转化,增加茶汤粘稠度和甜度,在理想的存放环境下,茶叶甜度达到最大值。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该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能够克服上述茶性偏寒偏苦缺点,提供一种茶香浓郁持久耐泡,易储藏,茶性温和暖胃的加工方法。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晒青,晾青,杀青;揉捻:对绿茶叶进行揉捻,时间为8-10分钟;初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220℃-250℃,时间为15-20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二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200℃-220℃,时间为15-20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三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30-35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本专利技术从影响茶叶甜度的生态环境和加工因素出发,原材料的挑选、采摘、晒青、晾青、高温快速杀青、揉捻,再经过初炒、二炒、三炒的特殊三次炒制工序制作,使得成品茶水分含量在4%以内,茶性形成了温性和高甜度;为胃寒体弱的人喝绿茶调节身体的饮用提供便利。经过三次炒制工序,茶叶嫩茎中含有的大量糖类物质(多为水不溶性多糖)随着存放,经过时间的转化,茶叶内的水不溶性多糖如纤维素、果胶等会逐渐分解转化,增加茶汤粘稠度和甜度,在理想的存放环境下,茶叶甜度达到最大值。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绿茶叶选自海拔750-850米地区,绿茶叶中的多酚类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氨基酸(如茶氨酸)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且高海拔茶园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氨基酸的合成。而带甜味的氨基酸能增加茶汤的甜度,且因苦涩味物质减少,茶叶内含物质更为平衡,茶汤甜度更为明显。生长过程中对绿茶进行部分遮光,遮光率为40%-60%,形成散射光,这样太阳照射茶园多是散射光,增强了漫射效应,从而能适度的调节茶树内碳氮代谢的动态平衡,茶叶甜度增加。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绿茶叶为金萱茶树。绿茶叶采摘时间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定,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绿茶叶包括春茶叶、夏茶叶和署茶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春茶叶的采摘时节为谷雨,采摘时间为谷雨前后15天;所述夏茶叶的采摘时节为夏至,采摘时间为夏至前后10天;所述署茶叶的采摘时节为立秋,采摘时间为立秋前10天后20天;所述春茶叶、夏茶叶和署茶叶的采摘相间时间为40-45天。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其含量水平及分解与合成,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是茶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落叶。茶园有机质丰富,茶园土壤肥力高(>15g/kg),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甜度增加。晴天时,需在上午的9:00到11:30分采摘,若有北风,需在13:00到16:00采摘;雨天需要在9:00前采摘完毕。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绿茶叶采摘至二叶一芽小开面初展阶段,长约3厘米最佳,此时幼嫩新梢中合成的主要是单糖和蔗糖。采摘后的绿茶叶需要先剔除紫芽和病叶。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晒青操作为:将绿茶叶日晒10-15分钟,茶叶摊开后晒青的厚度为5-8mm,晒青的时间段为15:30-16: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晾青操作为:将绿茶叶放至通风阴凉处晾1-2h,茶叶摊开后晾青的厚度为5-8mm,使茶叶含水量降至68%~7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杀青操作为:260℃-280℃条件下对茶叶处理6-8分钟;散发叶内水分,钝化酶的活性;杀青后叶子叶色绿翠,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梗折不断,手捏成团。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揉捻操作和所述抛炒操作为手工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揉捻操作和所述抛炒操作也可由相应的机械进行模拟替代。在本专利技术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对三炒操作后的绿茶叶进行储存,储存时间为3年,以提高绿茶叶的甜度。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晒青:将绿茶叶日晒10分钟,茶叶摊开后晒青的厚度为5-8mm,晒青的时间段为15:30-16:30;晾青:将绿茶叶放至通风阴凉处晾2h,茶叶摊开后晾青的厚度为5-8mm;杀青;2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晒青,晾青,杀青;揉捻:对绿茶叶进行揉捻,时间为8‑10分钟;初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220℃‑250℃,时间为15‑20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二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200℃‑220℃,时间为15‑20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三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30‑35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晒青,晾青,杀青;揉捻:对绿茶叶进行揉捻,时间为8-10分钟;初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220℃-250℃,时间为15-20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二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200℃-220℃,时间为15-20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三炒:对绿茶叶进行抛炒,炒制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30-35分钟,出锅冷却至室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叶选自海拔750-850米地区,生长过程中对绿茶进行部分遮光,遮光率为40%-60%,形成散射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叶为金萱茶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叶包括春茶叶、夏茶叶和署茶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春茶叶的采摘时节为谷雨,所述夏茶叶的采摘时节为夏至,所述署茶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允锐魏昌平凌宏锋王莹林新邹镱黎军发
申请(专利权)人:平远源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