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71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安装螺栓,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块,滑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与滑块相互配合使用的挡块,滑块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贯穿滑槽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槽、滑块、挡块、连接杆、壳体、双轴电机、螺纹杆、螺纹框、支腿、移动轮、起重机本体、吊索、吊钩、型框、活动轴与滑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便于调节框架宽度的隧道紧急救援用导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隧道的大小对其进行随意调节,使其适应性更强,因此为救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
本技术涉及紧急救援
,具体为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
技术介绍
紧急救援是指个人或物,在遭遇灾难或其他非常情况(含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危险事件等)时,获得实施解救行动的整个过程;而救援事业是指能够做长久完善地准备和随时随地能够及时实施解救行动的事务;而救援产业,则是一个以完善的体系、系统或链条为平台、以自身的系统化规模化模式化等为基础、能够长久完善地准备、随时随地实施解救行动并能够最终实现各方应有受益和收益的实业经济。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由于隧道比较狭窄,所以在发生安全事故时,造成车辆拥堵,救援车辆难以靠近事故发生地段,造成事故救援困难,所以一般采用导轨式救援,不会受到道路拥挤的影响,但是常见的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不便于调节框架的宽度,因为隧道内部空间存在大小不一的情况,所以一般的救援导轨不能够更好的适应多个隧道,因此为救援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具备便于调节框架宽度的优点,解决了常见的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不便于调节框架宽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安装螺栓,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与滑块相互配合使用的挡块,所述滑块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贯穿滑槽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左右两侧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螺纹框,所述螺纹框远离双轴电机的一侧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螺纹框的底部且远离双轴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壳体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起重机本体,所述起重机本体的底部通过吊索固定连接有吊钩,壳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框,所述U型框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通过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顶部与安装板的底部相互接触。优选的,所述滑块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底部与挡块的顶部相互接触。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对称设置限位槽,所述螺纹框的顶部与底部且靠近双轴电机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相互配合使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限位槽的一侧贯穿限位槽且延伸至其内部。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支腿靠近竖杆的一侧且对应竖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靠近竖杆的一侧贯穿竖杆且延伸至其外部。优选的,所述横杆靠近吊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滑槽、滑块、挡块、连接杆、壳体、双轴电机、螺纹杆、螺纹框、支腿、移动轮、起重机本体、吊索、吊钩、型框、活动轴与滑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便于调节框架宽度的隧道紧急救援用导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隧道的大小对其进行随意调节,使其适应性更强,因此为救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本技术通过设置滚珠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避免了滑块直接接触挡块所产生的摩擦,通过设置限位槽与限位块对螺纹框起到限位作用,使其在左右移动时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竖杆与横杆对支腿起到限位作用,使其与螺纹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通过设置固定块对横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左右移动时脱离竖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B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安装板、2安装螺栓、3滑槽、4滑块、5挡块、6连接杆、7壳体、8双轴电机、9螺纹杆、10螺纹框、11支腿、12移动轮、13起重机本体、14吊索、15吊钩、16U型框、17活动轴、18滑轮、19滚珠、20限位槽、21限位块、22竖杆、23横杆、24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安装螺栓2,安装板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3,滑槽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块4,滑槽3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与滑块4相互配合使用的挡块5,滑块4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滚珠19,滚珠19的底部与挡块5的顶部相互接触,通过设置滚珠19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避免了滑块4直接接触挡块5所产生的摩擦,滑块4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底部贯穿滑槽3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壳体7,壳体7内壁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8,壳体7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对称设置限位槽20,螺纹框10的顶部与底部且靠近双轴电机8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20相互配合使用的限位块21,限位块21靠近限位槽20的一侧贯穿限位槽20且延伸至其内部,通过设置限位槽20与限位块21对螺纹框10起到限位作用,使其在左右移动时更加稳定,双轴电机8左右两侧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螺纹框10,两个螺纹杆9的表面设置有反向螺纹,在与螺纹框10进行螺纹作用时,可以使得两个螺纹框10向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进行运动,螺纹框10远离双轴电机8的一侧贯穿壳体7且延伸至其外部,螺纹框10的底部且远离双轴电机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腿11,壳体7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22,支腿11靠近竖杆22的一侧且对应竖杆2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横杆23,横杆23靠近竖杆22的一侧贯穿竖杆22且延伸至其外部,通过设置竖杆22与横杆23对支腿11起到限位作用,使其与螺纹框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支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12,壳体7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起重机本体13,起重机本体13的底部通过吊索14固定连接有吊钩15,横杆23靠近吊索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4,通过设置固定块24对横杆23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左右移动时脱离竖杆22,壳体7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框16,U型框16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通过活动轴17固定连接,活动轴1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轮18,滑轮18的顶部与安装板2的底部相互接触,通过滑槽3、滑块4、挡块5、连接杆6、壳体7、双轴电机8、螺纹杆9、螺纹框10、支腿11、移动轮12、起重机本体13、吊索14、吊钩15、U型框16、活动轴17与滑轮18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便于调节框架宽度的隧道紧急救援用导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隧道的大小对其进行随意调节,使其适应性更强,因此为救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用时,通过安装螺栓2将本装置固定于隧道内部,当需要对框架进行宽度调节时,只需要打开双轴电机8,双轴电机8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9进行旋转,在螺纹杆9与螺纹框10之间的螺纹作用下,使得两个螺纹框10可以往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支腿11进行移动,调整到合适位置,关闭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安装螺栓(2),所述安装板(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块(4),所述滑槽(3)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与滑块(4)相互配合使用的挡块(5),所述滑块(4)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部贯穿滑槽(3)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壳体(7),所述壳体(7)内壁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8),所述双轴电机(8)左右两侧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螺纹框(10),所述螺纹框(10)远离双轴电机(8)的一侧贯穿壳体(7)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螺纹框(10)的底部且远离双轴电机(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腿(11),所述支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12),所述壳体(7)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起重机本体(13),所述起重机本体(13)的底部通过吊索(14)固定连接有吊钩(15),壳体(7)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框(16),所述U型框(16)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通过活动轴(17)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轴(1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轮(18),所述滑轮(18)的顶部与安装板(1)的底部相互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安装螺栓(2),所述安装板(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块(4),所述滑槽(3)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与滑块(4)相互配合使用的挡块(5),所述滑块(4)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部贯穿滑槽(3)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壳体(7),所述壳体(7)内壁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8),所述双轴电机(8)左右两侧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螺纹框(10),所述螺纹框(10)远离双轴电机(8)的一侧贯穿壳体(7)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螺纹框(10)的底部且远离双轴电机(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腿(11),所述支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12),所述壳体(7)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起重机本体(13),所述起重机本体(13)的底部通过吊索(14)固定连接有吊钩(15),壳体(7)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框(16),所述U型框(16)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通过活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超唐锐张超魏外德张宇越科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大交通安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