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台车护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422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台车护栏结构,包括台车本体,在所述台车本体左右两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操作台,在所述台车本体的上部形成有第二操作台,所述台车本体的底部与第一操作台之间以及第一操作台与第二操作台之间通过爬梯相连接,在所述爬梯的两侧以及第一操作台、第二操作台的周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若干防护单体以及连接在相邻防护单体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操作台、第二操作台或爬梯相连接。其显著效果是:安装使用更方便、更省时省力、效率更高;后期维护便利性更好。后期维护便利性更好。后期维护便利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台车护栏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到隧道台车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台车护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盾构技术的日益成熟,隧道、地铁等施工作业领域大量引入盾构施工法。盾构机在隧道内一次施工完成后,为保证工程质量常需要对已完成的管片进行修补及二次手工嵌缝等作业。考虑到隧道的特殊结构,在施工时常借助作业平台或常规台车进行隧道中上部位置的作业。
[0003]但是,普通台车缺乏必备的安全防坠落保护结构,使得作业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目前防护栏在操作平台上安装时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安装过程费时费力,同时当防护栏损坏而需要更换时,拆装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台车护栏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既能够对台车进行安全防护,还能够便于安装和拆卸更换。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隧道台车护栏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台车本体,在所述台车本体左右两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操作台,在所述台车本体的上部形成有第二操作台,所述台车本体的底部与第一操作台之间以及第一操作台与第二操作台之间通过爬梯相连接,在所述爬梯的两侧以及第一操作台、第二操作台的周侧设置有防护机构;
[0007]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若干防护单体以及连接在相邻防护单体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操作台、第二操作台或爬梯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单体包括分设于两侧的立杆以及连接在两侧立杆之间的若干横杆,在所述立杆上固定有若干用于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的连接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横杆连接于所述立杆的中部与上部,在两根相邻横杆之间设置有安全网。
[0010]进一步的,在两根所述立杆之间还设置有挡脚板,所述挡脚板连接于所述立杆的下部。
[0011]进一步的,在所述挡脚板与较下侧的所述横杆之间设置有所述安全网。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杆、横杆以及挡脚板上喷涂有红白标识带。
[0013]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本防护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在使用时可以预制防护单体,到现场后再通过连接杆进行安装,安装使用更方便、更省时省力、效率更高;同时若损坏需要更换时,仅需对损坏的防护单体进行更换,拆装方便,后期维护便利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爬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

图3所示,一种隧道台车护栏结构,包括台车本体1,在所述台车本体1左右两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操作台2,在所述台车本体1的上部形成有第二操作台3,所述台车本体1的底部与第一操作台2之间以及第一操作台2与第二操作台3之间通过爬梯4相连接,在所述爬梯4的两侧以及第一操作台2、第二操作台3的周侧设置有防护机构5。
[0019]本例中,所述防护机构5包括若干防护单体51以及连接在相邻防护单体51之间的连接杆52,所述连接杆5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操作台2、第二操作台3或爬梯4相连接。
[0020]如图2所示,所述防护单体51包括分设于两侧的立杆511以及连接在两侧立杆511之间的若干横杆512,在所述立杆511上固定有若干用于与所述连接杆52相连接的连接块513,所述横杆512连接于所述立杆511的中部与上部,在两根相邻横杆512之间设置有安全网514,在两根所述立杆511之间还设置有挡脚板515,所述挡脚板515连接于所述立杆511的下部,在所述挡脚板515与较下侧的所述横杆512之间设置有所述安全网514。
[0021]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杆52、横杆512以及挡脚板515上喷涂有红白标识带,以使得防护结构带有更标的警示作用,进而提高防护效果。
[0022]具体实施时,所述防护单体51与连接杆52的高度不小于1米,所述防护单体51的宽度为1~3米。所述挡脚板515采用2mm钢板,所述立杆511、横杆512以及连接杆52采用Φ48*3.5mm钢管制成。所述爬梯4采用槽钢骨架,宽度不小于0.5米,踏步宽度不小于0.4米。
[0023]本实施例所述的防护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在使用时可以预制防护单体51,到现场后再通过连接杆52进行安装,安装使用更方便、更省时省力、效率更高;同时若损坏需要更换时,仅需对损坏的防护单体51进行更换,拆装方便,后期维护便利性更好。
[0024]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台车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本体,在所述台车本体左右两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操作台,在所述台车本体的上部形成有第二操作台,所述台车本体的底部与第一操作台之间以及第一操作台与第二操作台之间通过爬梯相连接,在所述爬梯的两侧以及第一操作台、第二操作台的周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若干防护单体以及连接在相邻防护单体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操作台、第二操作台或爬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台车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单体包括分设于两侧的立杆以及连接在两侧立杆之间的若干横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毅周鸿陶超程丁杰唐锐黄静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大交通安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