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氮气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1619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包括液氮储藏罐、输送管、氮气复热器、隔膜压缩机组、氮气缓冲罐和低压输送管,液氮储藏罐放气端与输送管一端连接,输送管上依次连接有放空管、氮气复热器、隔膜压缩机组和氮气缓冲罐。氮气缓冲罐的循环进气端与循环出气端均与低压输送管连通。第一控制阀位于放空管与液氮储藏罐之间。输送管上设置有进口阀,进口阀位于放空管和氮气复热器之间。输送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第四控制阀位于隔膜压缩机组和氮气缓冲罐之间,放空管上设置有放空阀。解决了现有工业生产中,由于未设置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导致日常使用中一部分原料随着放空气体排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Exhaust Nitrogen Recovery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esource recovery and reuse, in particular to the exhaust nitrogen recovery system, which includes liquid nitrogen storage tank, conveyor pipe, nitrogen reheater, diaphragm compressor unit, nitrogen buffer tank and low-pressure conveyor pipe. The exhaust end of liquid nitrogen storage tank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conveyor pipe, and the conveyor pipe is success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exhaust pipe, nitrogen reheater, diaphragm compressor unit and nitrogen buffer tank. \u3002 The circulating inlet end and the circulating outlet end of the nitrogen buffer tank are connected with the low pressure conveyor pipe. The first control valv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emptying pipe and the liquid nitrogen storage tank. An inlet valve is arranged on the conveyor pipe, and the inlet valv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vent pipe and the nitrogen reheater. A fourth control valve is arranged on the conveyor pipe, the fourth control valv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diaphragm compressor group and the nitrogen buffer tank, and an emptying valve is arranged on the emptying pipe. In the existing industrial production, because there is no exhaust nitrogen recovery system, some raw materials in daily use are discharged with the exhaust air, resulting in a certain waste of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空氮气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资源回收再利用
,具体涉及是放空氮气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氮气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用处极大,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体、灯泡填充气体、车胎内充气、化工行业合成氨、树脂、橡胶等,工业生产中通过液氮储藏进行储藏,但是在环境温度20℃下,以3000m3储罐为例,日蒸发率为0.194%、5.82m3液氮,管道输送日蒸发率为12.65%、6.07m3液氮,这些原料均通过放空管进行放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工业生产中,由于未设置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导致日常使用中一部分原料随着放空气体排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放空氮气回收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包括液氮储藏罐、输送管、氮气复热器、隔膜压缩机组、氮气缓冲罐和低压输送管,液氮储藏罐放气端与输送管一端连接,输送管上依次连接有放空管、氮气复热器、隔膜压缩机组和氮气缓冲罐。氮气缓冲罐的循环进气端与循环出气端均与低压输送管连通。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位于放空管与液氮储藏罐之间。输送管上设置有进口阀,进口阀位于放空管和氮气复热器之间。输送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第四控制阀位于隔膜压缩机组和氮气缓冲罐之间,放空管上设置有放空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输送管、氮气复热器、隔膜压缩机组和氮气缓冲罐,将需要放空的气体导入输送管中,通过氮气复热器加热,使之温度达到450℃左右,然后通过隔膜压缩机组的压缩后输送至氮气缓冲罐中进行暂存,将放空氮气实现回收再利用。同时,氮气缓冲罐的循环进气端与循环出气端均与低压输送管连通,将暂存的回收放空氮气输送至低压输送管内,能够大幅提高低压输送管内的压力,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最后,设置第一控制阀、进口阀、第四控制阀和放空阀,输送管与放空管实现可控,当出现特殊情况,氮气不能完全回收时,可以开启放空阀,将一部分气体从放空管排出,降低整个系统的负担。通过设置液氮储藏罐、输送管、氮气复热器、隔膜压缩机组、氮气缓冲罐和低压输送管,现有工业生产中,由于未设置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导致日常使用中一部分原料随着放空气体排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的问题。进一步的,氮气复热器为圆柱结构,氮气复热器内设置有电加热片和加热管,加热管的始端与末端均与输送管连接,电加热片贴附在氮气复热器内壁上,相邻的电加热片间距相等。可选的,加热管呈蛇形结构,且加热管的始端与末端位于同一平面。可选的,氮气复热器内填充有导热珠,氮气复热器顶部设置有上封口,氮气复热器底部设置有下封口。可选的,导热珠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导热钢球。可选的,导热珠为氧化铝陶瓷材质制成的导热瓷球。可选的,氮气复热器外壁包裹有石棉保温层。可选的,隔膜压缩机组包括第一隔膜压缩机和第二隔膜压缩机,第一隔膜压缩机和第二隔膜压缩机并联在输送管上,第一隔膜压缩机的进气端设置有第六控制阀,第二隔膜压缩机的进气端设置有第五控制阀。进一步的,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位于第一控制阀与液氮储藏罐之间,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第二支管位于第四控制阀与隔膜压缩机组之间,第二支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1、通过设置输送管、氮气复热器、隔膜压缩机组和氮气缓冲罐,将需要放空的气体导入输送管中,通过氮气复热器加热,使之温度达到450℃左右,然后通过隔膜压缩机组的压缩后输送至氮气缓冲罐中进行暂存,将放空氮气实现回收再利用。2、氮气缓冲罐的循环进气端与循环出气端均与低压输送管连通,将暂存的回收放空氮气输送至低压输送管内,能够大幅提高低压输送管内的压力,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3、设置第一控制阀、进口阀、第四控制阀和放空阀,输送管与放空管实现可控,当出现特殊情况,氮气不能完全回收时,可以开启放空阀,将一部分气体从放空管排出,降低整个系统的负担。4、通过设置液氮储藏罐、输送管、氮气复热器、隔膜压缩机组、氮气缓冲罐和低压输送管,现有工业生产中,由于未设置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导致日常使用中一部分原料随着放空气体排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放空氮气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放空氮气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氮气复热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氮气复热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为液氮储藏罐、2为输送管、3为氮气复热器、4为隔膜压缩机组、401为第一隔膜压缩机、402为第二隔膜压缩机、5为氮气缓冲罐、6为第一支管、7为放空管、8为第二支管、9为低压输送管、10为第二控制阀、11为第一控制阀、12为放空阀、13为进口阀、14为第三控制阀、15为第四控制阀、16为第五控制阀、17为第六控制阀、18为石棉保温层、19为加热管、20为电加热片、21为上封口、22为下封口、23为导热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保护内容。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包括液氮储藏罐1、输送管2、氮气复热器3、隔膜压缩机组4、氮气缓冲罐5和低压输送管9,液氮储藏罐1放气端与输送管2一端连接,输送管2上依次连接有放空管7、氮气复热器3、隔膜压缩机组4和氮气缓冲罐5。氮气缓冲罐5的循环进气端与循环出气端均与低压输送管9连通。输送管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第一控制阀11位于放空管7与液氮储藏罐1之间。输送管2上设置有进口阀13,进口阀13位于放空管7和氮气复热器3之间。输送管2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15,第四控制阀15位于隔膜压缩机组4和氮气缓冲罐5之间,放空管7上设置有放空阀12。使用中,设置输送管、氮气复热器、隔膜压缩机组和氮气缓冲罐,将需要放空的气体导入输送管中,通过氮气复热器加热,使之温度达到450℃左右,然后通过隔膜压缩机组的压缩后输送至氮气缓冲罐中进行暂存,将放空氮气实现回收再利用。氮气缓冲罐的循环进气端与循环出气端均与低压输送管连通,将暂存的回收放空氮气输送至低压输送管内,能够大幅提高低压输送管内的压力,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设置第一控制阀、进口阀、第四控制阀和放空阀,输送管与放空管实现可控,当出现特殊情况,氮气不能完全回收时,可以开启放空阀,将一部分气体从放空管排出,降低整个系统的负担。通过设置液氮储藏罐、输送管、氮气复热器、隔膜压缩机组、氮气缓冲罐和低压输送管,现有工业生产中,由于未设置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导致日常使用中一部分原料随着放空气体排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如图3和图4所示,氮气复热器3为圆柱结构,氮气复热器3内设置有电加热片20和加热管19,加热管19的始端与末端均与输送管2连接,电加热片20贴附在氮气复热器3内壁上,相邻的电加热片20间距相等。使用中,氮气从输送管进入加热管中,加热管在电加热片的加热下,管内氮气温度大幅度提升,便于后续制成使用。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2,加热管19呈蛇形结构,且加热管19的始端与末端位于同一平面。使用中,通过将加热管设置为蛇形结构,能够有效增加加热管在氮气复热器中的输送距离,能够提高氮气最终吸热量,确保达到合适的复热温度,同时将加热管始端与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氮储藏罐(1)、输送管(2)、氮气复热器(3)、隔膜压缩机组(4)、氮气缓冲罐(5)和低压输送管(9),所述液氮储藏罐(1)放气端与输送管(2)一端连接,所述输送管(2)上依次连接有放空管(7)、氮气复热器(3)、隔膜压缩机组(4)和氮气缓冲罐(5);所述氮气缓冲罐(5)的循环进气端与循环出气端均与低压输送管(9)连通;所述输送管(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第一控制阀(11)位于放空管(7)与液氮储藏罐(1)之间;所述输送管(2)上设置有进口阀(13),进口阀(13)位于放空管(7)和氮气复热器(3)之间;所述输送管(2)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15),第四控制阀(15)位于隔膜压缩机组(4)和氮气缓冲罐(5)之间;所述放空管(7)上设置有放空阀(12)。

【技术特征摘要】
1.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氮储藏罐(1)、输送管(2)、氮气复热器(3)、隔膜压缩机组(4)、氮气缓冲罐(5)和低压输送管(9),所述液氮储藏罐(1)放气端与输送管(2)一端连接,所述输送管(2)上依次连接有放空管(7)、氮气复热器(3)、隔膜压缩机组(4)和氮气缓冲罐(5);所述氮气缓冲罐(5)的循环进气端与循环出气端均与低压输送管(9)连通;所述输送管(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第一控制阀(11)位于放空管(7)与液氮储藏罐(1)之间;所述输送管(2)上设置有进口阀(13),进口阀(13)位于放空管(7)和氮气复热器(3)之间;所述输送管(2)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15),第四控制阀(15)位于隔膜压缩机组(4)和氮气缓冲罐(5)之间;所述放空管(7)上设置有放空阀(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复热器(3)为圆柱结构,氮气复热器(3)内设置有电加热片(20)和加热管(19),所述加热管(19)的始端与末端均与输送管(2)连接,所述电加热片(20)贴附在氮气复热器(3)内壁上,相邻的电加热片(20)间距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空氮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9)呈蛇形结构,且加热管(19)的始端与末端位于同一平面。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学诗曾凯王世国杨建卢勤斌胡显波林高雁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天化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