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阀及电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157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路阀及电控系统,多路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中,第一进油回路的第一进油口设置旁通溢流阀,分成两路:一路首联设置第一联直线行走阀,并通过第一联直线行走阀A口到第二工作联;另一路下面并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尾联设置有第一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第二进油回路与第一进油回路共用同一旁通溢流阀;第二进油回路分成两路:一路直接连接第二阀体的第六工作联,另外一路通过第一联直线行走阀B口到第二阀体并联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第二阀体尾联设置有第二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执行机构更加协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路阀及电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涉及一种电控正流量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多路阀及电控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程、建筑、矿山、等行业的移动液压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执行机构相互协调运动,为此形成了移动液压机械不同类型的控制系统。目前的负载敏感系统多采用次级压力补偿系统,负载反馈信号在工作联开启后反馈工作油口压力至补偿阀和主泵,从而改变泵的摆角,从系统反馈传递上有一定的延迟。负载敏感系统在工作中,易受到负载突变而引起执行机构抖动。负载敏感系统采用的压力补偿结构使阀体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大。目前的负流量系统采用旁通回路反馈压力至主泵摆角控制机构,负反馈压力在工作联开启后逐渐变小,从而改变主泵的摆角,从系统反馈传递上有一定的延迟。负流量在重载工作时易造成压力高端运动速度慢,使执行机构运动不协调。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目前采用的负载敏感系统和负流量系统在应用上大都存在以下问题:(1)主泵接收到的信号大多滞后于阀,使系统的响应较慢。(2)反馈信号均与负载通道连通,易造成负载压力波动引起主泵排量发生变化。(3)重载挖掘时,负流量系统流量往往多流向负载低侧,造成高负载执行机构运动慢。而目前采用的液控正流量也都存在以下问题:(1)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先导压力信号需经过控制器处理再输出控制泵的排量,整个过程使系统的响应较慢。(2)采用的液控工作联多为负反馈结构工作联,在中位时通过各个工作联芯的负反馈通道进行卸荷,但控制过程中主泵的压力卸荷受阀杆位置开口度影响不能及时卸荷,易引起换向冲击。(3)采用的电控工作联多集成优先阀及逻辑回路压力检测,压力开关易受到逻辑回路切换而损坏,使系统的可靠性降低。(4)双阀芯控制时很难加入控制算法,较难实现执行机构在单动作或复合动作的启动平稳性。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路阀及电控系统。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包括旁通溢流阀、第一联直线行走阀、第二工作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第一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六工作联、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第二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第一进油回路的第一进油口设置旁通溢流阀,经旁通溢流阀内部流道分成两路:一路首联设置第一联直线行走阀,并通过第一联直线行走阀A口到第二工作联;另一路下面并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尾联设置有第一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起着第一阀体压力卸荷功能;第二进油回路与第一进油回路共用同一旁通溢流阀;第二进油回路分成两路:一路直接连接第二阀体的第六工作联,另外一路通过第一联直线行走阀B口到第二阀体并联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尾联设置有第二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起着第二阀体压力卸荷功能;所述第一联直线行走阀为一个两位四通方向阀;所述第二工作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均采用闭中心中位机能,均包括一个三位四通比例方向阀;所述第六工作联采用闭中心中位机能的三位四通比例方向阀或者开中心中位机能的三位六通比例换向阀。进一步的,当所述第六工作联采用开中心中位机能的三位六通比例换向阀,所述第六工作联的开中心油路与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的进油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旁通溢流阀的进口与第一进油回路的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回路的第二进油口均连接,旁通溢流阀的回油口与总回油口连通;更优选的,第一进油口进油旁通与旁通溢流阀之间设置单向阀,第二进油口进油旁通与旁通溢流阀之间设置单向阀。所述的第一联直线行走阀进口与第一进油回路的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回路的第二进油口均连接,出口A与第二工作联进口连接,出口B与第二阀体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的进口连接。进一步的,在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与第一进油回路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在第七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与第二进油回路之间分别设置有第四单向阀、第五单向阀、第六单向阀;用于防止执行机构油液反流到别的执行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工作联还包括第一保持阀、第一逻辑控制阀、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所述的第一保持阀进口与第三工作联B口连接,出口与执行机构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的第一逻辑控制阀进口与第一保持阀的反馈口连接,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所述的第一溢流阀进口与第一保持阀出口并联,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溢流阀进口与第三工作联工作油口A并联,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工作联还包括第三溢流阀、第四溢流阀;所述的第三溢流阀进口与第四工作联工作油口A并联,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所述的第四溢流阀进口与第四工作联工作油口B并联,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工作联包括第二保持阀、第二逻辑控制阀、第五溢流阀;所述的第二保持阀,进口与第五工作联A口连接,出口与执行机构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的第二逻辑控制阀进口与第二保持阀的反馈口连接,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所述的第五溢流阀进口与第二保持阀出口并联,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十工作联还包括第三逻辑控制阀、第六溢流阀,用于起油缸安全保护和防吸空功能;所述第三逻辑控制阀进口与第十工作联的回油口连接,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控制口与第十工作联的A口连接;所述的第六溢流阀进口与第十工作联工作油口A并联,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设置有合流通道;所述的合流通道为:第八工作联B口与第四工作联进口前的第二单向阀连通;第八工作联A口与第三工作联B口连通;第十工作联B口与第五工作联A口连通;第十工作联A口与第五工作联B口连通;当铲斗合流激活时,第二主泵油液通过第八工作联右位换向将油液供至第四工作联的进口;当动臂上升激活时,第二主泵油液通过第八工作联左位换向将油液供到第三工作联的工作油口;当斗杆外摆激活时,第二主泵油液通过第十工作联左位换向将油液供至第五工作联的工作油口;当斗杆内收激活时,第一主泵油液通过第五工作联左位换向将第一主泵油液供至第十工作联的工作油口。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多路阀。进一步的,所述电控系统分为上车工作系统和下车行走系统,上车工作系统包括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下车行走系统包括第二工作联、第六工作联;第一阀体第一进油回路在尾联设置第一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在中位时第一阀体第一进油回路卸荷;第二阀体第二进油回路在尾联设置第二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在中位时第二阀体第二进油回路卸荷;第三工作联的工作油口B设置第一保持阀,第三工作联中位时第一保持阀常闭,第三工作联左位激活时,通过第一进油回路压力反馈至第一保持阀一端使第一保持阀切换至常开位置,油液进入到执行机构工作口;第三工作联右位激活时通过电信号激活第一逻辑控制阀,使第一保持阀的一端压力通过阻尼卸荷到回油路,第一保持阀切换到常开位置,执行机构油液通过第三工作联流向总回油口;第五工作联的工作油口A设置第二保持阀,第五工作联中位时第二保持阀常闭,第三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包括旁通溢流阀、第一联直线行走阀、第二工作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第一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六工作联、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第二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第一进油回路的第一进油口设置旁通溢流阀,第一进油回路分成两路:一路首联设置第一联直线行走阀,并通过第一联直线行走阀 A口到第二工作联;另一路下面并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尾联设置有第一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第二进油回路与第一进油回路共用同一旁通溢流阀;第二进油回路分成两路:一路首联设置第二阀体的第六工作联,另外一路通过第一联直线行走阀 B口到第二阀体并联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尾联设置有第二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所述第一联直线行走阀为一个两位四通方向阀;所述第二工作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均采用闭中心中位机能,均包括一个三位四通比例方向阀;所述第六工作联采用闭中心中位机能的三位四通比例方向阀或者开中心中位机能的三位六通比例换向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包括旁通溢流阀、第一联直线行走阀、第二工作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第一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六工作联、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第二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第一进油回路的第一进油口设置旁通溢流阀,第一进油回路分成两路:一路首联设置第一联直线行走阀,并通过第一联直线行走阀A口到第二工作联;另一路下面并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尾联设置有第一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第二进油回路与第一进油回路共用同一旁通溢流阀;第二进油回路分成两路:一路首联设置第二阀体的第六工作联,另外一路通过第一联直线行走阀B口到第二阀体并联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尾联设置有第二旁通比例中位卸荷阀;所述第一联直线行走阀为一个两位四通方向阀;所述第二工作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均采用闭中心中位机能,均包括一个三位四通比例方向阀;所述第六工作联采用闭中心中位机能的三位四通比例方向阀或者开中心中位机能的三位六通比例换向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工作联采用开中心中位机能的三位六通比例换向阀,所述第六工作联的开中心油路与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的进油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旁通溢流阀的进口与第一进油回路的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回路的第二进油口均连接,旁通溢流阀的回油口与总回油口连通;所述的第一联直线行走阀进口与第一进油回路的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回路的第二进油口均连接,出口A与第二工作联进口连接,出口B与第二阀体第七工作联、第八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的进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与第一进油回路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在第七工作联、第九工作联、第十工作联与第二进油回路之间分别设置有第四单向阀、第五单向阀、第六单向阀;用于防止执行机构油液反流到别的执行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工作联还包括第一保持阀、第一逻辑控制阀、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所述的第一保持阀进口与第三工作联B口连接,出口与执行机构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的第一逻辑控制阀进口与第一保持阀的反馈口连接,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所述的第一溢流阀进口与第一保持阀出口并联,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溢流阀进口与第三工作联工作油口A并联,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工作联具有第三溢流阀、第四溢流阀;所述的第三溢流阀进口与第四工作联工作油口A并联,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所述的第四溢流阀进口与第四工作联工作油口B并联,出口与总回油口连通;和/或,所述第五工作联包括第二保持阀、第二逻辑控制阀、第五溢流阀;所述的第二保持阀,进口与第五工作联A口连接,出口与执行机构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的第二逻辑控制阀进口与第二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水聪孙辉殷马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