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9791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栽培所用按质量百分比计,固体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棉籽壳80%‑100%,玉米芯0%‑20%,麦麸0%‑20%,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包含以下组分:银耳废菌糠粉末0.045%‑0.055%、葡萄糖1.8%‑2.2%、酵母提取粉0.15%‑0.25%,余量为水,各组分之和为100%,pH自然;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之间按质量比为1:1.4‑1:1.6的比例混合。采用本培养基栽培的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具有生长周期短、品质高等特点并且本培养基制作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工厂化。

A method of cultivating ciliated crude fungi with Tremella fuciformis chaf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ciliated crude fungi by using Tremella fungus chaff,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technology. The solid medium for cultivation of this method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cottonseed hull 80%100%, corncob 0%20%, wheat bran 0%20%, and the sum of the mass percentages of each component is 100%. The nutrient liquid medium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Tremella fuciformis waste bran powder 0.045%0.055%, glucose 1.8%2.2%, yeast extract powder 0.15%0.25%, and the remainder is water. The ratio of solid medium to liquid medium was 1:1.4 to 1:1.6. The fruiting bodies of ciliated crude fungi cultivated in this medium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growth cycle and high quality, and the medium is simple to make, low cost, easy to operate and easy to realize industria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粗毛纤孔菌(Inonotushispidus)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锈革孔菌目(Hvmenoc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纤孔菌属(Inonotus)。粗毛纤孔菌是兼性腐生菌,以寄生为主,其在东北地区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等胃病,在新疆南部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疑难疾病,主要用该菌的煎剂治疗各种癌症、糖尿病、痛风、关节炎等。据报道该菌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70%,该菌还有止血、祛风等药用功能。粗毛纤孔菌的药用价值已吸引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而国内对其栽培技术却没有一直较大的突破。传统粗毛纤孔菌的栽培多采用固体菌种接种,覆土栽培,其生长周期可达一年,不利于工厂化、自动化生产;栽培培养基的选择多以段木为主,制作麻烦、成本高。在菌-林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段木覆土栽培对资源环境的极大消耗致使其已不能较好应用于粗毛纤孔菌的工厂化栽培。传统农业下脚料作为粗毛纤孔菌的栽培基质,发菌速度慢,栽培周期长,栽培基质中添加含有银耳菌糠的营养液可缩短发菌时间,进一步缩短栽培周期。银耳菌糠是栽培银耳后的废渣,含有的大量小分子肽类和氨基酸类可为粗毛纤孔菌菌丝生长阶段提供丰富的营养,较之传统栽培模式可大大缩短菌丝发菌时间,达到缩短栽培周期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该方法栽培粗毛纤孔菌的品质高、周期短,生产加工成本低,生物转化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培养基包括固体培养基原料和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固体培养基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棉籽壳80%-100%,玉米芯0%-20%,麦麸0%-20%,固体原料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银耳废菌糠粉末0.045%-0.055%、葡萄糖1.8%-2.2%、酵母提取粉0.15%-0.25%,余量为水,各组分之和为100%,pH自然;固体培养基原料与液体培养基原料之间按质量比为1:1.4-1:1.6的比例混合。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的配制:按照上述营养液配方称银耳废菌糠粉末、取葡萄糖、酵母提取粉,充分溶解于水中制成营养液;(2)培养基的制备:按比例称取棉籽壳、玉米芯、麦麸,再按固体培养基原料与液体培养基原料之间的质量比1:1.4-1:1.6加入上述配制好的营养液,混合均匀待营养液充分被吸收后分装至栽培瓶中,于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60min,取出备用;(3)接种:采用粗毛纤孔菌液体菌种进行接种,先将菌丝形态良好的粗毛纤孔菌液体菌种用无菌水按1:1稀释,再用移液器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培养基中,接种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20%;(4)发菌:将接种后的培养基转移到避光的发菌室,控制温度24℃-26℃,培养15d菌丝长满基质三分之二时,进行出菇管理;(5)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栽培瓶转移到菇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5%,散射光照射,控制温度在18℃-26℃,昼夜温差在6℃之内;(6)采收:当子实体生长基本停止,菇瓣颜色转至深黄色时,为采收适期。步骤(3)中粗毛纤孔菌液体菌种的制备: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种三块直径为0.5cm粗毛纤孔菌菌饼于PDA液体培养基中,25℃,160rpm摇床培养7天。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粗毛纤孔菌的培养基营养配比合理,液体菌种接种,发菌速度快,栽培周期短。银耳菌糠是栽培银耳后的废渣,含有大量的小分子肽类和氨基酸类可为粗毛纤孔菌菌丝生长阶段提供丰富的营养,采用添加银耳菌糠营养液的培养基栽培的粗毛纤孔菌从接种到菌丝长满培养基只需15天,栽培周期的缩短,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本专利技术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工艺流程简单,便于进行工厂化栽培。采用银耳菌糠营养液按比例加入栽培料,封口灭菌,操作简单。该法栽培粗毛纤孔菌较之传统的段木覆土栽培模式,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3、棉籽壳属于农业下脚料,银耳菌糠均属于食用菌栽培下脚料,对这些资源的整合利用,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也带来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子实体生长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培养基包括固体培养基原料和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固体培养基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棉籽壳100%;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银耳废菌糠粉末0.045%、葡萄糖1.8%、酵母提取粉0.15%,余量为水,各组分之和为100%,pH自然;固体培养基原料与液体培养基原料之间按质量比为1:1.4的比例混合。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营养液配制:按照上述营养液配方称取银耳菌糠、葡萄糖、酵母提取粉充分溶解于水中制成营养液。(2)培养基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棉籽壳,再按固体培养基原料与液体培养基原料之间的质量比1:1.4加入上述配制好的营养液,混合均匀待营养液充分被吸收后分装至栽培瓶中,将栽培瓶于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取出备用;(3)接种:采用粗毛纤孔菌液体菌种进行接种,先将菌丝形态良好的粗毛纤孔菌液体菌种用无菌水按1:1稀释,再用移液器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培养基中,接种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20%。(4)发菌:将接种后的培养基转移到避光的发菌室,控制温度24℃-26℃,培养15d,菌丝长满基质三分之二时,进行出菇管理。(5)出菇管理:将栽培瓶转移到菇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5%,散射光照射,控制温度在18℃-24℃,昼夜温差在6℃之内。(6)采收:当子实体生长基本停止,菇瓣颜色转至深黄色时,为采收适期。步骤(3)中粗毛纤孔菌液体菌种的制备: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种三块直径为0.5cm粗毛纤孔菌菌饼于PDA液体培养基中,25℃,160rpm摇床培养7天。本实施例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子实体的生长情况见图1。实施例2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培养基包括固体培养基原料和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固体培养基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棉籽壳80%,玉米芯20%,固体原料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银耳废菌糠粉末0.055%、葡萄糖2.2%、酵母提取粉0.25%,余量为水,各组分之和为100%,pH自然;固体培养基原料与液体培养基原料之间按质量比为1:1.6的比例混合。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营养液配制:按照上述营养液配方称取银耳废菌糠粉末、葡萄糖、酵母提取粉充分溶解于水中制成营养液。(2)培养基的制备:按比例称取一定量的棉籽壳和玉米芯,再按固体培养基原料与液体培养基原料之间的质量比1:1.6加入上述配制好的营养液,混合均匀待营养液充分被吸收后分装至栽培瓶中,将栽培瓶于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取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包括固体培养基原料和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固体培养基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棉籽壳80%‑100%,玉米芯0%‑20%,麦麸0%‑20%,固体原料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银耳废菌糠粉末0.045%‑0.055%、葡萄糖1.8%‑2.2% 、酵母提取粉0.15%‑0.25%,余量为水,各组分之和为100%,pH自然;固体培养基原料与液体培养基原料之间按质量比为1:1.4‑1:1.6的比例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包括固体培养基原料和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固体培养基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棉籽壳80%-100%,玉米芯0%-20%,麦麸0%-20%,固体原料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银耳废菌糠粉末0.045%-0.055%、葡萄糖1.8%-2.2%、酵母提取粉0.15%-0.25%,余量为水,各组分之和为100%,pH自然;固体培养基原料与液体培养基原料之间按质量比为1:1.4-1:1.6的比例混合。2.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培养基制备、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和采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银耳菌糠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下:(1)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原料的配制:按营养液配方称取银耳菌糠、葡萄糖、酵母提取粉,充分溶解于水中制成营养液;(2)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俊生刘鑫任亚倩吴小平郑明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