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阻隔部件及具备振动阻隔部件的不平衡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9593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振动阻隔部件,设置于由具有叶轮和旋转轴的旋转体及收容可旋转地支承旋转体的轴承的轴承壳体构成的机芯、与相对于轴承壳体沿轴向推压的叶轮侧壳体之间,其中,具备:环状的外环部,其具有以与叶轮侧壳体抵接的方式构成的叶轮侧抵接面;环状的内环部,其在相对于外环部具有间隙地设置于外环部的内侧,并且具有以与轴承壳体抵接的方式构成的轴承侧抵接面;可弹性变形的柔性支承部,其在外环部与内环部之间将外环部和内环部连接。

Unbalance Detection Device for Vibration Barrier Components and Vibration Barrier Componen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ibration barrier component,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a machine core consisting of a rotating body with impeller and a rotating shaft and a bearing housing containing a rotating bearing supporting the rotating body, and an impeller side shell pushed along the axis relative to the bearing shell, in which a ring outer ring has an impeller side joint surface formed by joining the impeller side shell. The inner ring part of the ring is gapp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outer ring relative to the outer ring part, and has a bearing side joint surface formed by the way of joint with the bearing shell; the flexible supporting part with elastic deformation connects the outer ring part and the inner ring part between the outer ring part and the inner r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振动阻隔部件及具备振动阻隔部件的不平衡检测装置
本公开涉及振动阻隔部件,其设置于机芯与叶轮侧壳体之间,所述机芯由具有叶轮和旋转轴的旋转体及收容可旋转地支承上述旋转体的轴承的轴承壳体构成,所述叶轮侧壳体沿轴向朝所述轴承壳体被推压。
技术介绍
作为涡轮增压器的核心零件的机芯,在其组装后进行构成机芯的旋转体的平衡作业(例如,专利文献1~2)。该平衡作业是一连串的作业,包括在使旋转体旋转的状态下检测旋转体的不平衡的不平衡检测作业,并在检测到旋转体的不平衡时,通过稍微切削旋转体的一部分等而使旋转体平衡。通过在制造时进行旋转体的平衡作业,试图防止在发动机运转时高速旋转的旋转体的不平衡引起的旋转时的振动及伴随振动的噪声、破损等。具体而言,在不平衡检测作业中,利用不平衡检测装置支撑(固定)机芯,并向压缩机叶轮等供给空气而使旋转体成为旋转状态,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检测因旋转体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旋转时的振动。基于由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振动信号和与此同时检测到的旋转体相位之间的关系,确定产生振动的旋转体相位。然后,为了平衡而切削旋转体,但切削的质量(单位重量)和与之相随的振动大小等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效果矢量),已使用同一型号(产品)的机芯预先通过实验获取。然后,基于上述的振动信号、相位及效果矢量(实验结果),计算出包含最适合旋转体平衡的质量(重量)及位置的切削信息,基于切削信息切削旋转体。但是,不平衡检测装置例如使用两个壳体部件,一方面分别收容旋转体的涡轮叶轮或压缩机叶轮,另一方面从两侧支承轴承壳体。此时,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涡轮叶轮侧及压缩机叶轮侧各自的壳体部件经由固定杆利用螺栓相互固定的方式。在该螺栓固定方式中,每当将作业对象的机芯个体设置于不平衡检测装置时,需要进行螺栓的紧固作业,导致生产率降低。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公开有一种不平衡修正装置,其通过不进行螺栓固定而进行支承的夹持方式支承机芯的单侧,并且降低随着旋转体的旋转因不平衡检测装置侧所具有的固有振动数与旋转体的旋转频率一致而引起的共振的影响,可提高不平衡修正的精度。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2中,在通过夹持方式支承机芯时,壳体部件与机芯的轴承壳体直接接触。因此,旋转体旋转时的振动经由支承旋转体的轴承的轴承壳体被良好地传递到壳体部件。因此,用于检测旋转体旋转时的振动的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不是设置于机芯侧,而是设置于不平衡检测装置具有的壳体部件。根据该结构,将大量生产的机芯个体的每一个设置于不平衡检测装置时,不需要对每一个个体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在提供平衡作业中的传感器设置作业的效率的同时,可良好地检测出旋转体的振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50331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2328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从生产率方面考虑,通过夹持方式支承机芯要比螺栓固定方式有利。螺栓固定方式需要螺栓的紧固及卸下,作业时间及成本增加,因此,尤其是对于作为量产品的机芯,通过夹持方式支承更适合。但是,与螺栓固定方式相比,夹持方式并未利用螺栓牢固地紧固,相应地,支承机芯时的稳定性差。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直接接触的轴承壳体与壳体部件的接触方式(抵接方法)的不同对于旋转体旋转时的振动特性造成大的影响,如使前述的机芯侧与装置的共振的共振点发生变化等。例如,前述的效果矢量是在机芯的轴承壳体和壳体部件通过螺栓固定等在被稳定地支承的状态下取得的矢量,当因两部件的接触方法而导致振动特性改变时,平衡作业中的个体与效果矢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变得不适当,不仅难以精确地算出切削信息,而且导致作为次品进行处理等成品率的恶化。另外,在为了使与该效果矢量的对应关系变得适当而需要重新进行机芯向不平衡检测装置的支承(设置)的作业(再夹持)的情况下,会导致机芯的生产率降低。对于前述夹持方式的课题,还考虑过将轴承壳体夹持于两个壳体部件之间并进一步增大从两侧支承轴承壳体时的推压力(夹持力)的方法,结果,特别是在机芯的强度上,推压力的增大存在极限。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等想出了一种方法,为了充分抑制两者接触方法的不同引起的影响,在两个壳体部件各自与轴承壳体之间设置振动阻隔部件,实现两者的振动阻隔(传递振动的降低)。另外,想到这样的振动阻隔部件在夹持时受到较大的推压力,因此,从生产率、成本等方面考虑,其耐久性也是重要的。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进行机芯与叶轮侧壳体之间的振动阻隔且耐久性优异的振动阻隔部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振动阻隔部件,设置于机芯与叶轮侧壳体之间,所述机芯由旋转体和轴承壳体构成,所述旋转体具有叶轮和旋转轴,所述轴承壳体收容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体的轴承,所述叶轮侧壳体沿轴向朝所述轴承壳体被推压,所述振动阻隔部件具备:环状的外环部,具有以与所述叶轮侧壳体抵接的方式构成的叶轮侧抵接面;环状的内环部,以相对于所述外环部具有间隙的状态设置于所述外环部的内侧,并且具有以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方式构成的轴承侧抵接面;可弹性变形的柔性支承部,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内环部之间将所述外环部和所述内环部连接。根据上述(1)的结构,与叶轮侧壳体抵接的外环部和与轴承壳体(机芯)抵接的内环部经由可弹性变形的柔性支承部连接。并且,当叶轮侧壳体朝轴承壳体被推压时,通过柔性支承部弹性变形,轴承壳体和叶轮侧壳体沿着轴向上的不同方向移动。并且,当在该状态下使旋转体旋转时,柔性支承部沿着径向或轴向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充分地衰减(降低)欲从外环部向内环部传递的产生于叶轮侧壳体的振动或欲从内环部向外环部传递的旋转体的不平衡引起的旋转时的振动。由此,能够阻隔机芯与叶轮侧壳体之间的振动(传递的振动降低)。另外,具有上述结构的振动阻隔部件,即使不使用例如橡胶等弹性模量较低的材料,也具有充分的衰减效果。因此,通过用例如金属等具有较高强度的部件制造振动阻隔部件,能够提供耐久性优异的振动阻隔部件。(2)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1)的结构中,所述柔性支承部由如下部分构成:环状的环状板簧部,设置于所述间隙;外环侧连接部,将所述环状板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外环部进行连接;内环侧连接部,在与所述外环侧连接部连接的所述环状板簧部的部分在周向上不同的部分,将所述环状板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内环部进行连接。根据所述(2)的结构,能够利用将外环部和内环部相互连接的环状板簧部,形成可弹性变形的柔性支承部。(3)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2)的结构中,所述外环侧连接部及所述内环侧连接部分别位于通过所述内环部的中心线的同一第一直线上。根据所述(3)的结构,能够提供可确保对于将轴承壳体推向叶轮侧壳体的推压力的适当耐久性且对于传递至环状板簧部的振动进行适当的振动阻隔的振动阻隔部件。(4)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2)~(3)的结构中,通过所述内环部的中心和所述内环侧连接部的周向上的一端的一端侧直线与通过所述内环部的中心和所述内环侧连接部的周向上的另一端的另一端侧直线构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90度以下。根据所述(4)的结构,对于外环侧连接部及内环侧连接部,能够确保对于将轴承壳体推向叶轮侧壳体的推压力的适当耐久性。(5)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1)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阻隔部件,设置于机芯与叶轮侧壳体之间,所述机芯由旋转体和轴承壳体构成,所述旋转体具有叶轮和旋转轴,所述轴承壳体收容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体的轴承,所述叶轮侧壳体沿轴向朝所述轴承壳体被推压,所述振动阻隔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外环部,具有以与所述叶轮侧壳体抵接的方式构成的叶轮侧抵接面;环状的内环部,以相对于所述外环部具有间隙的状态设置于所述外环部的内侧,并且具有以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方式构成的轴承侧抵接面;可弹性变形的柔性支承部,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内环部之间将所述外环部和所述内环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07 JP 2016-2376491.一种振动阻隔部件,设置于机芯与叶轮侧壳体之间,所述机芯由旋转体和轴承壳体构成,所述旋转体具有叶轮和旋转轴,所述轴承壳体收容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体的轴承,所述叶轮侧壳体沿轴向朝所述轴承壳体被推压,所述振动阻隔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外环部,具有以与所述叶轮侧壳体抵接的方式构成的叶轮侧抵接面;环状的内环部,以相对于所述外环部具有间隙的状态设置于所述外环部的内侧,并且具有以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方式构成的轴承侧抵接面;可弹性变形的柔性支承部,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内环部之间将所述外环部和所述内环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阻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承部由如下部分构成:环状的环状板簧部,设置于所述间隙;外环侧连接部,将所述环状板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外环部进行连接;内环侧连接部,在与所述外环侧连接部连接的所述环状板簧部的部分在周向上不同的部分,将所述环状板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内环部进行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阻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侧连接部及所述内环侧连接部分别位于通过所述内环部的中心线的同一第一直线上。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振动阻隔部件,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内环部的中心和所述内环侧连接部的周向上的一端的一端侧直线与通过所述内环部的中心和所述内环侧连接部的周向上的另一端的另一端侧直线构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90度以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阻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承部具有多个波纹状板簧部,所述波纹状板簧部设置于所述间隙,并且包括沿着径向波纹状地弯折而成的要素波纹状板簧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阻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波纹状板簧部在所述间隙沿着周向等间隔地设置。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振动阻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波纹状板簧部各自具有多个要素波纹状板簧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阻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波纹状板簧部的数量为4,所述要素波纹状板簧部的数量为2。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振动阻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要素波纹状板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秀一山下胜也长井直之段本洋辅吉川翔大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