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电动卷机行程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955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在管状电动卷机领域的管状电动卷机行程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设置出与凹下的限位调节蜗杆卡槽形状配合的凸起结构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两个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装置本体(1)固定,限位装置本体(1)为平板状的长方体结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形状与上限位调节蜗杆卡槽(5)和下限位调节蜗杆卡槽(6)的结构相配合,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布置在限位装置本体平板(3)两侧。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将上下限位调节蜗杆卡住,形成互锁,确保上下限位调节蜗杆不会跑位,从而达到固定上下限位调节蜗杆相对位置的目的,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产品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管状电动巻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 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管状电动巻机主要用于巻闸门、巻闸窗、巻布帘、遮阳蓬等门、窗、帘的 电动开启和关闭。在管状电动巻机内部有一组高度限位机构,由限位调节蜗杆、 限位调节蜗轮、限位丝杆、限位齿轮、齿轴、碰块、微动开关、弹簧等零部件 组成。其中限位丝杆一根是左螺纹,另一根是右螺纹,分别控制巻门开启的上 限位置和关闭的下限位置。管状电动巻机安装调试时,用专用工具转动限位调 节蜗杆,与其垂直啮合的限位调节蜗杆和限位丝杆同时转动,旋合在限位丝杆 上的限位齿轮沿着限位丝杆作轴向运动。向前运动时压紧碰块,碰块再压迫微 动开关上的按钮使电机断电,达到限位目的。实际使用时,电机运转带动巻管 转动,安装在巻管内壁的限位套筒通过过渡齿轮和齿轴的传动,使与齿轴啮合 的限位齿轮沿限位丝杆作轴向运动。在设置好的上、下限位处会自动关闭电机, 达到限位目的。在这套机构中,由于蜗轮蜗杆都采用价格便宜、制造方便的塑 料件,且蜗轮是用斜齿轮替代,因此自锁性差,经常会出现限位调节蜗轮带动 限位调节蜗杆转动这样的逆向传动,就会改变已经设置好的上限位置或下限位 置,这就是通常所称的"跑位",跑位的出现会使巻门窗帘每次开启或关闭所停 靠的位置发生改变,甚至会将巻闸门、巻闸窗、巻布帘、遮阳蓬等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一种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将上下限位调节蜗杆卡住,形成互锁,确保 上下限位调节蜗杆不会跑位,从而达到固定上下限位调节蜗杆相对位置的目的。本使用新型为一种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 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设置出与凹下的限位调节蜗杆卡槽形状相配合的凸起结构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所述的与限位调节蜗杆卡槽数量相等的限位装置卡位 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装置本体固定。分别与上限位调节蜗杆卡槽和下限位调节蜗杆卡槽相配合的两个限位装置 卡位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装置本体固定。所述的限位装置本体设置为平板状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固定在限位装置本体平板上,其结构为凸起的杆 状结构。所述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的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其形状与上限位调节蜗杆 卡槽和下限位调节蜗杆卡槽的结构相配合。所述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布置在限位装置本体平板两侧,两个限位装置卡 位装置轴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与上限位调节蜗杆卡槽和下限位调节蜗杆卡槽中心 位置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采用塑料材料制作。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将上限位调节蜗杆和下限位调节蜗杆卡 住,形成互锁,确保上下限位调节蜗杆不会跑位,从而达到固定上下限位调节 蜗杆相对位置的目的,并且本技术的产品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 量生产。附图说明下面对本技术的说明书中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 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管状电动巻机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限位装置本体;2、限位装置卡位装置;3、限位装置本体平板;4、限位调节蜗杆;5、上限位调节蜗杆卡槽;6、下限位调节蜗杆卡槽;7、限位调节涡轮;8、管状电动巻机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 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 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是针对管状电动巻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行程限位"跑位"("跑 位"指的是巻门、窗、帘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所停靠的原设定好的上、下位置, 发生变化)现象的出现而设计的一种装置。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设置出与凹下的限位调节蜗杆卡槽形状 相配合的凸起结构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所述的与限位调节蜗杆卡槽数量相等 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装置本体1固定。分别与上限位调节蜗杆卡槽5和下限位调节蜗杆卡槽6相配合的两个限位 装置卡位装置2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装置本体1固定。所述的限位装置本体1设置为平板状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固定在限位装置本体平板3上,其结构为凸起 的杆状结构。所述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的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其形状与上限位调节蜗 杆卡槽5和下限位调节蜗杆卡槽6的结构相配合。所述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布置在限位装置本体平板3两侧,两个限位装 置卡位装置2轴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与上限位调节蜗杆卡槽5和下限位调节蜗杆 卡槽6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采用塑料材料制作。当管状电动巻机上下限位调节蜗杆4的位置设定好之后,用本技术的 行程限位装置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分别将上限位调节蜗杆卡槽5和下限位调 节蜗杆卡槽6卡住,使上下调节蜗杆4之间形成互锁,这样,设置好的上下调 节蜗杆4之间的位置就不能再改变,确保上下限位调节蜗杆4不会跑位,本技术的行程限位装置用塑料材料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 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的具体实 现并不受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 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 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管状电动卷机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电动卷机行程限位装置设置出与凹下的限位调节蜗杆卡槽形状相配合的凸起结构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所述的与限位调节蜗杆卡槽数量相等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装置本体(1)固定。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与上限位调节蜗杆卡槽(5)和下限位调节蜗杆卡槽(6)相配合的两个限位 装置卡位装置(2)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装置本体(1)固定。3、 按照权利要求1、 2所述的一种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限位装置本体(l)设置为平板状的长方体结构。4、 按照权利要求1、 2所述的一种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固定在限位装置本体平板(3)上,其结构为凸 起的杆状结构。5、 按照权利要求1、 2所述的一种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的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其形状与上限位调节蜗 杆卡槽(5)和下限位调节蜗杆卡槽(6)的结构相配合。6、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布置在限位装置本体平板(3)两侧,两个限位装置 卡位装置(2)轴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与上限位调节蜗杆卡槽(5)和下限位调节蜗 杆卡槽(6)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相等。7、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管状电动巻机行程限位装置采用塑料材料制作。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在管状电动卷机领域的管状电动卷机行程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设置出与凹下的限位调节蜗杆卡槽形状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电动卷机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电动卷机行程限位装置设置出与凹下的限位调节蜗杆卡槽形状相配合的凸起结构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所述的与限位调节蜗杆卡槽数量相等的限位装置卡位装置(2)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装置本体(1)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芳祥董梅兰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特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