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898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桩装置采用可移动的公头杆,从而带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移动至充电母头的两电极板之间,同时被压缩的第一弹簧向第一电极产生作用力,使得第一电极绕着其铰接处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和与其对应的一个电极板压紧,并且电连通。同理,第二电极与另一个电极板压紧,并电连通。使得公头能够电极与母头的电极板稳定的接触,保证了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装置
本技术属于充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综合管廊检测逐步由巡检机器人替代了人工,但是巡检机器人检测一段时间需要对其进行充电。并且现有充电桩装置在为巡检机器人充电过程容易造成巡检机器人上的母头和充电桩的公头接触不良,或者充电过程中公头从母头上滑落,甚至母头与公头不能接触,从而延误巡检机器人充电,严重影响了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检测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装置,其能够使充电公头的电极稳定地与充电母头的电极板电连接,保证了巡检机器人充电过程的稳定,从而保证了综合管廊的检测进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桩装置,包括置于预定位置的充电公头和设于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母头;所述充电母头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电极板,且两个所述电极板之间具有预定间距;所述充电公头具有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和可移动至所述预定间距的公头杆;所述公头杆沿第二预设方向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电极铰座板、与所述第一电极铰座板铰接的第一电极和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铰座板和所述第一电极,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绕其铰接处转动且可与其中一个所述电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面的第二电极铰座板、与所述第二电极铰座板铰接的第二电极和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极铰座板和所述第二电极,以使所述第二电极绕其铰接处转动且可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电极板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设置有第一弹簧销;所述第一面凹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弹簧销的自由端贯穿所述第一电极铰座板且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弹簧销;所述第二电极设置有第二弹簧销;所述第二面凹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弹簧销的自由端贯穿所述第二电极铰座板且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销。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公头还包括主控板、可设于地面的底座组件、可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的丝杆电机、设于所述丝杆电机滑动部的安装座、可沿第三预设方向移动的电推杆、用于驱动丝杆电机的步进电机驱动板和用于驱动所述电推杆的推杆电机驱动器;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和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均垂直;所述公头杆设于所述电推杆的伸缩端;所述电机驱动板和所述推杆电机驱动器均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可置于地面的底座支板和可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设于所述底座支板,所述丝杆电机设于所述调节板。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公头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座的红外器安装架和设于所述红外器安装架的红外器;所述充电母头设置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器发射的红外线的红外对管。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母头还包括母头件;所述母头件沿第三预设方向凹设有充电腔;两个所述电极板均置于所述充电腔,且两个所述电极板之间的预定间距沿所述充电腔凹设方向逐渐减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充电桩装置采用可移动的公头杆,从而带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移动至充电母头的两电极板之间,同时被压缩的第一弹簧向第一电极产生作用力,使得第一电极绕着其铰接处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和与其对应的一个电极板压紧,并且电连通。同理,第二电极与另一个电极板压紧,并电连通。使得公头能够电极与母头的电极板稳定的接触,保证了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充电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充电桩装置的A-A向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充电公头,10-公头杆,100-第一面,101-第二面,11-第一电极组件,12-底座组件,120-底座支板,121-调节板,13-丝杆电机,14-安装座,15-电推杆,16-第二电极组件,160-第二电极铰座板,161-第二电极,162-转轴,163-第二弹簧销,164-第二弹簧,17-主控板,18-步进电机驱动板,19-推杆电机驱动器,2-充电母头,20-电极板,21-充电腔,22-红外对管,3-红外器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桩装置,包括置于预定位置的充电公头1和设于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母头2;充电公头1安装于预定的充电位置,充电母头2安装于被如巡检机器人等需要充电的设备上;所述充电母头2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电极板20,且两个所述电极板20之间具有预定间距;所述充电公头1具有第一电极组件11、第二电极161组件16和可移动至所述预定间距的公头杆10,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161组件16组成了充电公头1的电极组件,充电公头1还具有可充电的蓄电池;所述公头杆10沿第二预设方向具有第一面100和与所述第一面100相对设置的第二面101,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极组件11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面100的第一电极铰座板、与所述第一电极铰座板铰接的第一电极和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铰座板和所述第一电极,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绕其铰接处转动且可与其中一个所述电极板20电连接;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铰座板的铰接处设置有观察第一电极的转轴162,且转轴16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铰座板连接,同理,第二电极161组件16也设置有转轴162。所述第二电极161组件16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面101的第二电极161铰座板160、与所述第二电极161铰座板160铰接的第二电极161和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簧164;所述第二弹簧164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极161铰座板160和所述第二电极161,以使所述第二电极161绕其铰接处转动且可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电极板20电连接。当公头杆10带动电极组件移动至两电极板20之间的预定间距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161分别与其中一个对应的电极板20电连接,同时,第一弹簧给予第一电极一个作用力,使得第一电极与电极板20抵接,有效的防止充电公头1从充电母头2的两电极板20之间滑落,保证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所述第一电极设置有第一弹簧销;所述第一面100凹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弹簧销的自由端贯穿所述第一电极铰座板且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弹簧销;所述第二电极161设置有第二弹簧销163;所述第二面101凹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弹簧销163的自由端贯穿所述第二电极161铰座板160且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弹簧164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销163。第一弹簧销起到限制第一弹簧产生的弹力方向,第二弹簧164起到了限制第二弹簧164产生的弹力方向。所述充电公头1还包括主控板17、可设于地面的底座组件12、可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的丝杆电机13、设于所述丝杆电机13滑动部的安装座14、可沿第三预设方向移动的电推杆15、用于驱动丝杆电机13的步进电机驱动板18和用于驱动所述电推杆15的推杆电机驱动器19;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预定位置的充电公头和设于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母头;所述充电母头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电极板,且两个所述电极板之间具有预定间距;所述充电公头具有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和可移动至所述预定间距的公头杆;所述公头杆沿第二预设方向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电极铰座板、与所述第一电极铰座板铰接的第一电极和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铰座板和所述第一电极,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绕其铰接处转动且可与其中一个所述电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面的第二电极铰座板、与所述第二电极铰座板铰接的第二电极和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极铰座板和所述第二电极,以使所述第二电极绕其铰接处转动且可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电极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预定位置的充电公头和设于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母头;所述充电母头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电极板,且两个所述电极板之间具有预定间距;所述充电公头具有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和可移动至所述预定间距的公头杆;所述公头杆沿第二预设方向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电极铰座板、与所述第一电极铰座板铰接的第一电极和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铰座板和所述第一电极,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绕其铰接处转动且可与其中一个所述电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面的第二电极铰座板、与所述第二电极铰座板铰接的第二电极和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极铰座板和所述第二电极,以使所述第二电极绕其铰接处转动且可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电极板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有第一弹簧销;所述第一面凹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弹簧销的自由端贯穿所述第一电极铰座板且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弹簧销;所述第二电极设置有第二弹簧销;所述第二面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倍张巍代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