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工学院专利>正文

中间排杂的半喂入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8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中间排杂的半喂入脱粒装置。其特征是将排杂口设置在滚筒的中部,作物在滚筒的两边由人工手持脱粒,其结构为喂入区的滚筒上方为敞开式下面有凹板。在中部排杂区,滚筒上方为封闭式,上面有盖板,排杂口向下倾斜,其角度与滚筒的切线方向一致。二边喂入区导流板的旋向相反,使杂余同时向中部输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滚筒长度增加,提高生产率。(*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农业机械
以往的脱粒装置大致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全喂入式有轴流和切流型。由于全喂入式脱粒装置的功耗大。因此六十年代出现了半喂入脱粒装置。半喂入脱粒装置(机)有链条夹持输送和手持两种。链条输送其作物由喂入端喂入,脱下物在滚筒内作轴向流动后,由设在另一端的排杂口排出。手持式脱粒机有杂余等脱下物直接切向排出机外的,也有上面有档板,杂余等脱下物必须轴向流动到端部排杂口排出的。但不管轴流式或切流式都各有缺点,切流排杂式,由于脱下物在滚筒内作用时间短,从而断穗的处理能力差,分离又不充分,清洁度差;而轴流式,由于在端部排杂,因此,滚筒的长度不宜太长、否则,不易排杂或直接影响清洁度。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手持式半喂入脱粒装置(机)长滚筒脱粒存在的问题。既保证脱下物在滚筒内,有一定的作用时间,又能使滚筒的长度增加,提高生产率。同时从减少成本,节省原材料等方面入手,能适应农村规模经营的需求。本技术的结构技术方案见附附图说明图1、2,作物由滚筒的两边喂入区(8)喂入,排杂口设置于滚筒的中部(9),喂入方式为手持式,喂入区(8)的滚筒上方为敝开式的,为防止谷粒和杂余直接切向排出机外,在滚筒的前方设置一挡板(1),挡板(1)罩住滚筒上方,保证作物的喂入方便,在中部排杂区(9),滚筒上方为封闭式的,滚筒上部有盖板(7)。排杂口(2)在凹板(10)的上边。向下倾斜,其角度与滚筒的切线方向一致。在滚筒的后方喂入区的后挡板上安装螺旋导流板(6),两边喂入区(8)的导流板旋向相反。脱粒时,脱下的谷粒通过凹板(10)分离出来,喂入区(8)的杂余同时向中部排杂区(9)输送,由排杂口(2)排出。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脱下物在滚筒凹板间的停留时间适当,排杂畅通。其分离性能、断穗的处理能力也明显提高,由于采用手持式,其结构简单,成本又低。附图1为脱粒装置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滚筒、排杂口俯视图。其中1、挡板,2、排杂口,3、杂余,4、谷粒,5、滚筒,6、后挡板,7、排杂区盖板,8、喂入区,9、排杂区,10、凹板。本技术的实施例滚筒(5)长度为1米,两边喂入区(8)各长0·4米,中部排杂区(9)为0·2米,排杂区(9)为封闭式,喂入区(8)滚筒上方为开放式,滚筒前上方有挡板(1),挡板(1)下边与凹板(10)相接,上方为罩住式挡板,滚筒的后挡板(6)上安装螺旋导流板,两边喂入区的导流板的旋向相反,并保证杂余向中部排杂区输送,导流板高度为0·2米左右,排杂口(2)位于凹板上方,高度大致为0·15米,排杂口(2)向下倾斜大致70°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滚筒、凹板、机架组成的半喂入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排杂口设置在滚筒的中部,在滚筒的两边为喂入区,喂入区滚筒为开放式,上面有挡板罩住;排杂区滚筒为封闭式,上面有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滚筒、凹板、机架组成的半喂入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排杂口设置在滚筒的中部,在滚筒的两边为喂入区,喂入区滚筒为开放式,上面有挡板罩住;排杂区滚筒为封闭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震邦金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工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