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施工移动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4062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移动作业平台。所述作业平台包括左、右行走轮架、左、右支撑架、顶部平台支架、左、右侧平台支架和挂梯,所述左、右支撑架分别安装在对应侧行走轮架的支撑架安装底座上,所述顶部平台支架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架的顶部连接,所述左、右侧平台支架分别安装在左、右支撑架低于顶部平台支架的位置,且水平向两侧延伸,并在两侧平台支架的两侧延伸端设有伸缩式顶撑;所述挂梯安装在其中一个侧平台支架前侧或后侧,在挂梯的外侧设有弧形挂梯护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组装完成投入使用后,无需拆卸,对盾构施工水平运输无影响;作业小车可在盾构施工隧道内来回移动到作业面,使用方便。

Shield Tunnel Construction Mobile Operating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bile operation platform for shield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working platform comprises a left and right walking wheel frame, a left and a right supporting frame, a top platform bracket, a left and a right platform bracket and a hanging ladder. The left and a right supporting frame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on the bracket mounting base of the corresponding side walking wheel frame. The two ends of the top platform bracke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left and right supporting frames, and the left and right platform brackets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brackets. The bracket is lower than the top platform bracket, and extends horizontally to both sides, and a telescopic top brace is arranged at both sides of the platform bracket extension ends; the hanging ladder is installed at the front or rear side of one side platform bracket, and an arc-shaped hanging ladder cage is arranged at the outside side of the hanging ladd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assembly, no disassembly after the assembly is completed and put into use, and has no effect on the horizontal transportation of shield construction; the working car can move back and forth to the working surface in the shield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is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隧道施工移动作业平台
本技术涉及盾构隧道施工领域,特别设计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移动作业平台。技术背景在盾构施工过程中,二次注浆作业、隧顶管片清理、隧顶管片修补等高处作业不可避免,传统方式采用的人字梯、单面梯、临时脚手架、组装门式架等在高处作业时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且严重制约了工作效率。盾构隧道施工有施工距离长、水平运输电瓶车频繁通过等特点,在使用传统登高工具进行高处作业的过程中需要频繁的移动、拆装登高工具,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同时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且大大增大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从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效率上考虑不适合选用传统登高工具。因此,在面对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工期要求日益紧张的环境下,迫切需要采用一种安全、效率高、经济的登高操作施工的工具,在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以达到缩短工期、节省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盾构隧道施工移动作业平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行走轮架、左、右支撑架、顶部平台支架、左、右侧平台支架和挂梯,所述左、右行走轮架分别是由支撑架安装底座和对称安装在支撑架安装底座两端底部的行走轮组成,所述左、右支撑架分别安装在对应侧行走轮架的支撑架安装底座上,所述顶部平台支架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架的顶部连接,所述左、右侧平台支架分别安装在左、右支撑架低于顶部平台支架的位置,且水平向两侧延伸,并在左、右侧平台支架的两侧延伸端设有伸缩式顶撑;所述挂梯安装在其中一个侧平台支架前侧或后侧,其下部与其靠近侧的支撑架焊接或通过锁紧插销固定连接,上部与所在侧平台支架通过锁紧插销固定,在挂梯的外侧设有弧形挂梯护笼,在顶部平台支架和左、右侧平台支架上分别铺设有支撑板形成施工平台,并在顶部平台支架和左、右侧平台支架的边缘设有防护栏。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左、右支撑架是由两根垂直于地面的竖向主支撑杆、两根倾斜支撑杆和多根横向连杆组成,两根竖向主支撑杆对称焊接在顶部平台支架的前、后侧角部,多根横向连杆等距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在两根竖向主支撑杆之间,两根倾斜支撑杆分别设置在两根竖向主支撑杆侧面,且相互对称,每根倾斜支撑杆的上端焊接在顶部平台支架上,下端向外呈20~45°倾斜状;所述左、右行走轮架的支撑架安装底座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两根竖向主支撑杆和两根倾斜支撑杆的安装口。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顶部平台支架、左、右侧平台支架均是由方形框架和焊接在方形框架内的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杆组成,在左、右侧平台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两根伸缩式顶撑。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左、右侧平台支架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左、右支撑架的侧面,其高度比顶部平台支架的高度低50~100cm;在左、右侧平台支架下方设有支撑角铁。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挂梯护笼的上端向上延伸高于所在侧平台支架,并将该侧平台支架的边缘围设形成侧平台支架的防护栏。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式顶撑是由螺纹伸缩杆和顶撑部件组成,且左、右侧平台支架安装伸缩式顶撑的支撑杆为螺纹套筒状,其伸缩式顶撑通过螺纹伸缩杆与对应的螺纹套筒式支撑杆螺纹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组装完成投入使用后,无需拆卸,对盾构施工水平运输无影响;作业小车可在盾构施工隧道内来回行使到作业面,使用方便;作业小车轮组带有制动装置与顶撑,使用安全;上下层作业平台,能够处理隧道所有位置施工问题;而且整个作业小车轻便,便于工人来回推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行走轮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顶撑结构示意图。图中:1、2—左、右行走轮架,1-1—支撑架安装底座,1-2—行走轮,3、4—左、右支撑架,3-1—主支撑杆,3-2—倾斜支撑杆,3-3—横向连杆,5—顶部平台支架,6、7—左、右侧平台支架,8—挂梯,9—弧形挂梯护笼,10—伸缩式顶撑,10-1—螺纹伸缩杆,10-2—顶撑部件,11—支撑角铁,12—支撑板,13—防护栏,14—锁紧插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移动作业平台,包括左、右行走轮架1、2、左、右支撑架3、4、顶部平台支架5、左、右侧平台支架6、7和挂梯8。如图4所示,所述左、右行走轮架1、2分别是由支撑架安装底座1-1和对称安装在支撑架安装底座1-1两端底部的行走轮1-2组成;如图3所示,所述左、右支撑架3、4是由两根垂直于地面的竖向主支撑杆3-1、两根倾斜支撑杆3-2和多根横向连杆3-3组成,两根竖向主支撑杆3-1对称焊接在顶部平台支架5的前、后侧角部,多根横向连杆3-3等距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在两根竖向主支撑杆3-1之间,两根倾斜支撑杆3-2分别设置在两根竖向主支撑杆3-1侧面,且相互对称,每根倾斜支撑杆3-2的上端焊接在顶部平台支架5上,下端向外呈20~45°倾斜状;所述左、右行走轮架1、2的支撑架安装底座1-1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两根竖向主支撑杆3-1和两根倾斜支撑杆3-2的安装口,左、右支撑架3、4分别安装在对应侧行走轮架的支撑架安装底座1-1上,其竖向主支撑杆3-1和倾斜支撑杆3-2插入支撑架安装底座1-1上对应的安装口中,然后通过螺栓锁紧。如图1所示,所述顶部平台支架5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架3、4的顶部连接,所述左、右侧平台支架6、7分别安装在左、右支撑架3、4低于顶部平台支架5位置,且水平向两侧延伸,并在左、右侧平台支架6、7的两侧延伸端设有伸缩式顶撑10;所述左、右侧平台支架6、7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左、右支撑架3、4的侧面,其高度比顶部平台支架5的高度低50~100cm,在左、右侧平台支架6、7下方设有支撑角铁11,在顶部平台支架5和左、右侧平台支架6、7的边缘设有防护栏13。如图2所示,所述顶部平台支架5、左、右侧平台支架6、7均是由方形框架和焊接在方形框架内的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杆组成,在顶部平台支架5和左、右侧平台支架6、7上分别铺设有支撑板12形成施工平台,并在左、右侧平台支架6、7的两侧分别设有两根伸缩式顶撑10。如图5所示,所述伸缩式顶撑10是由螺纹伸缩杆10-1和顶撑部件10-2组成,且左、右侧平台支架6、7安装伸缩式顶撑10的支撑杆为螺纹套筒状,其伸缩式顶撑10通过螺纹伸缩杆10-1与对应的螺纹套筒式支撑杆螺纹连接,在小车行走到适当位置,可以通过伸缩式顶撑10伸出与盾构管片顶紧,稳定小车。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中的挂梯8安装在其中一个侧平台支架前侧或后侧,其下部与其靠近侧的支撑架焊接或通过锁紧插销固定连接,上部与所在侧平台支架通过锁紧插销14固定,在挂梯8的外侧设有弧形挂梯护笼9,主要起到防护作用,所述弧形挂梯护笼9的上端向上延伸高于所在侧平台支架,并将该侧平台支架的边缘围设形成侧平台支架的防护栏。本技术使用时,首先组装作业小车,先将左、右支撑架3、4分别安装到左、右行走轮架1、2的支撑架安装底座1-1上,并通过螺栓锁紧,然后将顶部平台支架5安装到左、右支撑架3、4顶部,将左、右侧平台支架6、7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行走轮架(1、2)、左、右支撑架(3、4)、顶部平台支架(5)、左、右侧平台支架(6、7)和挂梯(8),所述左、右行走轮架(1、2)分别是由支撑架安装底座(1‑1)和对称安装在支撑架安装底座(1‑1)两端底部的行走轮(1‑2)组成,所述左、右支撑架(3、4)分别安装在对应侧行走轮架的支撑架安装底座(1‑1)上,所述顶部平台支架(5)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架(3、4)的顶部连接,所述左、右侧平台支架(6、7)分别安装在左、右支撑架(3、4)低于顶部平台支架(5)的位置,且水平向两侧延伸,并在左、右侧平台支架(6、7)的两侧延伸端设有伸缩式顶撑(10);所述挂梯(8)安装在其中一个侧平台支架前侧或后侧,其下部与其靠近侧的支撑架焊接或通过锁紧插销固定,上部与所在侧平台支架通过锁紧插销(14)固定,在挂梯(8)的外侧设有弧形挂梯护笼(9),在顶部平台支架(5)和左、右侧平台支架(6、7)上分别铺设有支撑板(12)形成施工平台,并在顶部平台支架(5)和左、右侧平台支架(6、7)的边缘设有防护栏(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行走轮架(1、2)、左、右支撑架(3、4)、顶部平台支架(5)、左、右侧平台支架(6、7)和挂梯(8),所述左、右行走轮架(1、2)分别是由支撑架安装底座(1-1)和对称安装在支撑架安装底座(1-1)两端底部的行走轮(1-2)组成,所述左、右支撑架(3、4)分别安装在对应侧行走轮架的支撑架安装底座(1-1)上,所述顶部平台支架(5)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架(3、4)的顶部连接,所述左、右侧平台支架(6、7)分别安装在左、右支撑架(3、4)低于顶部平台支架(5)的位置,且水平向两侧延伸,并在左、右侧平台支架(6、7)的两侧延伸端设有伸缩式顶撑(10);所述挂梯(8)安装在其中一个侧平台支架前侧或后侧,其下部与其靠近侧的支撑架焊接或通过锁紧插销固定,上部与所在侧平台支架通过锁紧插销(14)固定,在挂梯(8)的外侧设有弧形挂梯护笼(9),在顶部平台支架(5)和左、右侧平台支架(6、7)上分别铺设有支撑板(12)形成施工平台,并在顶部平台支架(5)和左、右侧平台支架(6、7)的边缘设有防护栏(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撑架(3、4)是由两根垂直于地面的竖向主支撑杆(3-1)、两根倾斜支撑杆(3-2)和多根横向连杆(3-3)组成,两根竖向主支撑杆(3-1)对称焊接在顶部平台支架(5)的前、后侧角部,多根横向连杆(3-3)等距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在两根竖向主支撑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剑尹奇瑞肖凡王超刘铮李勇邱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