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组合式回转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8370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星组合式回转驱动装置,将传统的回转驱动装置与多级行星减速机构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将多级行星减速机构的齿圈设计成一体,将回转驱动装置的蜗杆端面作为最后一级行星机构的保持架,有效减少了装置所需的零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实现了很高的减速比、高输出扭矩,又保留了回转驱动装置承载力大、抗倾覆力强等优点。同时,还具有结构紧凑、集成度高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产品的制造、维护成本。

Planetary combined rotary drive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anetary combined rotary driving device, which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rotary driving device with the multi-stage planetary deceleration mechanism, designs the gear ring of the multi-stage planetary deceleration mechanism as a whole, and uses the worm end face of the rotary driving device as the cage of the last stage planetary mechanism,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parts needed by the device. The invention not only realizes high deceleration ratio and high output torque, but also retain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bearing capacity and strong anti-overturning force of the rotary drive devic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and high integration,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products, reduces the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costs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星组合式回转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转驱动装置,尤其是一种行星组合式回转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回转驱动装置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装置,它以回转支承作为传动从动件和机构附着件,通过在回转支承内外圈中的一个圈上附着主动件、驱动源和罩壳,而把另一个圈既当作传动从动件,又作为被驱动工作部件的连接基座,集回转、减速和驱动功能于一体。根据回转驱动装置的变速传动形式区分,可以分为齿式回转驱动和蜗轮蜗杆式回转驱动,继承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各自的特点,这两种回转驱动装置分别可适应中高速和低速的应用场合,在承载能力方面,蜗轮蜗杆式的表现优于齿式,并且当采用包络蜗杆传动时,其承载能力、抗变形能力以及传动刚性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但蜗轮蜗杆式回转驱动在效率方面则劣于齿式回转驱动。蜗轮蜗杆传动还具有反向自锁的特点,即只能由蜗杆带动蜗轮,而不能由蜗轮带动蜗杆运动。这一特性使得回转驱动可被广泛应用于起重、高空作业、新能源等设备当中,大大提升了主机的作业稳定性和作业的安全系数。回转驱动装置跟传统的减速装置相比,具有减速比大、承载力高、安装简便、易于维护、节省安装空间等特点。但回转驱动装置的减速比仍然受到限制的,为了实现更高的减速比和更低速的输出,往往还需要在回转驱动装置的基础上再外接其他减速装置,导致结构上不够紧凑、集成度低、成本较高等缺点,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将回转驱动装置与行星减速装置集成在一起,旨在提供一种能实现更高减速比、更低速输出的回转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行星组合式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回转支承、蜗杆,所述基座由轴壳和座圈两部份构成,轴壳的轴心线与座圈的轴心线在空间位置上互相垂直,所述蜗杆安装在基座的轴壳内,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外圈以及嵌置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珠,回转支承安装在基座的座圈内,其特征是,在蜗杆的输入端还设置有行星减速单元,所述行星减速单元包括齿圈以及设置在齿圈内的若干级中心齿轮、行星齿轮及行星架。上述技术方案中,回转支承的输出端即可以是内圈,也可以是外圈,回转支承的输出圈设有齿,并与蜗杆的齿啮合。更加优选的,所述行星减速单元的齿圈内的中心齿轮、行星齿轮及行星架为两级或三级。更加优选的,蜗杆的输入端端面圆周方向均匀设置若干销孔,销孔的数量与最后一级行星齿轮的数量相同,行星齿轮安装在销孔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第一级行星减速的中心齿轮连接,第一级的行星架与第二级的中心齿轮相连,依此类推,最后一级行星减速的行星架与蜗杆的输入端连接,这样驱动装置的高速旋转输出经多级行星减速单元减速后再由回转装置进行减速后低速输出,从而实现了更大的减速比。同时,为了更加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中还将多级行星减速机构的齿圈设计为一个整体,并将最后一级的行星齿轮直接安装在蜗杆的输入商,利用蜗杆的输入端作为最后一级行星减速的行星架,从而更加节省了本装置的零部件数量。本专利技术将多级行星减速机构与回转驱动装置有机地结在一起,既实现了很高的减速比、高输出扭矩,又保留了回转驱动装置承载力大、抗倾覆力强等优点。同时,还具有结构紧凑、集成度高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产品的制造、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行星组合式回转装置驱动结构示意图(剖面)图2是行星减速单元示意图图3是蜗杆示意图(立体)其中:1为行星减速单元,11为齿圈,12为中心齿轮,13为行星齿轮,5为基座,51为轴壳,52为座圈,7为蜗杆,8为回转支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3,具体说明如何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行星组合式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5、回转支承8、蜗杆7,所述基座5由轴壳51和座圈52两部份构成,轴壳51的轴心线与座圈52的轴心线在空间位置上互相垂直,所述蜗杆7安装在基座5的轴壳51内,所述回转支承8包括内圈、外圈以及嵌置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珠,回转支承安装在基座5的座圈52内,同时,在蜗杆7的输入端还设置有行星减速单元1,所述行星减速单元1包括齿圈11以及设置在齿圈11内的三级中心齿轮12、行星齿轮13及行星架。上述实施例中,回转支承8的输出端即可以是内圈,也可以是外圈,回转支承的输出圈设有齿,并与蜗杆7的齿啮合。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蜗杆7的输入端面圆周方向均匀设置若干销孔71,如图3所示,销孔71的数量与最后一级行星齿轮13的数量相同,行星齿轮13安装在销孔71内。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第一级行星减速的中心齿轮连接,第一级的行星架与第二级的中心齿轮相连,依此类推,最后一级行星减速的行星架与蜗杆的输入端连接,这样驱动装置的高速旋转输出经多级行星减速单元减速后再由回转装置进行减速后低速输出,从而实现了更大的减速比。同时,还将多级行星减速机构的齿圈设计为一个整体,并将最后一级的行星齿轮直接安装在蜗杆的输入端,利用蜗杆的输入端作为最后一级行星减速的行星架,从而更加节省了本装置的零部件数量,实现了回转驱动装置的小型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星组合式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5)、回转支承(8)、蜗杆(7),所述基座(5)由轴壳(51)和座圈(52)两部份构成,轴壳(51)的轴心线与座圈(52)的轴心线在空间位置上互相垂直,所述蜗杆(7)安装在基座(5)的轴壳(51)内,所述回转支承(8)包括内圈、外圈以及嵌置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珠,回转支承(8)安装在基座(5)的座圈(52)内,其特征是,在蜗杆(7)的输入端还设置有行星减速单元(1),所述行星减速单元(1)包括齿圈(11)以及设置在齿圈(11)内的若干级中心齿轮(12)、行星齿轮(13)及行星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组合式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5)、回转支承(8)、蜗杆(7),所述基座(5)由轴壳(51)和座圈(52)两部份构成,轴壳(51)的轴心线与座圈(52)的轴心线在空间位置上互相垂直,所述蜗杆(7)安装在基座(5)的轴壳(51)内,所述回转支承(8)包括内圈、外圈以及嵌置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珠,回转支承(8)安装在基座(5)的座圈(52)内,其特征是,在蜗杆(7)的输入端还设置有行星减速单元(1),所述行星减速单元(1)包括齿圈(11)以及设置在齿圈(11)内的若干级中心齿轮(12)、行星齿轮(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骏王明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凯迈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