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iver ecosystem reconstruc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permeable impervious layer, an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layer and an intersection adsorption layer arranged on the river bed base in turn. The river bed base is set up as a primitive underwater terrain. The river bed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deep pool terrain, a shoal terrain and/or a heart beach terrain. The river ecosystem reconstruction structure also includes slope revetment and/or a straight bank. The vertical revetment includes gravel heap, skeleton and first planting matrix layer. The vertical revetment includes backfill retaining wall, constant water level submerged revetment and step revetment. The invention makes full use of the native sediment and its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uses the methods of suitable elimination and natural succession, supplemented by artificial assistance, to improve the self-repairing ability of the water body, the pollution purification ability and the material circulation rate, so as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river course and bank system and enhance the biodiver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及其构建运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整治、水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及其构建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对水体污染问题加大了治理力度,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尤为重视。底泥是河流各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这些物质的主要聚集库。水体中大量的营养元素、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可通过沉淀、吸附、生物吸收等多种途径进入底泥,而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从底泥中重新释放出来进入上覆水体。因此在城市水体治理中,底泥污染治理成为重中之重。目前对污染底泥的治理主要采用疏浚、掩蔽及生物修复。其中,底泥疏浚利用机械手段对水体中的污染底泥进行疏挖,较彻底、迅速地去除了底泥中的污染物,为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成为目前最普遍应用的治理方法。然而,底泥疏浚在清除污染物的同时,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底泥中的底栖生物、底栖微生物、水生植物以及酶等也受到了严重地破坏。因此,经底泥疏浚后的水体,常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水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水环境问题极易再次发生。同时,疏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河床基底(1)上的透气防渗层(2)、生态重建层(3)、交汇吸附层(4),所述河床基底(1)的地形设置为原始水下地形,所述河床基底(1)上设有深潭地形(5)、浅滩地形(6)和/或心滩地形,所述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河岸上的斜坡护岸和/或直立护岸,所述斜坡护岸包括铺设在岸脚的砾石堆、设置在岸坡表层的由芦苇秸秆菱形交错编制构成的骨架(7)以及铺设在所述骨架上的第一种植基质层,所述直立护岸包括设置在河岸外侧的回填土挡墙(8)、设置在土基层(1)上的常水位淹没护岸以及设置在所述常水位淹没护岸上的阶梯式护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河床基底(1)上的透气防渗层(2)、生态重建层(3)、交汇吸附层(4),所述河床基底(1)的地形设置为原始水下地形,所述河床基底(1)上设有深潭地形(5)、浅滩地形(6)和/或心滩地形,所述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河岸上的斜坡护岸和/或直立护岸,所述斜坡护岸包括铺设在岸脚的砾石堆、设置在岸坡表层的由芦苇秸秆菱形交错编制构成的骨架(7)以及铺设在所述骨架上的第一种植基质层,所述直立护岸包括设置在河岸外侧的回填土挡墙(8)、设置在土基层(1)上的常水位淹没护岸以及设置在所述常水位淹没护岸上的阶梯式护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防渗层(2)由厚度为5~10cm的当地黏土铺设而成;所述生态重建层(3)由占体积比为50%~65%的底泥、占体积比为5%~7%的草炭土、占体积比为12%~15%的粗砂、占体积比为10%~15%的细砂、占体积比为3%~5%的砾石以及占体积比为5%~8%的火山岩混匀组成的混合物铺设而成,其中,所述底泥取自当地健康水体底部表层0~30cm厚度区域,所述粗砂、细砂均为淡水河砂,所述砾石、火山岩的粒径均为0.2~0.5cm,所述底泥的含水量≤50%,所述生态重建层(3)的厚度为15~35cm;所述交汇吸附层(4)由厚度为0.5~2cm的硅藻泥与卵砾石混合铺设而成,其中,所述硅藻泥与卵砾石的体积比为(60~80):(20~40),所述卵砾石的粒径为0.3~0.8cm。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其特征在于:若重建后河道预计来水为污染水体,则所述底泥采用当地轻度污染水体底泥进行铺设,且选择的当地底泥中污染物含量较来水污染物含量低2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基质层由体积比为(30~50):(10~15):(10~15):(30~40)的底泥及土壤、草炭土、粗砂、种植土混匀成的混合物铺设而成,其中,所述底泥及土壤取自当地健康水体靠近水岸线±15cm的水体底部表层和土壤表层0~20cm区域,底泥含水量≤50%,所述第一基质层的厚度为8~1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护岸表面沿河道流向设有缓冲沟,所述缓冲沟的垂直深度为5~10cm,宽度为15~30cm,所述缓冲沟底部铺设有砾石和粗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水位淹没护岸包括设置在靠近岸坡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蓓莉,梁威,崔晨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