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调节束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92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调节束子,包括抱箍和连接在抱箍上的把手,所述抱箍包括环状的抱箍本体和两个锁紧端;所述抱箍本体的中间为用于座椅杆插入的轴孔;所述把手包括连接部和扩大部,所述扩大部被配置为供使用者扳动;所述扩大部上包括一个施力面,所述施力面的面积大于连接部的面积;所述锁紧端与连接部之间旋转连接,所述把手被配置为通过旋转以调整轴孔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调节束子的把手形状进行改进,增大了把手的受力面积。

A Seat Adjustment Bund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at adjustment bundle, which comprises a clamp and a handle connected to the clamp, the clamp comprises a ring clamp body and two locking ends; the middle of the clamp body is a shaft hole for inserting the seat rod; the handle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art and an expanding part, which is configured to be pulled by the user; and the expanding part comprises an application surface. The area of the force applying surfac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locking end is rotated to connect with the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handle is configured to adjust the size of the shaft hole by ro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enlarges the force area of the handle by improving the shape of the handle regulating the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调节束子
本技术涉及车辆结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座椅调节束子。
技术介绍
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等两轮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应用广泛。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自行车行业的发展。作为可公共使用的自行车,其对性能方面的要求与传统自行车有所不同,比如,传统自行车的为固定的所有者使用时,座椅的高度通常为固定的,不需要进行频繁的调节,可是如果公共使用的自行车,为了适应不同的骑行者的身高,车座的高度就需要经常被调整,此时座椅处的可调节结构的方便程度,就显得很重要。现有的公共自行车的座椅高度调节时采用的调节束子,虽然可以实现随时拆开后调节车座高度的功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比如现有的调节束子结构中的把手结构简单,且体积很小,在使用的时候,打开和夹紧的时候,都比较费力,从而会导致无法顺利打开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对座椅调节的束子以及车辆的其它结构进行改进,以适应新型商业模式对车辆性能的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调节束子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节束子,包括抱箍和连接在抱箍上的把手,所述抱箍包括环状的抱箍本体和两个锁紧端;所述抱箍本体的中间为用于座椅杆插入的轴孔;所述把手包括连接部和扩大部,所述扩大部被配置为供使用者扳动;所述扩大部上包括一个施力面,所述施力面的面积大于连接部的面积;所述锁紧端与连接部之间旋转连接,所述把手被配置为通过旋转以调整轴孔的大小。可选地,所述扩大部上的施力面为曲面。可选地,所述施力面呈波浪面,所述波浪面包括两个弯曲方向相反的曲面。可选地,所述施力面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平滑连接。可选地,所述抱箍本体上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锁紧端,所述锁紧端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轴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锁紧端的通孔供螺钉穿过,所述螺钉被配置为将所述把手的连接部连接在一个所述锁紧端上。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设有偏心孔,偏心孔中插入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中具有螺纹孔,所述螺钉旋入所述螺纹孔中,所述把手被配置为绕所述定位销旋转以调节所述轴孔的大小。可选地,所述锁紧端和连接部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上设置有用于螺钉穿过的孔。可选地,所述施力面宽度沿定位销的轴向增大。可选地,所述施力面呈波浪面,所述波浪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定位销的轴向垂直。可选地,所述锁紧端上设置有挡块,所述连接部上开有限位槽,所述挡块伸入所述限位槽中,所述挡块被配置用于防止所述把手绕螺钉转动。可选地,所述限位槽的尺寸与所述挡块的尺寸相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调节束子的把手形状进行改进,增大了把手的受力面积。本技术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座椅调节束子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座椅调节束子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座椅调节束子的实施例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座椅调节束子的实施例的把手的正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座椅调节束子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参考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节束子,包括抱箍和连接在抱箍上的把手1,所述抱箍包括环状的抱箍本体2和两个锁紧端5;所述抱箍本体2的中间为用于座椅杆插入的轴孔21;所述把手1包括连接部和扩大部,所述扩大部12被配置为供使用者扳动;所述扩大部12上包括一个施力面,所述施力面的面积大于连接部的面积;所述锁紧端5与连接部11之间旋转连接,所述把手1被配置为通过旋转以调整轴孔21的大小;本实施例的方案中,车辆的座椅杆位于抱箍的轴孔21中,把手与锁紧端连接并通过旋转把手改变两个锁紧端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轴孔21的大小。例如,当旋转把手使锁紧端距离增大时,抱箍松开,轴孔变大,可以使座椅杆能够移动,同理,当旋转把手使两个锁紧端距离变小时,抱箍夹紧,此时轴孔变小,可以使座椅杆被固定住。其中,把手上设置的扩大部,由于施力面面积增大,在进行把手的旋转操作时,使用者更容易用力,相比施力面和连接部大小一样的情况,扩大部更容易被握持,能够更容易的扳动把手。本技术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扩大部12上的施力面为曲面。相比完全平直的表面,采用曲面的设计,更贴合使用者的手掌部曲线,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用力,也更省力。可选地,本技术中的施力面为波浪形曲面,由于波浪形曲面的特点是每一组波浪形面,都包括两个连续但是方向相反的曲面,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让使用者的手掌和手指部位更好的施力,从而使整个束子可以轻松打开。当施力面被设置为一组波浪形面的时候,位于把手正面的曲面可以贴合手掌的曲线,使得使用者在锁紧把手时可以更好施力,同时,由于设有另一反向的曲面,该曲面可以在打开把手的时候,配合使用者手指的弯曲,使得在打开把手的时候不容易打滑,更加省力且有效率。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所述施力面与所述连接部11的表面平滑连接。把手在使用的时候,是通过对扩大部的扳动,从而带动连接部乃至整个把手的转动,连接部与扩大部可以是在制造时就进行一体注塑,也可以是分别进行制造然后再进行装配。因此,两者的连接处,采用平滑连接,可以减小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避免因为受力使把手在连接处发生断裂。另一方面,连接部和施力面的平滑连接,使得整个把手的外观平整,线条流畅,使用者进行操作时也更加舒适,不会因为有突出的楞角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所述抱箍本体2上有缺口22,所述缺口2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锁紧端5,所述锁紧端5上设有通孔51,所述通孔51的中心线与轴孔21中心线方向垂直,所述两个锁紧端5的通孔供螺钉52穿过,所述螺钉被配置为将所述把手的连接部连接在一个所述锁紧端上。通过螺钉将两个锁紧端以及把手固定在一起,在进行车辆装配时,通过调整螺钉,来初步调整抱箍中轴孔的大小,一方面配合把手旋转时能够提供的锁紧端的距离改变量,保证轴孔的大小能够使座椅杆顺利的上下移动,同时也不会因为抱箍太松而导致超出把手旋转时能够带来的调节量。所述连接部11设有偏心孔14,偏心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调节束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抱箍和连接在抱箍上的把手,所述抱箍包括环状的抱箍本体和两个锁紧端;所述抱箍本体的中间为用于座椅杆插入的轴孔;所述把手包括连接部和扩大部,所述扩大部被配置为供使用者扳动;所述扩大部上包括一个施力面,所述施力面的面积大于连接部的面积;所述锁紧端与连接部之间旋转连接,所述把手被配置为通过旋转以调整轴孔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调节束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抱箍和连接在抱箍上的把手,所述抱箍包括环状的抱箍本体和两个锁紧端;所述抱箍本体的中间为用于座椅杆插入的轴孔;所述把手包括连接部和扩大部,所述扩大部被配置为供使用者扳动;所述扩大部上包括一个施力面,所述施力面的面积大于连接部的面积;所述锁紧端与连接部之间旋转连接,所述把手被配置为通过旋转以调整轴孔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束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大部上的施力面为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节束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面呈波浪面,所述波浪面包括两个弯曲方向相反的曲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束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面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平滑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束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本体上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锁紧端,所述锁紧端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轴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锁紧端的通孔供螺钉穿过,所述螺钉被配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庶三徐一新尹彻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