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及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78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及无人机,机架包括机身,机身包括上壳和与上壳相适配的下壳,上壳和下壳上下对接后相互固定连接,且上壳和下壳间形成容置空间;下壳设有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的舱口分别密封连接有舱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在机身的下壳内设有两个舱体,机身内设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以及两个舱体内分别安装飞控功能元件及电路板等,当需要维修时,只需拆卸对应的舱体或者上壳即可,拆装方便且快捷,且有利于避免对机身内的其它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A Rack and UAV for UAV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frame and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he frame comprises an airframe, an upper shell and a lower shell matching with the upper shell, which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after butting, and a space between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is formed; the low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d a second cabin, and the hatches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cabins are respectively dense. Seals are connected with hatch doors. The fram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used for UAV. There are two cabins in the lower shell of the fuselage. There are accommodation spaces in the fuselage, accommodation spaces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flight control functional elements and circuit boards in the two cabins respectively. When maintenance is needed, only the corresponding cabins or upper shells need to be disassembled. The disassembly is convenient and fast, and is conducive to avoiding the manufacture of other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 the fuselage.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及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及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随着无人机行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被应用到农业、林业、电力、测绘、遥测等行业。现有无人机的机架包括机身以及设于机身内的电子元件,电子元件包括飞行控制器、图传模块以及差分模块等,各电子元件分别集成于层叠设于机身内的两个电路板上,机身包括上盖和底壳,当下层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需要维修时,需要将上盖、上层电路板以及其上的电子元件拆除,拆装繁琐,给维修带了极大不便,另外,在拆装过程中也容易对上层电路板及其上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及无人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上壳和与所述上壳相适配的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上下对接后相互固定连接,且所述上壳和下壳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下壳设有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所述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的舱口分别密封连接有舱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机架,在机身下壳设置了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两个舱体的舱口开设在下壳底部,每个舱体内安装有飞控功能元件或者电路板,容置空间内安装其余相关电子元件,例如飞行控制器和另一电路板;当需要对某电子元件维修时,无需对整个机身进行拆除,例如,若舱体内电子元件损坏,只需要拆除相应舱盖对其内部电子元件进行维修;若容置空间内的电子元件损坏,只需要将上壳拆除,维修方便且快捷。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改进,还包括平行设于所述机身内的上固定板、下固定板、支架和四个间隔环绕所述机身设置的机臂,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之间;所述机臂包括方形管状头部,所述方形管状头部伸入所述机身内且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改进,所述上固定板上通过橡胶连接件安装有GPS,所述GPS上设有一圈外缘;所述橡胶连接件包括减震部,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所述减震部与上止挡部、下止挡部间分别设有安装卡位;所述上止挡部、下止挡部分别穿过GPS外缘、上固定板上的安装孔,相应安装卡位分别卡设于GPS外缘以及上固定板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改进,所述机臂还包括主机臂、分机臂和折叠机构,所述主机臂的一端与所述方形管状头部连接为一体,另一端通过所述折叠机构与所述分机臂折叠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改进,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件、第二折叠件和套筒,所述第二折叠件相对所述第一折叠件旋转折叠;所述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旋转对接后形成完整的圆筒,所述套筒旋紧套设于所述第一折叠件、第二折叠件上;所述第一折叠件外壁上设有第一半螺纹,所述第二折叠件外壁上设有第二半螺纹,所述第一半螺纹和第二半螺纹形成整圈螺纹,所述套筒内壁设有与所述整圈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改进,所述上壳内壁凸出有多个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内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下壳内壁凸出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内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由上壳顶部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内的连接件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改进,所述下壳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改进,还包括支撑于所述机身底部的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至少两个侧架,所述侧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架、用于将支撑架固定于无人机机身的安装件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架的连杆;所述安装件包括与无人机机身固定连接的安装板和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的第一管夹,所述第一管夹用于夹持固定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管夹一端通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无人机机身连接,另一端用于供所述支撑架插入固定;所述安装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管夹的中心线垂直,且所述安装板包括沿着与所述第一管夹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管夹的外壁之外的延伸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的机架,所述上壳和下壳间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固定有第二电路板和飞行控制器,所述第一舱体内安装有飞控功能模块,所述第二舱体内安装有第一电路板。还包括支撑于所述机身底部的起落架以及安装于所述起落架上的药箱,所述起落架包括至少两个侧架,所述侧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架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架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架上;所述连杆上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设于药箱上的第二固定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在机身的下壳内设有两个舱体,机身内设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以及两个舱体内分别安装飞控功能元件及电路板等,当需要维修时,只需拆卸对应的舱体或者上壳即可,拆装方便且快捷,且有利于避免对机身内的其它电子元件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无人机机身的分离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无人机机身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机身下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机身下壳与各飞控功能元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GPS与上固定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橡胶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药箱与起落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A处局部示意图;图10为图8中B处局部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起落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起落架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折叠机构的分离式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折叠机构中第一折叠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身;1.1、上壳;1.2、下壳;1.21、第一舱体;1.22、第二舱体;1.23、舱门;1.24、进气口;1.25、出气口;1.26、第二连接柱;1.3、上固定板;1.4、下固定板;1.5、支架;2、机臂;2.1、方形管状头部;2.2、主机臂;2.3、分机臂;2.4、折叠机构;2.41、第一管状部;2.42、安装座;2.43、第一连接部;2.44、转动槽;2.45、套筒;2.46、支撑件;2.47、RTK天线;2.48、固定套环;2.49、第二管状部;2.50、第二连接部;3、药箱;3.1、第二固定块;3.2、注药口;3.3、凹槽;4、起落架;4.1、支撑架;4.2、第一连杆;4.3、第一管夹;4.4、延伸部;4.5、第二连杆;4.51、第一固定块;4.6、底架;4.7、缓冲减震垫;4.8、“⊥”形三通管;4.9、第一安装孔;4.10、第二安装孔;4.11、第二管夹;4.12、挂耳;4.13、安装凸台;5、GPS;5.1、外缘;6、橡胶连接件;6.1、上止挡部;6.2、下止挡部;6.3、减震部;6.4、安装卡位;7、第二电路板;8、飞行控制器;9、第一电路板;10、差分模块;11、图传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包括上壳(1.1)和与所述上壳(1.1)相适配的下壳(1.2),所述上壳(1.1)和下壳(1.2)上下对接后相互固定连接,且所述上壳(1.1)和下壳(1.2)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下壳(1.2)设有第一舱体(1.21)和第二舱体(1.22),所述第一舱体(1.21)和第二舱体(1.22)的舱口分别密封连接有舱门(1.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包括上壳(1.1)和与所述上壳(1.1)相适配的下壳(1.2),所述上壳(1.1)和下壳(1.2)上下对接后相互固定连接,且所述上壳(1.1)和下壳(1.2)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下壳(1.2)设有第一舱体(1.21)和第二舱体(1.22),所述第一舱体(1.21)和第二舱体(1.22)的舱口分别密封连接有舱门(1.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行设于所述机身(1)内的上固定板(1.3)、下固定板(1.4)、支架(1.5)和四个间隔环绕所述机身设置的机臂(2),所述支架(1.5)支撑于所述上固定板(1.3)、下固定板(1.4)之间;所述机臂(2)包括方形管状头部(2.1),所述方形管状头部伸入所述机身内且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板(1.3)和下固定板(1.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1.3)上通过橡胶连接件(6)安装有GPS(5),所述GPS(5)上设有一圈外缘(5.1);所述橡胶连接件(6)包括减震部(6.3),上止挡部(6.1)和下止挡部(6.2),所述减震部(6.3)与上止挡部(6.1)、下止挡部(6.2)间分别设有安装卡位(6.4);所述上止挡部(6.1)、下止挡部(6.2)分别穿过GPS外缘(5.1)、上固定板(1.4)上的安装孔,相应安装卡位(6.4)分别卡设于GPS外缘(5.1)以及上固定板(1.4)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还包括主机臂(2.2)、分机臂(2.3)和折叠机构(2.4),所述主机臂(2.2)的一端与所述方形管状头部(2.1)连接为一体,另一端通过所述折叠机构(2.4)与所述分机臂(2.3)折叠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无人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件、第二折叠件和套筒(2.45),所述第二折叠件相对所述第一折叠件旋转折叠;所述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旋转对接后形成完整的圆筒,所述套筒(2.45)旋紧套设于所述第一折叠件、第二折叠件上;所述第一折叠件外壁上设有第一半螺纹,所述第二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亮亮林能涛王飞张羽
申请(专利权)人: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