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明路专利>正文

改良构造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561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构造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包括一轨道、前帽组及罩盖等主要元件。其中主要将前帽组外壁轮廓设计为与轨道内壁轮廓相同而呈相互容纳状,并可完全填入于轨道内呈隐藏状,且填入深度为整体前帽组,足可抵抗外力的摇晃振动而不致松脱;同时受使用者拉动而转动的蜂巢轮亦将其上的驱动齿轮设计为内、外齿轮啮合的可拆换式,驱动齿轮损坏时仅需更换该驱动齿轮即可,不必将蜂巢轮一并丢弃而造成浪费,达到使用性及耐用性较佳且简化外观复杂性的功效。(*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建筑领域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尤指一种将变速机构收藏至轨道内,以减少前帽外露于轨道外的长度,提高其组合结构稳定性的改良构造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现有技术中,所谓百叶窗轨道的前帽组A,请同时参阅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其为一种固设于轨道B的一侧作为百叶窗的悬吊及变速传动机构等的固定座;前帽组A可分为机壳A1及外罩A2,两者之间夹设有一蜂巢轮C,该蜂巢轮C藉由一珠链D的拉动旋转,并同时传动其后的减速机构E将传动轴F的转速降低,而达到使使用者可减轻旋力的功效。然而,现有的轨道前帽装置虽具有省力上的方便性,但其在使用上却仍存在下列缺陷(一)前帽组A的机壳A1与外罩A2在组合后可供组设于轨道B的一端,但其组合方式是利用设于机壳A1前端的卡制板A11,卡设于轨道B的内壁面;且由于机壳A1加上外罩A2的壳体已甚为宽大,又由于使用者施力的珠链D是设于外罩A2内,即位于最侧边,故当使用者拉动珠链D向下扯动时,在机壳A1与轨道B的接合处下方将形成一支点G,使上方因不断施力而形成开口H,造成前帽组A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卡制板A11因承受不住长期的扯动而松脱。(二)因为现有的前帽组A即外壳A1加外罩A2突出于轨道B的末端较长,所以当珠链D向下拉扯时,由于杠杆原理将使另端的传动轴F随着每一次珠链D的扯动而上、下晃动,使所有悬吊于传动轴F上的窗帘片随之振动,以至造成百叶窗不稳定及产生噪音。(三)使用者拉动珠链D使蜂巢轮C随其运转,同时连动与蜂巢轮C成一体的驱动齿轮C1带动减速机构E的减速齿轮转动;由于该驱动齿轮C1的齿径甚小,且使用者每一次或拉或扯的施力不定,造成该驱动齿轮C1时常承受超过负荷的扭力,而使轮齿崩断,必须时常连蜂巢轮C一并淘汰更换,造成浪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而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使其藉由将变速机构收藏至轨道内,减少前帽外露于轨道外的长度,提高其组合结构的稳定性,而具有高稳定性、高耐用性、组配稳固、不易松脱、方便实用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轨道、前帽组及罩盖;其特征在于前帽组的外壁轮廓设计为配合轨道的内壁面相互容纳形状,而将前帽组整体完全组配于轨道内;前帽组内部空间相同配置有一组减速齿轮及一带动减速齿轮的蜂巢轮,该蜂巢轮紧靠轨道一侧,珠链带动蜂巢轮转动,形成无杠杆施力距离的结构;罩盖盖设并锁固于前帽组一端,其中空内部与前帽组间为容入设置蜂巢轮。本技术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构造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其中所述的前帽组其外壁壳体的侧边设有一与轨道组合时封边作用的凸缘。前述的改良构造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其中所述的蜂巢轮其中心设有一内孔齿轮,在内孔齿轮内可将同齿形的驱动齿轮穿设固定,且该驱动齿轮的两端均凸设有一短轴杆。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是现有轨道前帽的立体构造图。图2是现有轨道前帽的组合构造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构造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构造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改良构造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具体采用的技术手段、构造、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是由一轨道1、前帽组2、罩盖3等主要元件所组成;其中轨道1与一般轨道相同,且在不同的百叶窗组合时使用不同的轨道,因其与本技术并无直接关连,故在此不予详述。前帽组2,其主要是将壳体21的外型轮廓设计为配合于轨道1的内壁面11而呈相互容纳状,同时壳体21的一侧边设有一凸缘22,该凸缘22与轨道1的外轮廓相配合适应;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在前帽组2的内部空间则相同配置有一组减速齿轮23及一带动减速齿轮23的蜂巢轮24,该蜂巢轮24在其中心位置设有一内孔齿轮241,再在内孔齿轮241上穿设一与其相啮合的驱动齿轮242,该驱动齿轮242的两端分别凸设有一短轴杆243,其一端深入组配于减速齿轮23内,另端凸设于蜂巢轮24外部而组设于罩盖3内壁的轴孔31上。罩盖3,其可盖设于前帽组2的一端,并由螺栓加以锁固,其中空内部与前帽组2之间恰可供蜂巢轮24容入设置。藉由上述元件的组合,首先可将前帽组2的外轮廓配合轨道1的内壁面11而整个填入于轨道1内,直至凸缘22抵住轨道1的外端面为止,再将罩盖3以螺栓加以锁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及实施例可知,本技术以其新颖的结构,可达到下列目的与功效(一)由于整个前帽组2设计为呈隐藏式,即将壳体21的外轮廓设计为与轨道1的内壁面11呈相互容纳状,故可完全填入于轨道1内,仅留下一凸缘22在轨道1的末端,同时填入的深度足够抵抗外力的摇晃扯动,其可达到稳固组配的目的及功效,并比现有前帽组A的卡制板A11的卡制组合方式较为固定,不易松脱。(二)由图4可见本技术的施力点与支点为十分接近,即当珠链4扯动蜂巢轮24时,其施力点与前帽组2的凸缘22支点间的距离仅剩下该凸缘22的宽度,故已完全消除现有前帽组A因突出于轨道B之外较长,一旦施力扯动即会产生杠杆破坏力的缺陷,并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大为提高,(三)新颖结构的前帽组2隐藏式结构设计,使轨道1外仅可见罩盖3简化了外观的复杂性,因此产品外观造型的整体化设计可较现有产品为佳。(四)蜂巢轮24的结构是采用将轮体与驱动轮242设计为可组合结构方式,当较易损耗的驱动轮242因使用不当而使轮齿崩断时,使用者仅需淘汰更换驱动齿轮242即可,而大大减少了材料上的浪费使其更为经济实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功效,将前帽组外壁轮廓设计为与轨道内壁轮廓相同而呈相互容纳状,并可完全填入于轨道内呈隐藏状,且填入深度为整体前帽组,足可抵抗外力的摇晃振动而不致松脱;同时受使用者拉动而转动的蜂巢轮亦将其上的驱动齿轮设计为内、外齿轮啮合的可拆换式,驱动齿轮损坏时仅需更换该驱动齿轮即可,不必将蜂巢轮一并丢弃而造成浪费,达到使用性及耐用性较佳且简化外观复杂性的功效。其藉由将变速机构收藏至轨道内,减少前帽外露于轨道外的长度,可提高其组合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有高稳定性、高耐用性、组配稳固、不易松脱、方便实用的功效。对于轨道前帽的设计而言,虽然仅将其设计为呈隐藏式,但其所产生的优点却为一大突破,对于本产品市场竞争力而言大有助益;同时对产品的使用稳定性及寿命可大为提高,而且有实质上的实用性;又本技术为同类产品所未曾出现过而确属首创,实为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新设计。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构造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主要包括轨道、前帽组及罩盖;其特征在于前帽组的外壁轮廓设计为配合轨道的内壁面相互容纳形状,而将前帽组整体完全组配于轨道内;前帽组内部空间相同配置有一组减速齿轮及一带动减速齿轮的蜂巢轮,该蜂巢轮紧靠轨道一侧,珠链带动蜂巢轮转动,形成无杠杆施力距离的结构;罩盖盖设并锁固于前帽组一端,其中空内部与前帽组间为容入设置蜂巢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构造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前帽组其外壁壳体的侧边设有一与轨道组合时封边作用的凸缘。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构造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蜂巢轮其中心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构造的百叶窗轨道前帽装置,主要包括轨道、前帽组及罩盖;其特征在于:前帽组的外壁轮廓设计为配合轨道的内壁面相互容纳形状,而将前帽组整体完全组配于轨道内;前帽组内部空间相同配置有一组减速齿轮及一带动减速齿轮的蜂巢轮,该蜂巢轮紧靠轨道一侧,珠链带动蜂巢轮转动,形成无杠杆施力距离的结构;罩盖盖设并锁固于前帽组一端,其中空内部与前帽组间为容入设置蜂巢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明路
申请(专利权)人:翁明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