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4887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用于对待处理件散热和隔热,其包括:能够传导热量的传热面;与所述传热面连接成封闭的冷却腔的热熔件,所述冷却腔装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用于与所述传热面通过相变进行热交换,且所述热熔件在所述待处理件之间需要隔热时熔化或软化以排出所述制冷剂。由于制冷剂能够从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的封闭腔体中泄出,所以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的主要传热能力将丧失,实现了各传热面之间的热阻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热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些新型应用的系统设计中,要求在正常状态下系统具备散热和传热的能力,但在失效状态(如热失控状态)下却需要具备热阻断的能力。比如:在电池组中,在正常状态下,要求电池单体之间、电池单体与散热器之间具备良好的传热能力;但是在有电池单体发生了热失控的非正常状态下,却要求电池单体之间具有热阻隔能力,以阻断热失控在电池单体之间的扩展。考虑到以上传热和隔热需求,目前在电池组中,每两节电池之间布置一个传热装置或隔热装置,且传热装置和隔热装置间隔布置。现有的传热方式和热阻隔方式,不能保证电池两侧都具有良好的传热条件,也不能保证任意两节相邻电池之间都具有热失控阻断能力,导致传热和隔热效果差。此外,现有的传热和热阻隔方式,使用两套不同的装置,不便于系统设计和制造。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以保证传热和隔热的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以保证传热和隔热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用于对待处理件散热和隔热,其包括:能够传导热量的传热面;与所述传热面连接成封闭的冷却腔的热熔件,所述冷却腔装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用于与所述传热面通过相变进行热交换,且所述热熔件在所述待处理件之间需要隔热时熔化或软化以排出所述制冷剂。可选的,上述的传热装置中,所述热熔件的熔化温度或软化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待处理件的失控温度。可选的,上述的传热装置中,所述传热面的材料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铁、钢合金或石墨烯。可选的,上述的传热装置中,所述热熔件的材料为聚乙烯、醋酸纤维、聚苯乙烯、锡合金、铅合金或铋合金。可选的,上述的传热装置中,所述冷却腔的腔体内侧具有沟槽、凹槽、凸起和/或鳍片结构。可选的,上述的传热装置中,所述冷却腔的腔体内侧具有毛细装置和/或填充有具有毛细作用的填充层。可选的,上述的传热装置中,所述传热面与所述待处理件之间的缝隙填充或涂覆有导热层。可选的,上述的传热装置中,所述传热面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热熔件的导热能力低于所述传热面的导热能力。可选的,上述的传热装置中,所述传热面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待处理件形状匹配、用于与所述待处理件紧密贴合安装的结构。可选的,上述的传热装置中,所述制冷剂为无毒且不可燃的制冷剂。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包括能够传导热量的传热面;与传热面连接成冷却腔的热熔件,冷却腔用于流通制冷剂,制冷剂用于与所述传热面进行热交换,由于制冷剂能够从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的封闭腔体中泄出,所以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的主要传热能力将丧失,实现了各传热面之间的热阻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第一种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1的仰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第二种结构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7为图5的BB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5的仰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第三种结构的主视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图9的EE方向的剖视图;图12为图9的DD方向的剖视图;图13为图9的仰视图;图14为图9结构的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以保证传热和隔热的效果。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14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第一种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1的仰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第二种结构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7为图5的BB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5的仰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第三种结构的主视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图9的EE方向的剖视图;图12为图9的DD方向的剖视图;图13为图9的仰视图;图14为图9结构的应用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包括传热面1、冷却腔和热熔件2,其中,传热面1和热熔件2连接成封闭的冷却腔,传热面1能够传导热量,冷却腔内流通制冷剂,通过流动的制冷剂与传热面1通过相变进行热交换,从而将传热面1传导的热量挥散,完成冷却。为了实现隔热,热熔件2在待处理件之间需要隔热时熔化或软化,以排出冷却腔内的制冷剂。由于制冷剂能够从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的封闭腔体(即冷却腔)中泄出,所以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的主要传热能力将丧失,实现了各传热面之间的热阻隔。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和隔热原理进行说明。为了实现待处理件之间的散热,在待处理件温度位于正常范围内时,温度较高的传热面1所在位置处或者传热面1的温度较高部分所在位置处的制冷剂吸收热量相变为气态,在冷却腔内部流动,并在温度较低的传热面1所在位置处或者传热面1的温度较低部分所在位置处液化放热,如此实现各个传热面1之间或者传热面1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热交换,也就实现了待处理件之间的高效传热。即在待处理件温度位于正常范围内时制冷剂与传热面1通过相变进行热交换,实现热量在传热面1各个部分之间的传导或者各个传热面1之间的传导,进而实现传热面1及时将热量挥散,完成冷却。为了在待处理件之间需要隔热时实现隔热功能,热熔件2在待处理件之间需要隔热时熔化或软化,以排出冷却腔内的制冷剂。由于制冷剂能够从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的封闭腔体中泄出,所以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的主要传热能力将丧失,实现了各待处理件之间的热阻隔。待处理件可为电池、电容件或电阻件等。待处理件之间需要隔热时是指传热装置上安装的某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件温度达到温度限制时的状态,该温度限制高于待处理件的正常温度范围,低于或等于待处理件的异常温度。例如,在待处理件为电池时,电池之间需要隔热时通常是指某一个或多个电池温度达到热失控温度时的状态,或者是指某一个或多个电池温度达到高于电池正常温度值一个特定温度时的状态,该特定温度低于热失控温度;在待处理件为电阻件时,电阻件之间需要隔热时通常是指某一个或多个电阻件温度达到特定温度时的状态,该特定温度由电阻件的使用工况确定。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与待处理件的传热和热阻断要求相配合,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热面1。当只有一个传热面1时,制冷剂通过相变换热实现在传热面1各部分之间的传热;当具有多个传热面1时,制冷剂通过相变换热实现在多个传热面1之间的传热。上述的传热面1与热熔件2连接形成冷却腔,具体的可利用传热面1与热熔件2拼接成冷却腔。在传热面1为1个时,传热面1的各个部分与热熔件2共同构成冷却腔,具体可参见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待处理件散热和隔热,包括:能够传导热量的传热面(1);与所述传热面连接成封闭的冷却腔的热熔件(2),所述冷却腔装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用于与所述传热面(1)通过相变进行热交换,且所述热熔件(2)在所述待处理件之间需要隔热时熔化或软化以排出所述制冷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隔热能力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待处理件散热和隔热,包括:能够传导热量的传热面(1);与所述传热面连接成封闭的冷却腔的热熔件(2),所述冷却腔装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用于与所述传热面(1)通过相变进行热交换,且所述热熔件(2)在所述待处理件之间需要隔热时熔化或软化以排出所述制冷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件(2)的熔化温度或软化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待处理件的失控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面(1)的材料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铁、钢合金或石墨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件(2)的材料为聚乙烯、醋酸纤维、聚苯乙烯、锡合金、铅合金或铋合金。5.根据权利要求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