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冷拔变形量的复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28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冷拔变形量的复合模具,包括冷拔外模本体,冷拔外模本体内设有冷拔模孔,冷拔模孔在沿钢管拉拔方向依次分为入口段、定径段及出口段;其中,入口段由弧形导向段和直线夹持段连接组合而成,直线夹持段与弧形导向段相切设置,入口段的外端直径大于内端,出口段为倒锥形结构,定径段两端分别与直线夹持段和出口段相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锥形外模与弧形外模形状复合于一体,获得更大的冷拔变形量、减少冷拔道次从而降低钢管制造成本。

A Composite Die for Improving Cold Drawing Deform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osite die for improving cold-drawing deformation, including a cold-drawing exterior die body with cold-drawing die holes in it, which are divided into an inlet section, a sizing section and an outlet section in turn along the drawing direction of the steel pipe. The inlet section is composed of an arc-shaped guiding section and a straight-line clamping section, and the straight-line clamping section is cut with the arc-shaped guiding section, and the inlet section is arranged with the arc-shaped guiding section. The diameter of the outer end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inner end, and the outlet section is an inverted cone structure. The two ends of the sizing section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traight clamping section and the outlet section respectively. The invention combines the conical exterior die and the arc exterior die shape to obtain larger cold drawing deformation, reduce cold drawing passes and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of steel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冷拔变形量的复合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拉拔成型模具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冷拔变形量的复合模具。
技术介绍
无缝钢管在冷拔生产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变形拔制工艺,传统无缝钢管冷拔工艺中所采用的冷拔外模,一般采用以下两种:1、中式拔管外模,又称弧形外模,其内部设有冷拔模孔,冷拔模孔在沿钢管拉拔方向依次分为入口段、定径段及出口段,所述入口段的截面为弧形结构因其定径段相对较长,尽管拉拔钢管变形的质量较好,但其所需的拔制力增大了,耗费时间长,拉拔效率低,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2、苏式拔管外模,又称锥形外模,内部设有冷拔模孔,冷拔模孔在沿钢管拉拔方向依次分为入口段、定径段和出口段,所述入口段的截面为锥形结构,因其定径段短,钢管变形所需拔制力小,自然效率就高,但是因定径段较短,钢管尾部抖动,拉拔时单道次金属变形延伸率小、拔制道次多、生产周期长,影响钢管拉拔的质量。综上所述采用上述两种冷拔外模本体允许每个拔制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2-1.6,由于每个拔制道次的拔制变形量比较小,导致拔制道次多、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制约了钢管产能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冷拔变形量的复合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冷拔变形量的复合模具,包括冷拔外模本体,所述冷拔外模本体内设有冷拔模孔,所述冷拔模孔在沿钢管拉拔方向依次分为入口段、定径段及出口段,其中,所述入口段由弧形导向段和直线夹持段连接组合而成,所述直线夹持段与所述弧形导向段相切设置,所述入口段的外端直径大于内端;所述出口段为倒锥形结构,所述定径段两端分别与所述直线夹持段和出口段相衔接。优选的,所述弧形导向段R10~30mm。优选的,所述直线夹持段的锥角α11°~13°。优选的,所述定径段为10~1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冷拔模孔锥形台面两腰之间的夹角进行了减小并加长了模孔底部定径带设计,大大提高了不锈钢复合管冷拔加工时的塑性变形时间和变形量,使得不锈钢复合管外层薄壁不锈钢管回复变形残余应力基本消除,不仅提高了不锈钢复合管冷拔加工后的表面质量,而且从根本上消除了不锈钢复合管冷拔加工后内外两层金属间微小缝隙,使不锈钢复合管内外两种金属之间达到无隙复合成为一体。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锥形外模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弧形外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冷拔外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冷拔外模细节图。在图中,1、冷拔外模本体;2、入口段;21、导向段;22、夹持段;3、定径段;4、出口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弧形外模,冷拔外模本体1内设有冷拔模孔,冷拔模孔在沿钢管拉拔方向依次分为入口段2、定径段3及出口段4,因其定径段3相对较长,用于短芯棒拔制,单道次减径量6~12mm、减壁量0.5~1.2mm。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锥形外模,冷拔外模本体1内设有冷拔模孔,冷拔模孔在沿钢管拉拔方向依次分为入口段1、定径段3和出口段4,因其定径段3短,用于无芯棒拔制(俗称:空拔),单道次减径量5~13mm、无减壁。如附图3、4所示,一种提高冷拔变形量的复合模具,包括冷拔外模本体1,冷拔外模本体1内设有冷拔模孔,冷拔模孔在沿钢管拉拔方向依次分为入口段2、定径段3及出口段4,其中,入口段2由弧形导向段21和直线夹持段22连接组合而成,弧形导向段21R10~30mm(大直径钢管R取较大值,小直径钢管R取较小值);直线夹持段22与弧形导向段21相切设置,直线夹持段22的锥角α11°~13°;入口段2的外端直径大于内端,出口段4为倒锥形结构,定径段3两端与直线夹持段22和出口段4相衔接,定径段3为10~15mm。本实施例单道次减径量10~22mm、减壁量0.5~1.0mm,可以达到两种模具分别进行单道次冷拔变形量的总和。本实施例通过对冷拔模孔锥形台面两腰之间的夹角进行了减小并加长了模孔底部定径带设计,大大提高了不锈钢复合管冷拔加工时的塑性变形时间和变形量,使得不锈钢复合管外层薄壁不锈钢管回复变形残余应力基本消除,不仅提高了不锈钢复合管冷拔加工后的表面质量,而且从根本上消除了不锈钢复合管冷拔加工后内外两层金属间微小缝隙,使不锈钢复合管内外两种金属之间达到无隙复合成为一体。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冷拔变形量的复合模具,包括冷拔外模本体(1),所述冷拔外模本体(1)内设有冷拔模孔,所述冷拔模孔在沿钢管拉拔方向依次分为入口段(2)、定径段(3)及出口段(4),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段(2)由弧形导向段(21)和直线夹持段(22)连接组合而成,所述直线夹持段(22)与所述弧形导向段(21)相切设置,所述入口段(2)的外端直径大于内端;所述出口段(4)为倒锥形结构;所述定径段(3)两端分别与所述直线夹持段(22)和出口段(4)相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冷拔变形量的复合模具,包括冷拔外模本体(1),所述冷拔外模本体(1)内设有冷拔模孔,所述冷拔模孔在沿钢管拉拔方向依次分为入口段(2)、定径段(3)及出口段(4),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段(2)由弧形导向段(21)和直线夹持段(22)连接组合而成,所述直线夹持段(22)与所述弧形导向段(21)相切设置,所述入口段(2)的外端直径大于内端;所述出口段(4)为倒锥形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