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式井组部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134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丛式井组部井方法,属于丛式井组开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每口井的轨迹,使用表层钻井液进行预设地层深度的第一口井的钻进,将套管下降进入所述第一口井井内,固井;重复使用所述表层钻井液在所述第一口井的基础上间隔预设的距离进行同样的所述预设地层深度的多口井的钻进;使用深层钻井液对所述第一口井进行继续钻进直至所述第一口井达到预设的深度及角度后完钻,将套管下降进入所述第一口井井内,固井;重复使用所述深层钻井液对剩余所述多口井进行继续钻进直至所述多口井达到预设的深度及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钻井液在相同阶段均重复使用,节约了钻井液。

A Cluster Well Group Wel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uster well group section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luster well group development. The method includes: acquiring the trajectory of each well, drilling the first well with a preset formation depth using surface drilling fluid, lowering casing into the first well and cementing the well; repeating the use of the surface drilling fluid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well at preset intervals to drill multiple wells with the same preset formation depth; and using deep drilling fluid to drill multiple wells with the same preset formation depth; The first well is drilled continuously until the first well reaches the preset depth and angle, then the casing is lowered into the first well and cemented, and the remaining wells are drilled continuously with the deep drilling fluid until the preset depth and angle of the multiple wells are reached. The invention saves drilling fluid by reusing drilling fluid at the same s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丛式井组部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丛式井组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丛式井组部井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油、气的开采过程中,有时会采用丛式井组的部井方式进行开采,丛式井组是指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钻出多口井,各井的井口间隔距离较近,各井井底则延伸至不同的方位,即由多个定向井组成的井组。丛式井组的部井方式能节省占地面积,将井口集中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目前丛式井组的部井方法为确定设计井的轨迹之后,依次部署、钻进每一口井,即完成一口井的打造之后,再打造另一口井。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造井过程中在不同的地层使用的钻井液不同,采用依次部署、钻进每一口井的方式造井会造成钻井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钻井液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丛式井组部井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丛式井组部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每口井的轨迹,使用表层钻井液进行预设地层深度的第一口井的钻进,将套管下降进入所述第一口井井内,固井;步骤2:重复使用所述表层钻井液在所述第一口井的基础上间隔预设的距离进行同样的所述预设地层深度的多口井的钻进;步骤3:使用深层钻井液对所述第一口井进行继续钻进直至所述第一口井达到预设的深度及角度,将套管下降进入所述第一口井井内,固井;步骤4:重复使用所述深层钻井液对剩余所述多口井进行继续钻进直至所述多口井达到预设的深度及角度后完钻。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预设地层深度为240-560m。优选地,所述步骤1和所述步骤2中所述表层钻井液为膨润土类钻井液,所述表层钻井液的雷氏粘度为30-35s,所述表层钻井液的密度为1.05-1.08g/cm3。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间隔预设的距离为间隔5.5-6.5m。优选地,在所述步骤2的所述重复使用所述表层钻井液之前还包括,将所述表层钻井液进行过滤,分离沙质后添加清水或者增稠剂使所述表层钻井液的雷氏粘度为30-35s。优选地,所述步骤3和所述步骤4中所述深层钻井液为聚合物体系类钻井液,所述深层钻井液的雷氏粘度为45s-55s,所述深层钻井液的密度1.08-1.16g/cm3。优选地,在所述步骤4的重复使用所述深层钻井液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深层钻井液进行过滤,分离沙质后添加清水或者增稠剂使所述表层钻井液的雷氏粘度为45-55s。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分段分批次的方式进行丛式井组的造井,其中第一阶段均钻进至预设地层深度,第二阶段的造井需要钻进至地层更深的位置,并且不同的井会钻进至不同的深度、方向及角度,钻井液在相同阶段均重复使用,节约了钻井液。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丛式井组部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每口井的轨迹,使用表层钻井液进行预设地层深度的第一口井的钻进,将套管下降进入所述第一口井井内,固井;步骤2:重复使用所述表层钻井液在所述第一口井的基础上间隔预设的距离进行同样的所述预设地层深度的多口井的钻进;步骤3:使用深层钻井液对所述第一口井进行继续钻进直至所述第一口井达到预设的深度及角度,将套管下降进入所述第一口井井内,固井;步骤4:重复使用所述深层钻井液对剩余所述多口井进行继续钻进直至所述多口井达到预设的深度及角度后完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分段分批次的方式进行丛式井组的造井,其中第一阶段均钻进至预设地层深度,通常情况下,该预设地层深度为表面松软的平原组地层,先利用表层钻井液将第一口井转进至预设地层深度,将套管下降进入所述第一口井井内,固井之后,重复利用钻第一口井的表层钻井液进行第二口井的钻进,当完成第二口井的表面松软的平原组地层的钻进之后,将套管下降进入第二口井井内,固井。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将剩余的多口井钻进至预设地层深度,完成第一阶段的钻进造井。第二阶段的建井需要钻进至地层更深的位置,不同的井会钻进至不同的深度、方向及角度,根据每口井的设计轨迹,在钻进造井互相不会影响的情况下,从第一口井开始继续更深入地进行建井。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井口的钻进过程中,钻井液在相同阶段均重复使用,节约了钻井液。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地层进行了划分,将第一阶段中的预设地层深度划分为表面地层,将第二阶段的地层划分为深层地层,通常情况下,靠近地面的表层地面为松软地层,由砂土、小颗粒岩块等构成,而深层的地层物性等参数与表面地层的不一样,深层地层通常为岩矿层,因此需要对两个地层使用的钻井液进行区分,但对同一地层的丛式井组中的不同井进行钻进时,可以使用同一类型的钻井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每口井的轨迹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设计模拟软件实现,例如Landmark5000,丛式井组中定向井的设计通常通过三段制剖面、五段制剖面、三维绕障剖面进行,其中三段制剖面、五段制剖面均包括从井口开始的一段直井段,直井段紧接着为角度、方向等改变的井段,例如增斜段、稳斜段、降斜段等。三维绕障剖面的设计则是为了避免井之间互相的影响,维持必要的距离。丛式井组中每口井的轨迹均不相同,例如部分井采用三段制,部分井则采用五段制,部分井的直井段为从井口开始一直延伸至表层地面与深层地层的分界处,即一直到所述预设地层深度,部分井则从井口开始延伸小于所述预设地层深度的位置时开始进入增斜段。具体地,上文所述的第一阶段中的表面地层,即所述步骤1中所述预设地层深度为240-560m。所述步骤1和所述步骤2中所述表层钻井液为膨润土类钻井液,所述表层钻井液的雷氏粘度为30-35s,所述表层钻井液的密度为1.05-1.08g/cm3。该表面地层的为松软地层,由砂土、小颗粒岩块构成,因此对钻井液的粘度和密度要求只需满足能够将碎屑和泥土带出即可。所述步骤2中所述间隔预设的距离为间隔5.5-6.5m。优选为6m,井口之间的距离较小,能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地占地面积,节约了成本。在上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2的所述重复使用所述表层钻井液之前还包括,将所述表层钻井液进行过滤,分离沙质后添加清水或者增稠剂使所述表层钻井液的雷氏粘度为30-35s。由于已经使用过的表层钻井液在循环洗井的过程中携带碎屑、泥土等固相颗粒,需要将固相过滤之后,测量其粘度、密度等是否满足钻井液的要求,若粘度过大,应加清水稀释后再进行下一步的重复使用。若粘度小,则应添加增稠剂使其保持在30-35s的粘度,满足重复使用时携带碎屑、泥土等的能力。所述步骤3和所述步骤4中所述深层钻井液为聚合物体系类钻井液,所述深层钻井液的雷氏粘度为45s-55s,所述深层钻井液的密度1.08-1.16g/cm3。由于深层地层通常为岩矿层,因此需要深层钻井液的粘度和密度较大,足够将钻进过程中的碎屑携带至地面。在上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4的重复使用所述深层钻井液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深层钻井液进行过滤,分离沙质后添加清水或者增稠剂使所述表层钻井液的雷氏粘度为45-55s。由于已经使用过的深层钻井液在循环洗井的过程中携带碎屑、泥土等固相颗粒,需要将固相过滤之后,测量其粘度、密度等是否满足钻井液的要求,若粘度过大,应加清水稀释后再进行下一步的重复使用。若粘度小,则应添加增稠剂使其保持在45-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丛式井组部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每口井的轨迹,使用表层钻井液进行预设地层深度的第一口井的钻进,将套管下降进入所述第一口井井内,固井;步骤2:重复使用所述表层钻井液在所述第一口井的基础上间隔预设的距离进行同样的所述预设地层深度的多口井的钻进;步骤3:使用深层钻井液对所述第一口井进行继续钻进直至所述第一口井达到预设的深度及角度,将套管下降进入所述第一口井井内,固井;步骤4:重复使用所述深层钻井液对剩余所述多口井进行继续钻进直至所述多口井达到预设的深度及角度后完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丛式井组部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每口井的轨迹,使用表层钻井液进行预设地层深度的第一口井的钻进,将套管下降进入所述第一口井井内,固井;步骤2:重复使用所述表层钻井液在所述第一口井的基础上间隔预设的距离进行同样的所述预设地层深度的多口井的钻进;步骤3:使用深层钻井液对所述第一口井进行继续钻进直至所述第一口井达到预设的深度及角度,将套管下降进入所述第一口井井内,固井;步骤4:重复使用所述深层钻井液对剩余所述多口井进行继续钻进直至所述多口井达到预设的深度及角度后完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预设地层深度为240-56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所述步骤2中所述表层钻井液为膨润土类钻井液,所述表层钻井液的雷氏粘度为30-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振强刘民王清东武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