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液压起道器的放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1147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液压起道器的放气结构,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上设有储油空间和回油阀安装孔,储油空间内设有吸油口、柱塞泵安装孔,所述底座本体的内部设有油路集成单元;所述的油路集成单元,包括:水平油路,与所述吸油口相连通;主油路,与所述柱塞泵安装孔相连通;所述主油路通过回油阀控制油路与回油阀安装孔相连通,回油阀安装孔又通过回油油路与储油空间相连通。所述吸油口上还设有导气管,导气管的下端与水平油路相连通,导气管的上端高于吸油口,位于所述储油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柱塞泵在操作时,不会出现空泵现象,保证了液压起道器机具的性能和稳定性。

An Exhaust Structure Applied to Hydraulic Hois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utgassing structure applied to a hydraulic star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body, an oil storage space and an oil return valve mounting hole on the base body, an oil suction port and a plunger pump mounting hole in the oil storage space, an oil circuit integration unit inside the base body, and an oil circuit integration unit including a horizontal oil circuit connected with the oil suction port. The main oil path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hole of the plunger pump, the main oil path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hole of the return valve through the control oil path of the return valve, and the installation hole of the return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orage space through the return oil path. The oil suction port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guide pipe, the lower end of the guid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horizontal oil pipelin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guide pipe is higher than the oil suction port and is located in the oil storage space. The utility model ensures that when the plunger pump is operated, no empty pump phenomenon occurs, and ensures the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hydraulic hoi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液压起道器的放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轨道起道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液压起道器的放气结构。
技术介绍
起道器是一种在养护铁路路基时使用的一种小型机械。通过人工操作,起道器可以将铁轨抬起,使之离开地面一定距离,以便于工人对路基进行养护。根据工作原理不同,起道器可以分为液压式和齿条式两种,液压起道器的操作力较小,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列车通过,可自动卸载进行保护。齿条起道器的最大优点是速度快,日常维护方便,因此目前仍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液压起道器适用于钢轨正线的轨道,道岔起道作业,通过手动柱塞泵驱动活塞上升,带动起道杠杆,使作业于钢轨底部的起道杠杆前端快速顶升,达到起道作业目的。它是铁路线路起道维修专用工具,作业时均不侵入限界,安全可靠、效率高、操作轻便、减轻劳动强度。现有液压起道器的油箱内液压油耗尽后,会在其吸油口下部至柱塞泵之间的油路内吸入空气,当液压起道器结束作业打开回油阀,活塞缩回过程中,液压油返回油箱重新进入吸油口时,会将空气封闭在吸油口下部的油路中,当下次操作柱塞泵作业时,刚开始柱塞泵工作会形成空泵,先将此处的空气吸入液压缸,进入液压缸的空气在高压状态下十分不利于液压起道器系统的稳定和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液压起道器的放气结构,保证了柱塞泵在操作时,不会出现空泵现象,保证了液压起道器机具的性能和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液压起道器的放气结构,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上设有储油空间和回油阀安装孔,储油空间内设有吸油口、柱塞泵安装孔;所述底座本体的内部设有油路集成单元;所述的油路集成单元,包括:水平油路,与所述吸油口相连通;主油路,与所述柱塞泵安装孔相连通;所述主油路通过回油阀控制油路与回油阀安装孔相连通,回油阀安装孔又通过回油油路与储油空间相连通。所述吸油口上还设有导气管,导气管的下端与水平油路相连通,导气管的上端高于吸油口,位于所述储油空间内。所述的导气管设有2根。所述的导气管高于吸油口6~10mm。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液压起道器的放气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及维护,保证了在下次操作柱塞泵时,不会出现空泵现象,也就不会将空气泵入液压缸内,保证了液压起道器机具的性能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放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液压起道器的放气结构,包括:底座本体1,底座本体1上设有储油空间2和回油阀安装孔3,储油空间2内设有吸油口4、柱塞泵安装孔5,上述为现有技术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所述底座本体1的内部设有油路集成单元;较佳的,所述的油路集成单元,包括:水平油路6,与所述吸油口4相连通;主油路7,与所述柱塞泵安装孔5相连通;较佳的,所述主油路7通过回油阀控制油路8与回油阀安装孔3相连通,回油阀安装孔3又通过回油油路9与储油空间2相连通。较佳的,所述吸油口4上还设有2根导气管10,导气管10的下端与水平油路6相连通,导气管10的上端比吸油口4高出6~10mm的高度,且位于所述储油空间2内。本技术在吸油口4下部水平油路6中设置两个导气管10,其下部连通水平油路6,上部接通油箱,管口高于吸油口4位置,当回油进入吸油口4时,液压油的重力在吸油口4下部水平油路6内产生压力,可将水平油路6内的空气通过导气管10压出水平油路,进入油箱。于是,原来空气充满的水平油路6空间被液压油替代,保证了下次操作柱塞泵时,不会出现空泵现象,也就不会将空气泵入液压缸内,保证了液压起道器机具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吸油口4与导气管10因为底部连通,会自动保持液面在同一水平高度。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液压起道器的放气结构,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上设有储油空间和回油阀安装孔,储油空间内设有吸油口、柱塞泵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内部设有油路集成单元;所述的油路集成单元,包括:水平油路,与所述吸油口相连通;主油路,与所述柱塞泵安装孔相连通;所述主油路通过回油阀控制油路与回油阀安装孔相连通,回油阀安装孔又通过回油油路与储油空间相连通;所述吸油口上还设有导气管,导气管的下端与水平油路相连通,导气管的上端高于吸油口,位于所述储油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液压起道器的放气结构,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上设有储油空间和回油阀安装孔,储油空间内设有吸油口、柱塞泵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内部设有油路集成单元;所述的油路集成单元,包括:水平油路,与所述吸油口相连通;主油路,与所述柱塞泵安装孔相连通;所述主油路通过回油阀控制油路与回油阀安装孔相连通,回油阀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斌何平平李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