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104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旋转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旋转臂,包括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一旋转臂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一端,且所述旋转臂转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臂的升降方向平行;及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臂的另一端,用于承载工件。第一旋转臂转动设置于升降驱动组件,因此升降驱动组件既能够驱动旋转臂上下运动,旋转臂也能够相对于升降驱动组件旋转。第一旋转臂还与第二旋转臂转动连接,承载组件设置于第二旋转臂上,因此推或拉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的连接位置就可以实现承载组件绕升降驱动组件做曲线运动。

A Rotary Lif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chanical tooling, in particular to a rotating lif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ifting driving component, a rotating arm, including a first rotating arm and a second rotating arm, two ends of the first rotating arm rotate respectively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lifting driving component and one end of the second rotating arm, and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rotating arm rotates with the rotation. The lifting direction of the arm is parallel; and the bear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rotating arm for carrying the workpiece.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rotating arm is arranged in the lifting driving component, so the lifting driving component can drive the rotating arm up and down, and the rotating arm can also rotate relative to the lifting driving component. The first rotating arm is also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rotating arm, and the load-bear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rotating arm, so pushing or pulling the connecting position of the first rotating arm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arm can realize the curve movement of the load-bearing component around the lifting drivin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在芯轴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芯轴模具反复地搬运,以将其抬上和抬下压机。由于芯轴模具的质量较大,现有技术中,通过行车上的吊具固定芯轴模具,以使芯轴模具进出压机。但由于芯轴模具的搬运次数较多,需要经常占用行车,影响车间内其他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升降装置,以搬运工件,节省占用车间行车时间。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旋转臂,包括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一旋转臂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一端,且所述旋转臂转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臂的升降方向平行;及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臂的另一端,用于承载工件。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旋转臂分别通过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所述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和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均包括:套筒,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所述套筒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旋转臂其中一个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的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旋转臂和所述第二旋转臂其中一个连接;中心轴,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套筒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旋转臂中另一个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的所述中心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臂和所述第二旋转臂中另一个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旋转组件上设置有手柄。作为优选,所述套筒内间隔设置有两个滚动轴承,两个所述滚动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套,所述套筒的两端设置有轴承挡圈。作为优选,两个所述中心轴均通过自润滑轴承分别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或所述第一旋转臂,及所述第一旋转臂或所述第二旋转臂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还包括升降座,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所述中心轴连接于所述升降座。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座和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导杆,所述升降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导杆。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体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中心轴的轴线平行。作为优选,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抱箍,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臂上;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抱箍上;第二抱箍,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及驱动气缸,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抱箍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抱箍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抱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旋转臂转动设置于升降驱动组件,因此升降驱动组件既能够驱动旋转臂上下运动,旋转臂也能够相对于升降驱动组件旋转。第一旋转臂还与第二旋转臂转动连接,承载组件设置于第二旋转臂上,因此推或拉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的连接位置就可以实现承载组件绕升降驱动组件做曲线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旋转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旋转组件与升降座连接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旋转组件与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连接的剖视图。图中:11、液压缸;12、升降座;21、第一旋转臂;211、连接板;22、第二旋转臂;3、承载组件;31、第一抱箍;32、支撑架;33、第二抱箍;34、驱动气缸;4、第一旋转组件;5、第二旋转组件;51、套筒;52、中心轴;53、滚动轴承;54、隔套;55、轴承挡圈;56、自润滑轴承;57、轴挡圈;58、手柄;6、导杆;71、上固定座;72、下固定座;8、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升降装置,其主要但不局限应用于将芯轴模具搬进或搬出压机,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件8的搬运中,以代替行车,从而节省占用车间行车时间,实现工件8的搬运。旋转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旋转臂及承载组件3。旋转臂包括第一旋转臂21和第二旋转臂22,第一旋转臂2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和第二旋转臂22的一端,且旋转臂转动的中心轴线与旋转臂的升降方向平行;承载组件3设置于第二旋转臂22的另一端,用于承载工件8。第一旋转臂21转动设置于升降驱动组件,因此升降驱动组件既能够驱动旋转臂上下运动,旋转臂也能够相对于升降驱动组件旋转。第一旋转臂21还与第二旋转臂22转动连接,承载组件3设置于第二旋转臂22的一端,因此推或拉第一旋转臂21和第二旋转臂22的连接位置就可以实现承载组件3绕升降驱动组件做曲线运动。旋转升降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座和导杆6,固定座包括上固定座71和下固定座72,导杆6设置在上固定座71和下固定座72之间。旋转升降装置通过上固定座71和下固定座72安装在压机上。升降驱动组件包括液压缸11和升降座12,液压缸11的缸体设置于上固定座71上,液压缸11的活塞杆可以向下固定座72所在侧伸长,导杆6与液压缸11的活塞杆平行。升降座12连接于液压缸11的活塞杆上,优选地,升降座12还滑动连接于导杆6。如图1和图2所示,升降座12上还连接有第一旋转组件4,第一旋转组件4包括套筒51和通过滚动轴承53与套筒51连接的中心轴52,套筒51与升降座12和第一旋转臂21其中一个连接,中心轴52与升降座12和第一旋转臂21中另一个连接。优选地,升降座12与中心轴52连接,套筒51与第一旋转臂21连接,且互相连接的两者之间也没有相对转动。液压缸11的活塞杆与中心轴52的轴线平行,从而使旋转臂的旋转轴的轴向与液压缸11的活塞杆的轴向平行。本实施例中,套筒51内间隔设置有两个滚动轴承53,两个滚动轴承53之间设置有隔套54,套筒51的两端设置有轴承挡圈55,提高旋转臂转动的稳定性,及防止机械振动。具体地,滚动轴承53可以为圆锥滚子轴承。中心轴52的两端均伸出套筒51,并设置有自润滑轴承56,升降座12通过自润滑轴承56与中心轴52连接,自润滑轴承56可以起支撑升降座12的作用,也可以减少振动,降低噪音,在使用过程中能形成转移膜,起到保护对中心轴52的作用。中心轴52的轴两端连接有轴挡圈57,提高升降座12连接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旋转臂21和第二旋转臂22通过第二旋转组件5转动连接,优选地,第一旋转臂21的长度小于第二旋转臂22长度,第二旋转组件5的结构与第一旋转组件4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第二旋转组件5的套筒51与第一旋转臂21和第二旋转臂22其中一个连接,中心轴52与第一旋转臂21和第二旋转臂22中另一个连接。优选地,第二旋转组件5的套筒51和中心轴52分别与第二旋转臂22和第一旋转臂21连接,且相互连接的两个部件间没有相对转动。第一旋转臂21未连接套筒5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连接板211,两个连接板211通过自润滑轴承56与中心轴52连接。第二旋转组件5的上端还设置有手柄58,向手柄58施加作用力,可以使第一旋转臂21和第二旋转臂22间的角度变化,进而使第二旋转臂22的运动轨迹为曲线。第二旋转臂22未连接套筒51的一端连接有承载组件3,具体地承载组件3通过夹取和放开工件8,从而完成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旋转臂,包括第一旋转臂(21)和第二旋转臂(22),所述第一旋转臂(2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旋转臂(22)的一端,且所述旋转臂转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臂的升降方向平行;及承载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臂(22)的另一端,用于承载工件(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旋转臂,包括第一旋转臂(21)和第二旋转臂(22),所述第一旋转臂(2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旋转臂(22)的一端,且所述旋转臂转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臂的升降方向平行;及承载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臂(22)的另一端,用于承载工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臂(21)分别通过第一旋转组件(4)和第二旋转组件(5)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所述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旋转臂(22)的一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和所述第二旋转组件(5)均包括:套筒(51),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的所述套筒(51)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旋转臂(21)其中一个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5)的所述套筒(51)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1)和所述第二旋转臂(22)其中一个连接;中心轴(52),通过滚动轴承(53)与所述套筒(51)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的所述中心轴(52)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旋转臂(21)中另一个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5)的所述中心轴(52)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1)和所述第二旋转臂(22)中另一个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5)上设置有手柄(58)。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升降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龙毛宜升余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航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