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黄原酸酯合成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102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黄原酸酯类化合物合成式(Ⅲ)所示的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合成方法是以式(Ⅰ)所示取代叠氮端烯类化合物为起始物,式(Ⅱ)所示的黄原酸酯为自由基来源,在自由基引发剂及溶剂存在条件下,50℃~100℃下反应5‑15小时,反应液经分离纯化制备得到式(Ⅲ)所示的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成方法具有对环境危害小,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等特点。

A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6-Substituted Phenanthridines Using Xanthat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using 6 -substituted phenanthridine compounds as shown in synthetic formula (III) of xanthate compounds. The synthes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ubstitution of azidene-terminated compounds shown in formula (I) as starting material and xanthate shown in formula (II) as free radical source. In the presence of free radical initiators and solvents, the reaction time is 5 15 hours at 50 ~100. The reaction solution is separated and purified to prepare 6 -substituted phenanthidine compounds shown in formula (III). The synthesis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environmental harm,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simpl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黄原酸酯合成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使用黄原酸酯类化合物合成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菲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杂化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和光电特性,是一些天然产物、药物和功能材料分子中重要的结构单元。例如花椒宁碱(Fagaronine)和两面针碱(Nitidine)都属于菲啶生物碱,前者具有抗癌活性,后者具有抗细胞毒素、抗菌等活性。之前菲啶的合成是通过2-羟甲基环己酮与苯胺和苯胺盐酸盐在乙醇溶液中缩合,或7,8,9,10-四氢菲啶酮还原制得。近年来,由于菲啶类化合物的特有的活性,新发展了多种合成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例如Studer等报道的以2-苯基苯异腈类化合物为底物,四丁基碘化铵为引发剂成功合成6-三氟甲基菲啶及其衍生物(见Angew.Chem.Int.Ed.,2013,52:10792)。焦宁等通过叠氮化物提供氮源,芳醛/酮为原料,合成了菲啶及其衍生物(见Org.Lett.,2015,17:1613)。近几十年来,人们在设计和合成黄原酸酯类化合物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因其良好的生物活性及各方面优越的性能,黄原酸酯类化合物的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与关注,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通过在菲啶类化合物中引入黄原酸酯,不但可以使菲啶类化合物更加多样性,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改变菲啶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具有很大的医药价值。因此,合成含黄原酸酯的菲啶类化合物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用,简便,高效的使用黄原酸酯类化合物合成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黄原酸酯合成式(Ⅲ)所示的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为:以式(Ⅰ)所示取代叠氮端烯类化合物为起始物,式(Ⅱ)所示的黄原酸酯为自由基来源,在自由基引发剂及溶剂存在条件下,50℃~100℃下反应5-15小时,反应液经分离纯化制备得到式(Ⅲ)所示的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式(Ⅰ)或式(Ⅲ)中,R1为H、溴、氯中的一种;R2为H、甲基、氯、甲氧基、溴、氟、苯基中的一种。上述反应的反应式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黄原酸酯的物质的量为式(Ⅰ)所示取代叠氮端烯类化合物物质的量的50%~150%,最优选为10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由基引发剂为偶氮二乙酸二甲酯(AIBME)或偶氮二异丁腈(AIBN),自由基引发剂最优为AIBME。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由基引发剂的物质的量为式(Ⅰ)所示取代叠氮端烯类化合物物质的量的50%~200%,最优选为10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溶剂为乙腈、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苯、DMF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佳为四氢呋喃。进一步,所述溶剂的体积以式(Ⅰ)所示取代叠氮端烯类化合物物质的量计为1~2mL/mmol。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100℃,最佳反应温度为8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反应的述反应时间为5~15小时,最佳反应时间为12小时。本专利技术所述分离纯化为:反应液中加入柱层析硅胶,并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通过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50:1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洗脱,收集含目标产物的洗脱液,蒸除溶剂得到目标产物。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柱层析硅胶为100~200目,其用量以式(Ⅰ)所示化合物的物质的量计为0.5g/mmol。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式(Ⅲ)所示的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为下列化合物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安全环保,不产生废气废水;(2)底物适应性好,各种取代基都可以实现芳构化/氰基化;(3)反应条件温和;(4)原料不需事先芳构化,反应步骤简单,且是一种合成各种含取代基的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的新路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1将0.3mmol2-苯基-α-叠氮基-苯乙烯、0.3mmol黄原酸酯和0.3mmol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加入到25mL厚壁耐压反应管中,再加入3mL四氢呋喃作溶剂。接着,于80℃下磁力搅拌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在反应液中加入两药匙柱层析硅胶(100-200目),并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通过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纯品(以石油醚/乙酸乙酯=50:1作为洗脱剂)。该物质为黄色液体,产率82%。表征数据:1HNMR(500MHz,CDCl3)δ8.65(d,J=8Hz,1H),8.56(d,J=8Hz,1H),8.28(d,J=8Hz,1H),8.15(d,J=9Hz,1H),7.86-7.89(m,1H),7.71-7.76(m,2H),7.66-7.69(m,1H),5.81-5.89(m,1H),5.14(s,2H),1.45(d,J=7Hz,6H).13CNMR(126MHz,CDCl3)δ213.03,155.06,143.32,133.11,130.91,129.83,128.86,127.63,127.26,126.07,124.67,124.03,122.60,121.99,78.31,77.29,77.03,76.78,41.24,21.36.实施例2将0.3mmol2-苯基-α-叠氮基-苯乙烯、0.15mmol黄原酸酯和0.3mmol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加入到25mL厚壁耐压反应管中,再加入3mL四氢呋喃作溶剂。接着,于80℃下磁力搅拌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在反应液中加入两药匙柱层析硅胶(100-200目),并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通过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纯品(以石油醚/乙酸乙酯=50:1作为洗脱剂)。该物质为黄色液体,产率46%。表征数据:1HNMR(500MHz,CDCl3)δ8.65(d,J=8Hz,1H),8.56(d,J=8Hz,1H),8.28(d,J=8Hz,1H),8.15(d,J=9Hz,1H),7.86-7.89(m,1H),7.71-7.76(m,2H),7.66-7.69(m,1H),5.81-5.89(m,1H),5.14(s,2H),1.45(d,J=7Hz,6H).13CNMR(126MHz,CDCl3)δ213.03,155.06,143.32,133.11,130.91,129.83,128.86,127.63,127.26,126.07,124.67,124.03,122.60,121.99,78.31,77.29,77.03,76.78,41.24,21.36.实施例3将0.3mmol2-苯基-α-叠氮基-苯乙烯、0.45mmol黄原酸酯和0.3mmolAIBN加入到25mL厚壁耐压反应管中,再加入3mL四氢呋喃作溶剂。接着,于80℃下磁力搅拌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在反应液中加入两药匙柱层析硅胶(100-200目),并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通过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纯品(以石油醚/乙酸乙酯=50:1作为洗脱剂)。该物质为黄色液体,产率80%。表征数据:1HNMR(500MHz,CDCl3)δ8.65(d,J=8Hz,1H),8.56(d,J=8Hz,1H),8.28(d,J=8Hz,1H),8.15(d,J=9Hz,1H),7.86-7.89(m,1H),7.71-7.76(m,2H),7.66-7.69(m,1H),5.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黄原酸酯合成式(Ⅲ)所示的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以式(Ⅰ)所示取代叠氮端烯类化合物为起始物,式(Ⅱ)所示的黄原酸酯为自由基来源,在自由基引发剂及溶剂存在条件下,50℃~100℃下反应5‑15小时,反应液经分离纯化制备得到式(Ⅲ)所示的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黄原酸酯合成式(Ⅲ)所示的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以式(Ⅰ)所示取代叠氮端烯类化合物为起始物,式(Ⅱ)所示的黄原酸酯为自由基来源,在自由基引发剂及溶剂存在条件下,50℃~100℃下反应5-15小时,反应液经分离纯化制备得到式(Ⅲ)所示的6-取代菲啶类化合物;式(Ⅰ)或式(Ⅲ)中,R1为H、溴、氯中的一种;R2为H、甲基、氯、甲氧基、溴、氟、苯基中的一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原酸酯的物质的量为式(Ⅰ)所示取代叠氮端烯类化合物物质的量的50%~15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偶氮二乙酸二甲酯或偶氮二异丁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引发剂的物质的量为式(Ⅰ)所示取代叠氮端烯类化合物物质的量的50%-200%。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奎郑立孟杨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