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坤荣专利>正文

改良的活动摺门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546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活动摺门叶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摺门叶片的上下端设有护套,该护套具有在对应的两外端设置宽幅的锥形插置体、及在其内侧另设两对应的较窄锥形插置体,在中间部位设有一中央锥形插置体,以使其锥形插置体之间形成具有适当间隙的二限位槽以及中央二侧缺口,又,该中央锥形插置体的中心位置上设有一长槽孔,可供转接座上的梢柱锁设其上,而在二限位槽的上方另设有二螺孔,供在摺门叶片的上下端另予锁设护套,以便一并封固摺门叶片与串接的硬软带。(*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窗部件,尤指一种改良的活动摺门叶片。活动摺门的使用(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用铝型材或PVC型材一体制成摺门轨道10,在其底端则向内弯设有二凵形槽轨11,而二凵形槽轨11之间形成一槽道12,使一转接座13能够在槽道12间活动,而转接座13的左右侧所设滑轮14,则可沿其凵形槽轨11内滑移,另,转接座13的中央穿设一栓柱15,其中央设有一圆孔,可用螺栓A的螺丝、及摺门叶片16夹层中所设支撑条161,使转接座13锁设其中,即可得到360度转动的效果,从而可组合成活动摺门。现在所使用的活动摺门叶片(请再参阅图2、3所示),其摺门叶片16除按前述利用转接座13的锁接,以便在摺门轨道10中滑移活动外,其对于二相邻的摺门叶片16的串接组设,通常采用二种形式一种是使用软带B(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使用硬软带C(如图3所示),以借由一两端连设的夹置条B1、C1(该夹置条与摺门叶片裁剪成等长),使其穿设于相邻的二摺门叶片外侧的穿置槽162中,以逐一串接组设成摺门(帘)使用;对于上述现有摺门叶片16的串接组设,在使用软带B串接时,由于其软带B是用软质橡胶制成,因此在夹置条B1穿设于相互相邻的二摺门叶片16外侧的穿置槽162后,逐一用胶B2固定其上,并在摺门叶片16上穿设一穿孔161,而另外用螺丝与支撑挂钩吊挂叶片,非常繁琐。又,其在用硬软带C进行串接时,由于硬软带C是用可弯折的较硬胶材制成,因此其两端相同材质所连设的夹置条C1的上下端开设有小穿孔C1′,供串接组设时,由此上下端的小穿孔C1′处逐一加置小垫圈S及螺锁小螺丝T,使其由上下端锁固,以将此硬软带C固置于穿置槽162中(避免滑移脱落,使摺门叶片分离),再锁设转接座等,从而可完成摺门叶片的安装及使用。由上述现有摺门叶片的结构及使用可知,其不但对于摺门叶片的串接组装非常繁琐不便,容易造成人力、工时的浪费,且其摺门叶片的上下端是呈暴露状态,除了在搬运或施工中易因不慎或碰撞造成破裂或损角的情形外,灰尘杂物、以及蜘蛛、蟑螂等虫害亦容易攀爬进入,而暗藏于此叶片的夹层(缝)中,易滋生病菌与污染环境,尤其是,当摺门中的某一叶片发生破损或其它情形时,其拆卸更换的工作仍是繁琐不便,实非理想实用的产品。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活动摺门叶片,以便改善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同时可使摺门叶片的使用,达到可简易拆卸换装、拉动顺畅的效果,且具有保护作用及层封保持清洁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的活动摺门叶片,在所述的摺门叶片的上下端设有护套,该护套具有在对应的两外端设置宽幅的锥形插置体、及在其内侧另设两对应的较窄锥形插置体,在中间部位设有一中央锥形插置体,以使其锥形插置体之间形成具有适当间隙的二限位槽以及中央二侧缺口,又,该中央锥形插置体的中心位置上设有一长槽孔,可供转接座上的梢柱锁设其上,而在二限位槽的上方另设有二螺孔,供在摺门叶片的上下端另予锁设护套,以便一并封固摺门叶片与串接的硬软带并保护摺门叶片的四周端角,其易于拆装、可方便顺畅拉动,且避免其夹层中暗藏污垢。本技术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现有摺门叶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摺门叶片软带式串接的截面图。图3为现有摺门叶片软硬带式串接的截面图。图3A为图3所示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另一种现有摺门叶片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7所示6-6部位的剖视图。图7为图6所示7-7部位的剖视图。请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是用铝型材或PVC型材一体制成摺门轨道20,在其底端向内弯设有二凵形槽轨21,该二凵形槽轨21之间形成槽道22,使一转向座23可在槽道22间活动,而转向座23左右侧所穿设的滑轮24,可沿其凵形槽轨21内进行滑移。另,转向座23中央穿设一栓柱25,其上端可借助C形扣以扣锁于转向座23上,而其下方设有一扁平状插杆端及一中央圆孔251,可用一铆钉扣W,以其前端略大于中央圆孔251的四个小凸芯W1,借助挤压穿置于中央圆孔251后配合其另一端的凸环W2,在扁平状插杆的底端夹设铆接铆钉扣W,以避免其向上脱出,而使其扁平状插杆端能够铆接于中央锥形插置体303的长槽孔306处,因此将转向座23锁设其上后,该底部的扁平状插杆在长槽孔306处可适当活动移位与360度旋动,其中,在该摺门叶片26的上下端各设置有护套30,该护套30在与其对应的两外侧端设有二宽幅的锥形插置体301、并在其内侧另设两对应的较窄锥形插置体302,而在其中部则设有一中央锥形插置体303(底部未设),以使其宽幅、及较窄锥形插置体301、302之间形成具有一适当间隙的二限位槽304、及中央二侧缺口305。另,在其中央二侧缺口305的中央位置上配合中央锥形插置体303开设一长槽孔306,在该二限位槽304上方另设有二螺孔307。本技术的改良的活动摺门叶片,其在串接组配及安装时,可先行利用螺栓,在摺门叶片26的一端(例如底部)锁设一护套30,再利用硬软带C,以借由其二端的夹置条穿设于二相邻的摺门叶片26外侧的穿置槽261后,即可用另一护套30同样以其二限位槽304卡掣于摺门叶片的垂直槽壁262上,并且以其护套30的两外侧端缘308、并借助限位槽304上的螺孔307,用螺栓将其护套30直接锁设在垂直槽壁262上,其中,由于在该垂直槽壁262上设有一中央螺纹穿孔262A(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可供螺栓的螺纹旋转咬设于其周缘壁面上,而其螺栓本身在螺入时可能造成的膨胀现象,则可借由其二侧所预留的间隙孔262B予以吸收,以避免摺门叶片26在其二侧垂直槽壁262处,可能造成的锁设时的隆凸不雅现象,又,在其另设的中央锥形插置体303上开设一长槽孔306(如图7所示),除供转接座使用外,还可供梢柱25的插置及铆接,除可以此达到锁设与转接分离、铆接于长槽孔306中,亦可使其达到具有适度偏向位移的功效(长槽孔306的长度较其扁平状插置端稍长、稍宽,并且是用铆接方式,故其梢柱25的底端可在长槽孔306中及铆钉中间具有可适度活动位移的功效,而更具有灵活性),以使其转接座23本身可在槽(轨)道21、22中灵活滑动,特别是当摺门轨道20因使用的需要而发生弯转或曲折的情形时,其转接座23亦可因梢柱25具有适度位移的功效,而可顺畅、方便的滑动,并可将梢柱25铆接于中央锥形插置体303中(其铆钉头可陷入其穿孔的凹陷部位,而成平面状),再使其置入于摺门叶片26的一端,而另用螺栓另行锁固护套30,又可避免用铆钉W在摺门叶片26上直接锁设梢柱25时,可能产生的不雅观及形成摺门叶片26表面的龟裂现象(如图4所示)。借此可同时利用该护套30,而一并封固摺门叶片26的上下端、以及其间所串接组设的硬软带C,而无需再采用上胶或逐一锁设的繁琐工序,非常简易便捷。因此,本技术的设计对于摺门叶片26的组配串接,具有可迅速安装及施工的优点,而对于保持叶片夹层的洁净、与其单片叶片拆卸、换装具有同样简便的功效,同时对于曲线状轨道时的使用亦可达到灵活拉动、顺畅滑移的功能,确实具有非常简易而实用的效果。由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对于搬运或施工中的不慎与碰撞,可保护摺门叶片的四周端角,使其不致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坤荣
申请(专利权)人:柯坤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