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905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所述油压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输油管道、第二输油管道、转接块以及油压传感器,所述转接块内形成有容油空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所述第二输油管道及所述容油空腔依次连通,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与发动机的缸体连通,所述油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转接块上并用于测量所述容油空腔内的油压,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容油空腔连通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输气管通断的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分开时有效避免高压机油飞溅出来,保护冷试站的冷试台架、线束、托盘及辊道不受油污,降低清洁成本,并且通过控制阀门的方式来实现高压机油的自动回吹,耗时短。

Oil Pressure Testing Device for Engine Cold Tes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pressure testing device for engine cold test. The oil pressure test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oil pipeline, a second oil pipeline, a transfer block and an oil pressure sensor. The transfer block forms an oil-holding cavity. The first oil pipeline, the second oil pipeline and the oil-holding cavity are connected sequentially, and the first oil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gine. The oil pressure sensor is mounted on the transfer block and used to measure the oil pressure in the oil holding cavity. The oil pressure testing device also includes a gas pipeline connected with the oil holding cavity. The gas pipeline is equipped with a valve for controll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gas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avoid splashing of high-pressure oil when the first oil pipeline and the second oil pipeline are separated, protect the cold test stand, wiring harness, tray and roller track of the cold test station from oil pollution, reduce the cleaning cost, and realize the automatic back blowing of high-pressure oil by controlling the valve, which takes a short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冷试是发动机装配线用于检测发动机缺陷的方法,油压测试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冷试时,发动机预先装好冷试线束以及快插公头后进入冷试站,快插公头在气缸的推动下与油压测试装置中的快插母头对接,以使发动机的缸体的主油道与油压测试装置中油压测试腔的连通,然后驱动发动机至一定转速,机油迅速进入油压测试腔,通过测量油压测试腔内的油压值来判断发动机是否存在相关缺陷。目前,在冷试完成后,使快插母头后退与快插公头快速分开,并在下个工位手动回吹快插公头内部的高压机油,再从发动机上拆下快插公头。但是,冷试后下个工位的节拍较为紧张,而手动回吹高压机油的方式耗时较长,不利于下个工位的正常生产,且生产效率低。冷试完成后,快插母头与快插公头快速分开的瞬间,高压机油会飞溅出来,严重影响冷试站的冷试台架、线束、托盘及辊道的清洁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做清洁工作,且劳动强度大。另外,冷试线束沾油后易腐蚀损坏,不仅备件损耗大,而且会影响冷试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发动机冷试完成后手动回吹机油的方式耗时长及发生机油飞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输油管道、第二输油管道、转接块以及油压传感器,所述转接块内形成有容油空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所述第二输油管道及所述容油空腔依次连通,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与发动机的缸体连通,所述油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转接块上并用于测量所述容油空腔内的油压,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容油空腔连通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输气管通断的阀门。优选地,所述第二输油管道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容油空腔连通,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输气管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转接块的两侧,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输气管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转接块上连接所述输气管的一侧设置有倾斜面,所述油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倾斜面。优选地,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连接管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优选地,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集油斗,所述集油斗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集油斗位于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下方,且所述集油斗的上方呈敞口设置。优选地,所述集油斗由底板、竖板和两个侧板合围形成,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竖板安装在所述底板的第一端,底板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安装座设置,所述底板的第二端沿背离所述安装座的方向延伸,所述底板呈倾斜布置,所述底板的第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底板的第二端的高度。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位于靠近所述底板的第一端的位置,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出油孔连通的出油管。优选地,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为快插公头,所述第二输油管道为快插母头。优选地,所述快插母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快插公头与其中一个所述快插母头连通。优选地,所述阀门为电磁阀。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冷试时,冷试线束以及第一输油管道可以预装在发动机上,然后使发动机进入冷试站,将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连通,然后驱动发动机至一定转速,机油迅速通过第一输油管道以及第二输油管道进入容油空腔,并由油压传感器来测量容油空腔内的油压来判断发动机是否存在相关缺陷。在冷试完成后,控制阀门开启,通过输气管向转接块的容油空腔内通入压缩气体,压缩空气进入容油空腔后将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内的高压机油吹回到发动机的缸体,然后将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分开。由于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内的高压机油已被吹回到发动机的缸体,在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分开时,能有效避免高压机油飞溅出来,保护冷试站的冷试台架、线束、托盘及辊道不受油污,降低清洁成本和劳动强度,并保护冷试线束不被腐蚀,延长了冷试线束的使用寿命,利于提高冷试的稳定性。另外,通过控制阀门的方式来实现高压机油的自动回吹,耗时短,为下个工位节省了时间,利于下个工位的正产生产,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第一输油管道8安装座2第二输油管道9集油斗3转接块91底板31容油空腔911出油孔4油压传感器92竖板5输气管93侧板6阀门10出油管7连接管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中对“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中所示的方位为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该油压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输油管道1、第二输油管道2、转接块3以及油压传感器4,转接块3内形成有容油空腔31,第一输油管道1、第二输油管道2及容油空腔31依次连通,且第一输油管道1与发动机的缸体连通,进而使第一输油管与发动机的缸体的主油道连通,方便冷试。油压传感器4安装在转接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输油管道、第二输油管道、转接块以及油压传感器,所述转接块内形成有容油空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所述第二输油管道及所述容油空腔依次连通,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与发动机的缸体连通,所述油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转接块上并用于测量所述容油空腔内的油压,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容油空腔连通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输气管通断的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输油管道、第二输油管道、转接块以及油压传感器,所述转接块内形成有容油空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所述第二输油管道及所述容油空腔依次连通,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与发动机的缸体连通,所述油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转接块上并用于测量所述容油空腔内的油压,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容油空腔连通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输气管通断的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油管道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容油空腔连通,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输气管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转接块的两侧,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输气管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上连接所述输气管的一侧设置有倾斜面,所述油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倾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连接管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集油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杰张子盛赖智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